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一晚兩場音樂盛會 書寫音樂之都的成都周末

上週六,成都人的朋友圈被兩場音樂會刷屏,兩代人心目中的“大腕”和“愛豆”同時來到成都,也把全國的流量和目光帶到成都。

蓉平:一晚兩場音樂盛會 書寫音樂之都的成都週末

中國優秀民族男高音惠民音樂會演出現場

3月31日晚,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和成都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民族男高音聲樂藝術論壇”開幕式暨“中國優秀民族男高音惠民音樂會”在省體育館隆重舉行,兩萬餘平方米的場館內,歌聲如潮,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呂繼宏、王宏偉、劉和剛等200餘位國內優秀男高音歌唱家齊聚蓉城,與市民們一道,激情唱響新成都、放歌新時代。久負盛名卻來成都當“蓉漂”的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鬱鈞劍興奮地評價,作為國內首次舉行的專場民族男高音音樂會,無疑是一次音樂界的大事件,而一場音樂會,“能夠將如此多流派的男高音歌唱家聚集在一起,這種場面國內少見。”

蓉平:一晚兩場音樂盛會 書寫音樂之都的成都週末

李宇春2018流行巡迴演唱會成都首站演出現場

無獨有偶,在民歌音樂會唱響的同時,一場流行音樂界的大事也在成都上演。當晚李宇春2018流行巡迴演唱會首站在成都正式開唱,可容納上萬人的成都大魔方演出現場座無虛席。事實上,現場的火爆從之前的票房表現就可窺見,成都首秀在開票當日秒罄。從成都走出去的國內頂級“愛豆”李宇春給觀眾呈現了音樂與視覺、概念與潮流、時尚與藝術多元交織的全新“流行”震撼表演,尤其是《西門少年》《口音》《蜀繡》等一連串與成都有關的歌曲,更是引發了來自全國各地粉絲的全場大合唱。

跨界民歌和流行,吸納從50後到80後的業界頂級流量來蓉唱響音樂事業,成都是如何做到的?

要知道,成都本身孕育著國內城市首屈一指的音樂土壤。從永陵王建墓石棺上凝固的二十四名樂伎,到杜甫詩中的“錦城絲管日紛紛“,作為古代東方的音樂之都,成都曾有著音樂繁華的盛況。在當代,成都依然為樂壇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既有李宇春、張靚穎、譚維維這樣在流行樂壇叱吒風雲的歌手,也有廖昌永這樣活躍於世界歌劇舞臺的歌唱家,還有鋼琴家李雲迪、單簧管演奏家王弢等享譽世界的演奏家。

但成都的雄心不只是為樂壇輸送“小樹苗”,而是要讓樹苗在成都發芽成長,讓成都萬木蔥蘢。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設“音樂之都”,打造國際性國家級音樂生產地、音樂設施設備集散地、版權交易地和演出聚集地,最終是不僅讓本土有潛質的樹苗茁壯成長,也要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棟樑之才來蓉創業興業。

為此,成都動作頻頻,建設音樂之都的奮進凱歌一路唱響。

音樂之都,必然是人才匯聚之地。以新成立的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為例,它所搭建的平臺,帶來的是眾多文化大家,培養的是中國音樂的頂尖人才。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無論是專業設計——音樂與舞蹈、美術與設計、影視與動畫學科專業,還是中國首箇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基地,或者芭蕾舞學院,都將為成都帶來大量文創人才。而利用“一帶一路”獎學金和成都友城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東盟各國的優秀留學生來蓉求學,還將為成都的音樂產業培育國際人才。百花齊放、人才井噴,音樂之都的建設才抓準了發展的根基。

音樂之都,必然是產業繁榮之地。

2016年,成都在全國率先出臺《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2017年,為破解音樂產業發展面臨的融資難題,總規模50億的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正式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個專門支持音樂產業的基金。11所全國著名音樂專業院校在蓉成立的“中國專業音樂院校原創音樂發展聯盟”,真正聚焦了音樂原創這個發展原動力,推動成都逐漸成為原創音樂孵化、展演、交易、發行的核心城市,推動成都打造城市原創音樂品牌,促進國內外優秀原創音樂匯聚成都、生產在成都、發佈在成都。目前,摩登天空、廣州銳豐、樂杜娟等龍頭音樂企業已完成註冊落地;在成都成長起來的音樂明星相繼回蓉發展。成都音樂產業環境的優化,企業的紛紛入駐便是反饋。

音樂之都,必然是市場興旺之地。成都在演唱會方面有著強大的市場支撐,誕生了很多音樂奇蹟。陳奕迅巡演全國最高票房在成都,格萊美殿堂級音樂人瑪麗亞·凱莉中國巡演最好的票房也在成都。孫燕姿、周杰倫、BIGBANG,都出現了票房在成都成功引爆的現象。演唱會票房向來穩居全國前三的成都,還在為創新消費新模式、生活新場景上不斷探索。除了《成都》中唱到的玉林這樣的傳統音樂街區,成都投入巨資在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段開工建設城市音樂廳和音樂坊街區,鳳凰山下的露天音樂公園已經開建,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剛剛投用。蓬勃的音樂市場,有全新的載體來承接,成都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全新的場景來滿足。

建設音樂之都,成都的這首歌正漸入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