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里經常有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真的嗎?


原來農村窮的時候,就經常會聽見老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當時典型的重男輕女風氣下的產物,老一輩人在那個時候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對老人起不到贍養的義務,只能靠兒子來養老。那這句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為什麼農村裡經常有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真的嗎?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

這句老話,從字面意思翻譯,如果家庭裡有兒子的,即使現在貧窮,但也窮不長久,很快就會改變,如果家庭裡沒有兒子的,即使現在很富有,也會在不久後變得貧窮,這句話,看著像是一句調侃,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事放在以前,甚至現在有些時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為什麼農村裡經常有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真的嗎?

有兒貧不久,在舊時代,農民的主要經濟方式是小農經濟,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女人在家紡織,男人在外種地,兒子多的人家,就說明了勞動力充足,即便是家裡貧窮,只要兒子們勤奮努力,也不會窮很長的時間。

無兒富不長,農村人很重視“傳宗接代”這個觀念,沒有了兒子這個家族的香火就要斷了,而且女兒也會出嫁,沒有人會給自己養老送終。家裡面的的家業也會無人繼承,所以會認為沒有兒子富不長。

為什麼農村裡經常有人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真的嗎?

這話放到現在來說可以說是“落伍”了,現如今“生兒生女”的觀念,大家每個人都在漸漸接受,無論是在城市還在農村,女兒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甚至有些家長覺得養女兒更加貼心,你們覺得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