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對聯的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 對偶、 門對、 春貼、 春聯、 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 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 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 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 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 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 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 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 押韻)。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學君

一、對聯怎麼分上下聯

1、是按音調平仄分

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

所謂平仄也很簡單,第1聲和第2聲為平,第3聲和第4聲為仄。這是最簡單的區分方法。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2、是按照口訣

按照“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的口訣,即對聯的出句應貼在右手邊,對句應貼在左手邊。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3、是含義分

比如,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

“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4、是按空間大小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

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二、對聯怎麼貼左右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後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彆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唸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後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後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後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綵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係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範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三、對聯怎麼貼

【對聯貼法】正確的做法是背對大門一致的方向時,來說左右!此時左為上聯,右為下聯。

【源遠流長】這要從古時候崇尚的方位說起。中國古代多以“左”為尊,為大位。所以上聯在“左”邊。

【原來如此】古人的竹簡、聖旨、詩詞等等,從載體的方向看都是從左到右的,也反映了古人樸素的尊卑、哲學和道德觀念和思想。

【從對聯張貼區分】

1、背對大門,一致的方向的時候來說左右!此時左為上聯,右為下聯。

2、面對大門,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按平仄區分】

1、聯尾是仄聲的為上聯,一般為三四聲,比如“新年納餘慶”;

2、聯尾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是一二聲,比如“佳節號長春”。

【編者按】抑揚頓挫,自己體會。因為古人很注意韻律、語感的!

【通過橫批區分】

1、面對大門。

2、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

3、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個例】有些從詩詞、文章中摘出來的對偶句子作對聯的,平仄也有例外。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閣毛澤東手書的柱聯,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對偶句,上下聯的位置就不同。

上聯:“落霞與孤鶩齊飛”,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下聯:“秋水共長天一色”,最後一個字為仄聲

〖知識篇〗家家戶戶貼對聯,教你對聯怎麼區分上下聯

覺得本文章對您有用,請多多支持小編,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