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是因爲內心不接受這件事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61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是因為內心不接受這件事

01

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秘密——“信”

莊子和孔子有什麼不同呢?莊子更多地強調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關係,而孔子則建議我們更好地調整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因為如果我們能夠藉由與他人的和諧關係來修煉自己的話,也許可以在世間獲得更加真實的幸福感。

哈佛大學有一位教授,做了很多年研究。他發現在當今社會,人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多地來自與他人的關係。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強社交網絡時代,每個人內在的安全感、幸福感、入睡力,其實是與他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緊密相連的。

在《論語》裡,你也可以看見孔子闡述的許多如何與他人更加友好相處的秘密。

本篇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段——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這段話是說,人如果沒有誠信的話,我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譬如大車或者小車沒有輪子間的軸承,怎麼可能走得了呢?(大車是指牛拉的可以承載重物的車;小車是指馬拉的坐人的車。)

這是一個巧妙的比喻。我們在世間行走,其實都是坐著車一步一步地前進,跟隨時代的洪流,跟隨大家夥兒一起往前走。因此,如果一個人不能跟隨整個時代的洪流,不能跟隨眾人的方向,大致來說,他是走不遠的。

如何才能很好地與大家相處呢?秘密就在一個詞上——“誠信”。

什麼是信?“言必信,行必果。”想的和說的一致,是為信;內在有一個穩定而確信的價值標準,是為信。因此,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交品格。

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是因為內心不接受這件事

02

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真正的財富也許就是他的信用評級

有些朋友會說:“小梁,我還是喜歡聽你講《莊子》,因為學《莊子》沒有那麼累。一學《論語》,總覺得自己好辛苦,分分鐘發現今天這兒不對,明天那兒不對,總之哪兒哪兒都不對。”

是的,我們之所以在人群中常常覺得自己會受傷,究其本質,還是《論語》學得不夠好。除非我們可以離群索居,只和幾個最親密的、最瞭解自己的、最包容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否則始終會面臨如何與眾人和諧相處的問題。

和諧的重點,就在於你是否有信。這個信還包含了現代意義上的個人的信用。

之前,我們公司做一份管理層的盡職調查,涉及個人徵信體系。小梁才發現原來每個人早就被社會做了標籤化的積分:你貸過多少次款、你有沒有按時還款、你有沒有信用卡違約的記錄、你有沒有電話欠費的記錄……全部算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行走的積分。

小梁甚至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真正的財富就是他的信用評級。你信用評級高就會有人貸款給你;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就可能會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而信用評級低,則會在社會上舉步維艱。

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是這樣了。我們常常會聽見有人抱怨:“中國的司機橫衝直撞,你看外國的司機,素質多麼高。”

其實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國外把開車的信用記錄也統計入個人徵信體系。闖紅燈的代價是非常大的,不只是簡單的扣分問題,它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某一天你創業融資的時候,投資者對你的看法;也會影響到你結婚的時候,丈母孃對你的評價。

在信用評級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貨幣價值的時代,人們會越來越發現,誠信不僅僅是道德問題,同時更是經濟問題。

為什麼我們現在要重新學習《論語》?因為《論語》的本質,是要通過個人的修為建立更和諧的社會良好關係網絡。所謂“修齊治平”,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互聯網高度發達、攝像頭高度發達、徵信體系高度發達的時代,其實《論語》的精神能夠非常充分地體現網絡時代人的價值。

在未來,我相信整個網絡時代的規則制定者,會越來越多地參考《論語》裡的標準,所以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信用等級應該非常珍視,它是我們獲得社交貨幣的主要源泉。

對於小朋友的教育,小梁認為也應該以此為綱。記得小時候自己為數不多的幾次被媽媽打,都和我撒謊有關。比如,在需要家長簽字的地方,模仿老爹和老媽的筆跡簽字;在學校偷偷地學其他小朋友抽菸,被發現後,其他小朋友都招了,我還編各種故事和理由,不承認自己抽菸;還有悄悄地從爸爸媽媽的兜裡“借”五毛錢,去買冰棍兒,其實早已被發現了(爸爸媽媽也真夠閒的,在兜裡放一些錢,然後故意在換下來的衣服裡露出一個角,暗中觀察你有沒有拿走,看你拿走了就衝出來抓現行,人性真是經不起檢測)。

總之,小時候因為這類撒謊而被暴打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來一個人無信,沒有信用體系,是一件多麼可悲且不划算的事。

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是因為內心不接受這件事

03

其實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在對自己撒謊

很多人最大的悲劇,來自他不僅對別人撒謊,還對自己撒謊。有些人由於受到別人的監督(網絡時代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般情況下對別人都很誠實,但是他老騙自己。騙自己最典型的一句話就是:“其實我是一個愛自由的人”“其實我是一個善良的人”。

如果你真的非常愛自由,為什麼仍然被種種關係綁架?如果你真的那麼善良,為什麼你在打蚊子的時候,有種隱隱的快感?我們常常會被自己欺騙,覺得對方可能對自己還有一絲依戀,認為自己還活在愛情裡;覺得自己還算努力,只不過暫時懷才不遇……如果我們充滿覺察的話,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在對自己撒謊,都不那麼誠實。

為什麼我們要實時覺察和警惕這種不誠實呢?因為許多人的工作之所以給他帶來傷害,不是因為體力上的勞累,而是因為內心不接受這件事而帶來的勞累;許多人在感情中之所以苦,不是因為兩個人窮,而是因為其實內心已經不愛了,但又被迫保持這種狀態……

本篇小梁從對外保持信用、保持誠信,引申到一個蠻重要的話題——除了對外保持真誠,我們能否做到對自己誠實?

我們也是眾生的一分子,理論上,我們應該和普通人一樣,被平等地對待。只不過人們普遍對自己不誠實,以致於常常忽略了這一點。

有一天,一位老師說:“你們這個‘自在睡覺’應該改為‘自在睡覺(jue)’,除了睡以外,還要覺察,覺察自己內心升起的愛恨情愁,貪嗔嫉妒。只要覺察到了,看到了,你就會有一種坦然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身體視為一部車,那麼他對自己的誠實就更加符合孔子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從對他人的信——他信,發展成對自己的信——自信,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更加審慎而認真對待的事。

晚上睡覺前,可以悄悄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在哪件事情上對自己不誠實了?”如果你敢對自己承認的話,也是一種勇敢的行為。

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是因為內心不接受這件事

——互動話題——

現在閉上眼睛想一想

你曾經在哪件事情上

對自己不誠實了?

現在有勇氣面對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