羨慕美軍重火力,把運8改裝成炮艇機合適麼?終於有人說句實在話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碩果僅存的載重20噸級的軍用運輸機,就只剩下中國的運-8和美軍的C-130。因為依照近些年來陸軍裝備日益“輕型化”的趨勢,現有的中型運輸機貨倉都已經變得難以承受。所以除了大型戰略運輸機要兼顧戰術起降性能外,各國研製的諸如安-70、A-400M等機型,也都無一例外地採用了加大貨倉及載重的設計。

羨慕美軍重火力,把運8改裝成炮艇機合適麼?終於有人說句實在話

而美軍的未來戰略運輸體系,也基本放棄了以C-130作為運載平臺。在我國新大運陸續服役的背景下,同樣的事情在我軍也正悄然發生著。所以我們發現,類似於運8,運9這樣的中型平臺在運輸上的職能變得日益邊緣化,反而是在“高新”系列等機型的改裝上顯得大放異彩。當然,這樣的改裝需求相比於數量眾多的運8機隊而言還是很有限。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把運8魔改成“空中炮艇機”,成了在軍迷圈裡的一個相當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個還真不是隨便開的腦洞,而恰恰是因為有美軍的AC-130,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那擺著。與歷史上那些經久不衰的經典武器一樣,AC-130同樣也是迫切的戰場需求,與殘酷的實戰考驗共同催生下的產物。它誕生於60年代的越南戰場,卻在日後的低烈度戰爭與反恐戰場上發揮著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

羨慕美軍重火力,把運8改裝成炮艇機合適麼?終於有人說句實在話

也難怪大家對運8改成空中炮艇機如此熱衷,因為這確實是一款對“火力不足恐懼症”有著出奇的療效,而且非常“簡單粗暴”的“良藥”。地面部隊要超強火力且“超長待機”的空中支援是吧?那就幾乎把所有能想得到,且C-130能裝得下的武器都一股腦地塞了進去。

美軍現役的AC-130基本由C-130E運輸機改裝而成,包括H型和U型兩個型號,共20架。除裝備有兩門20mm M61“火神”或GAU-12 25mm五管加特林炮,以及一門福博斯40mm機關炮外。那門獨一無二的105mm榴彈炮,也是AC-130身上最突出的特點。 以人們的常識,飛機上怎麼可能裝105毫米炮呢?可AC-130偏偏就做到了。其實它是由陸軍的輕型105毫米榴彈炮改裝而來,而且還專門加裝了反後座裝置。

當AC-130圍繞一點做盤旋飛行時,安裝在側面的武器可以持續將火力投射到目標上。比起戰鬥機和一般攻擊機需要將機頭對準地面目標,攻擊的時間窗口只有短短一瞬,空中炮艇所採用側射的方法,理論上卻可以使攻擊時間達到無限。倘若再結合先進的觀瞄探測和火控系統,AC-130不管是火力密度還是打擊精度,都足以傲視群雄。

羨慕美軍重火力,把運8改裝成炮艇機合適麼?終於有人說句實在話

然而,正如AC-130誕生之初只是為了對付叢林中分佈零散,且防空火力孱弱的越南遊擊隊,過於特殊的戰場定位,還是為AC130作戰應用帶來了極大的束縛。包括在之後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它們也都是在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之後才敢出動。數十年來,AC-130在美軍中的核心任務也沒有改變,它就是一種在低烈度戰場上使用的特種作戰武器。倘若跳出美國的作戰體系和模式,恐怕任何國家都難以發揮它應有的威力。

中國軍隊雖然近年來空軍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說對周邊國家有絕對的制空權卻還是稍微有些勉強。所以這個時候炮艇機的劣勢就比較明顯:太大、太慢、在空中又沒有任何自衛能力。如果只是單純地對地攻擊的話,中國陸軍卻又偏偏擁有世界最強的地面火力。

羨慕美軍重火力,把運8改裝成炮艇機合適麼?終於有人說句實在話

所以在如今各型防空導彈和無人機已成妖孽的大環境下,且不說以如此巨大的消耗,去幹無人機或遠程火箭炮就完全能勝任的火力投射任務,效費比實在不高。更何況,AC-130只面對的都是什麼樣的敵人?說白了,炮艇機的誕生,那其實就是美軍遭遇游擊戰等非對稱打法時,被逼無奈之下的選擇。但凡是面對有完整防空體系的國家,炮艇機生存率其實都相當的堪憂。像《使命召喚》跟《紅警》裡那樣毫無忌憚地大搞“死神天降”,現如今很大程度上也就只能存在於遊戲裡。至於要不要把運8改成炮艇機,恐怕還是要得靜下心來,從我軍自身的需求出發。別人覺得好使的,未必適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