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無純糧,則味無其魂

“糧為酒之肉,曲為酒之骨,水為酒之血,技為酒之魂。”

糧食之於酒,如同肌肉內臟之於人的身體,是糧食串起酒的千種風味,讓曲有物可連,讓水有地可浸,讓技有處可施,一言以蔽之,糧食是釀酒的基礎,是糧食讓酒豐滿起來。

酒無純糧,則味無其魂

湯溝酒業 純糧釀酒

古與今

白酒文化自我國古代便繁榮於市,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麥、大麥、蕎麥等,只要是富含澱粉的作物,甚至紅薯、土豆等都被用來作為釀酒的材料。

其中高粱由於澱粉含量高,脂肪和蛋白質比例平衡,受到一致推崇,成為“釀酒皇帝”。

如今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不僅不同糧食品種的長處能夠通過技術手段突出體現,例如小麥糙、糯米綿、大米淨、玉米甜、高粱香等,而且不少酒廠開始混合多種糧食取長補短,形成口感豐富層次鮮明的新酒。

酒無純糧,則味無其魂

湯溝酒業 純糧釀酒

內與外

高粱:

內部結構:澱粉含量高,易於發酵,所含脂肪和蛋白質比例十分平衡;

外部表現:經過蒸餾後原料變得疏鬆適度,黏而不糊,微生物發酵產香順利,釀出的酒無雜味物質。

大米:

內部結構:澱粉和纖維素含量高,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適中,結構疏鬆,易於糊化;

外部表現:低溫發酵蒸餾,蒸煮的時候需要掌握火候,不能蒸的太黏,成品酒酒質較純淨。

小麥、大麥、豌豆類糧食:

內部結構:

蛋白質成分高;

外部表現:釀酒過程需注意衛生,否則易產生雜菌及雜味物質。

玉米:

內部結構:澱粉含量高,植酸和脂肪含量較高,澱粉結構緊密、質地堅硬;

外部表現:蒸煮需消耗較長時間,,出酒率不算高,成品酒味道較甜。

紅薯、馬鈴薯、木薯:

內部結構:澱粉純度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少,但是果膠含量高,澱粉顆粒比較大,組織不緊密,吸水的能力十分強,蒸煮時容易糊化;

外部表現:蒸煮時注意火候,否則易糊化,且易產生雜菌。

糯米、蕎麥:

內部結構:

性溫、質軟,蒸煮後粘性強;

外部表現:蒸煮時注意火候,不能使糧食板結而導致糟醅的透氣性下降,進而使白酒發酵的效率降低。

酒無純糧,則味無其魂

湯溝酒業 純糧釀酒

湯溝酒的原料就用到了優質的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等,選材純糧,取水香泉,古今一法,內外兼顧,千年老窖萬年糟,古法傳承“老五甑”,這才能做到文人筆下的“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