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瑪曲藏語意為“孔雀河”,是黃河之意,因河水青翠如孔雀的羽毛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瑪曲縣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甘南州西南部,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上一個藏民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純牧業縣。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瑪曲自然風光雄奇壯麗,人文景觀神秘獨特,“天下黃河第一彎、中國賽馬之鄉、格薩爾發祥地、世界最大最美溼地草原、藏族民歌彈唱故里”享譽省內外。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格薩爾廣場,位於瑪曲縣城中心地帶,河曲神馬騰躍若飛,雕龍栩栩如生,夜晚霓虹閃爍,漫步其間令人目不暇接,西傾山嵯峨商峻,形成縣城落雨,西傾落雪的奇景,在夏日陽光下白雪與綠草相映,令人心曠神怡。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在距離縣城四公里處,有一座拱橋:黃河首曲第一橋,橋全長280米,橋面寬7.5米。黃河首曲第一橋建成於1979年,是黃河上游建成的第一座黃河大橋,因此有“黃河第一橋”之稱。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這座橋北連瑪曲縣城,南通阿萬倉鄉,不僅溝通了當地黃河兩岸,也為瑪曲草原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門。首曲第一橋有兩大美妙絕倫的景觀。一是“拱橋託日”。二是“長河落月”。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黃河自巴顏喀拉山一路奔流而下,從東、西、南三面環繞瑪曲,而後折返青海,在瑪曲縣境內形成了一個433公里長的“

九曲黃河第一彎”。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黃河水以優雅的姿態靜靜的流過瑪曲這片遼闊的大地,但凡是路過此處的人都會駐足觀望,欣賞這大自然的饋贈。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黃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畫出無數條曲線,也畫出了一片水草豐美的牧場。雲的影子從無際的綠色上流過,犛牛群和羊群散落其中。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阿萬倉溼地是瑪曲最典型的沼澤、湖泊溼地,放眼望去,漫無邊際青青的草原,潔白的羊群,黑黑的犛牛群,星星點點,悠然自得;草原上條條溪流彎曲縱橫,沼澤星羅棋佈,美侖美奐。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阿萬倉,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瑪曲縣南部黃河的臂彎裡。黃河自西向東從青海久治進入瑪曲木西合,因水瀉不暢而形成很多汊河和沼澤,使這片廣袤的草原水草豐茂、牛羊肥壯。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舉目遠眺,山巒起伏,黃河在山腳下不息的流淌;近處溪流彎彎,野花爛漫;村子紅牆紅瓦,炊煙裊裊;好一幅美麗畫卷!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阿萬倉是瑪曲縣屬下一個不起眼的小鄉,卻以有規模宏大的寧瑪寺吸引著驢友前來,寧瑪寺創建於1834年,屬藏傳佛教中寧瑪派寺廟——紅教,供奉的是蓮花生大師。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寺院裡修建有300米長的瑪尼牆,21米高的菩提塔,和30米高的大藏經轉經輪,及大白傘蓋佛母大殿;這些連綿的建築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盡收眼底。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的主人公格薩爾就發祥於此地。相傳格薩爾12歲時在瑪曲尋找到“河曲神驥”河曲馬,並在賽馬中一舉奪魁稱王,由此開創格薩爾賽馬大會,經久不衰,如今已成了藏族最高規格最盛大的賽馬比賽。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瑪曲縣出產的河曲馬身材高大,對高寒、氣候多變的惡劣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特別以擅長走沼澤草地著稱,與內蒙古三河馬、新疆伊犁馬並稱中國三大名馬,因河曲馬而著名的瑪曲賽馬大會由此而聞名。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瑪曲縣現已經建成了郎瑪公路、尕瑪公路、瑪阿公路、黃齊公路、扎西公路、阿木公路、洛久公路等7條公路,實現了鄉鄉通公路,自駕車遊玩特別方便,這裡處處是美景,並且完全不要門票,是自助遊的天堂。

它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份,更是自由的戶外天堂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