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白」到「事業編」

如果一個人集數學白痴、邏輯混亂、做題龜速、反應很慢、心理素質差、矮醜挫各種短板於一身,那考公還有希望嗎?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從2011年第一次參加公考起,屢敗屢戰十來次,筆試第四、第五好幾次,好容易筆試第三進面,被第一名秒殺。事業單位倒是多次進面,但是進面見光死。2015年我才通過省級事業編考試,目前在大院裡的機關上班。

回首公考虐我千百遍,我待公考如初戀的時光,我覺得不能一舉成“公”的原因不僅僅是那些短板,更重要的是我沒有為短板做出足夠積極的努力。事實證明,當鴕鳥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能補的補,能修的修,無法修補的繞著走,才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我被數學虐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幼兒園,從掰著指頭數數起就數不利索。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所有的數學老師對我都是一副嫌棄臉。高中三年,字跡工整,黑、藍、紅三色錯題本攢了好多,但兩次高考都是90分(滿分150)。高考填志願,老師問我選什麼專業,我解氣似的大聲說,什麼專業不學數學,就選什麼專業。那時,我以為這輩子徹底擺脫數學這個噩夢了,沒想到幾年後還要面對公考。

數學在公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甚至有激進的說法,“得數學者得公考”。攤上我這麼一個數學白痴,難道只能放棄公考嗎?偏偏,我想放棄也不行。拜第一份工作報社編輯HR所賜,我研究生剛畢業手裡就只剩一個戶口遷移證了。我從派出所打聽,這算“口袋戶”,想遷回湖北農村老家是不可能的,找回戶口有三條出路:考編制、買房子和嫁人。第一條尚在我努力的範圍之類,就悶不吭氣跟數學這個老冤家又耗上了。

想想我高中的錯題本和高考90分,我果斷地放棄了深度練習,從QZZN論壇上下載了一些專項分析,記住了幾道基本的簡單題型。15道題有把握做對三五道就很開心,其他的蒙一個同樣的選項。蒙的選項儘量和有把握做對的選項不一樣,這是我處理公考數學題的最高智慧了。運氣好的話,數量關係正確率居然高達50%。

數學差的人,邏輯一般也好不到哪去。雪上加霜的是我大二為了省120元計算機二級培訓費,翹了大量邏輯課去公共機房蹭免費電腦用。這是我本科期間最愚蠢的決定,沒有之一。學得似懂非懂的邏輯知識早就悉數還給老師了,幾乎是從零開始。我還是採用專題專項突擊的辦法,老老實實地學知識點、記套路。我對理性的東西忘性都很大,今天學會了,明天又不記得了。只好套路——真題反覆練習,準確率從30%上升到60%以上。邏輯題總有一兩道非常繞,我邏輯雖然很混亂,但是直覺異常精準,5秒鐘內可以判斷出這是一道我解不了的“天題”,果斷放棄。在分秒貴如油的公考考場,認慫要趁早,這也是一種技能啊!

對數學和邏輯兩大短板我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圖形我試了一下直接放棄。有個公考專家說如果你看見一種題整個人都不好了,還是放棄吧。圖形題之於我就是如此。高中看見幾何圖我就想立刻去死,時隔多年,幾何圖並沒有變順眼一丁點兒。

因為放棄的太多,所以公共基礎知識丟不起分了。法律知識我在南圖翻了幾本書,林鴻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最靠譜,條縷清晰、語言簡潔、案例生動,是良心之作。要說有什麼長處的話,很慚愧,雖然中文系出身,學生時代就開始發些小文章,工作到現在,依然保持每年10來篇國家級刊物的發稿量,但申論寫得很一般,事實上,我高中作文得分也一般。罪魁禍首還是反應慢,每次都是走出考場才文思如泉湧。我只好提前練好套路備用。文學名著裡那麼多名言名句,生動事實,都能為我所用。我考上事業編那一次,作文比較出彩。主題是怎麼應對工作中的挫折,我擬的副標題是“磐石之堅,蒲葦之韌”,化用了《孔雀東南飛》的“磐石無轉移,蒲葦紉如絲”。舉例子引用了《戴高樂傳記》中,軍校校長評價學生時代的戴高樂除了個子高以外乏善可陳的梗。文章結尾,引用了莫泊桑的著名雞湯“生活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也沒有你想得那麼壞”,還有柳青《創業史》“人的一生很長,但是關鍵的路只有幾步,尤其是人年輕的時候”。總的說來,這篇作文算是體現了中文系學生應有的文采,而且寫作時間我特地留足了一個小時,沒有鬼急吼地畫完,字跡還算工整。在數學題亂蒙很多道的情況下筆試第一,那篇作文應該立了大功。所以,數學白痴們不必灰心,也許數學很厲害的人,作文挫到屎。

筆試考智商,面試除了談吐還是要看形象的。我面試比筆試更加慘不忍睹,心理素質差,一進考場腦袋一片空白,最低居然只有60多分,很少超過75。剛開始還覺得不服氣,後來想想,面試穿的什麼呀?

洗得發白的牛仔褲、格子襯衫、漏趾平底涼鞋!

素著一張平談無奇的臉。一方面是我不修邊幅慣了,另一方面,囊中羞澀我很心疼置裝費。在衣履光鮮的備考人群中,我瞬間覺得氣場弱下去了。2015年,我突然意識到需要妝點下形象,買了白底水墨鬱金香花朵收腰傘裙,高腰線視覺上拉長了可憐的小短腿。踩著黑色羊皮磨砂高跟鞋,海拔終於超過一米六,長高了氣場也強了。我穿不慣高跟鞋,就把它裝進鞋盒拎進考場。索性又買了蘭芝氣墊BB霜和ZA珊瑚紅口紅。裝備齊全地坐在面試候考室,心裡篤定了很多。面試總算沒有出現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場面,不過成績也一般。筆試第一、面試後綜合排名第三,但是招兩個人,第一名放棄了,我替補。如果我面試再少零點幾分,又要當一回分母。可見備考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能放棄哪怕讓自己變好一丁點兒的機會。公考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的。

如果你所學的不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專業,如果你不想創業折騰只想穩定工作,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公考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平常心也很重要,考上了,也僅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而已;一次考不上可以再來。我考公那幾年去圖書館借書時候,看到新上架的文學書心裡癢癢,就罵自己不勤奮,應該多看法律書,多做數學題。回頭想想,那種心態對我並沒有太多的正面幫助。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享受現在的努力才是最健康的備考狀態。

首發:談公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