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

修行,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種子擦亮,擦乾淨,使它開發出來。換句話說,修行就是為善去惡,自己把劣根性轉過來。

古人兩句話: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在人面前說別人,這是眾生與生俱來的業力。“好喜乖離”,就是喜歡做破壞人家的勾當。

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

所以學佛在哪裡學? 就在這裡,要檢查自己的心理,做這一件事,說這一句話,是不是犯了“好喜乖離”? 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啊! 要是有用,那是你善心磕頭得的好果報,但那筆帳是另外算的,兩筆帳不能抵銷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抵消、沖淡。人情可以沖淡,宇宙法則是不能沖淡的; 就像黑暗與光明不能中和,一樣的道理。因果報應是宇宙間的天然法則,並不是迷信,也沒有人作主,天道好還。

“好喜乖離”,乖是乖,離是離。離是離間,挑撥是非,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乖是把人與人之間弄得彆扭,本來大家好好的,他會把彼此搞得彆扭起來。

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

“更相鬥訟”,還有一種心理喜歡挑撥人家,與人相鬥、打架,辯論也叫打嘴仗,兩人對吵叫“打一架”。人性好鬥,喜歡講別人壞,有些人就利用人性這個壞的一面,使別人互相鬥訟。鬥訟兩個字是相連的,這些都是人性的罪業,所以修行就要在這些地方挑自己的毛病。止觀,觀心法門,觀什麼? 就是把這些病根都挑掉。

所以,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人,“惱亂自他”,不但使別人痛苦,自己也很痛苦,自己一天到晚不開心。

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

好喜乖離是一切眾生的劣根性,喜歡挑撥離間,喜歡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破壞別人的好事,基本上,這些都是由於人性的嫉妒心理而來。乖離的個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個人的特性,這是一切眾生的根性,是第八阿賴耶識帶來的種子,這個根性的種子有三種:善、惡、無記。人的起心動念與他形諸在外的行為,不是造善業就是造惡業,沒有中間路線,勉強說箇中間,就是無記,無善無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了。實際上,無記也屬於惡,不過,是最輕度的惡。

所以,我們已經知道“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結果呢?“惱亂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煩惱,也使別人起煩惱。搗亂了別人,也搗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