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思維勝過激情思維

這個部分包含三個方面:

1 工匠思維的定義

2 職場交換和積累的複利效應

3.成為高手的捷徑——刻意練習

工匠思維勝過激情思維

1 工匠思維的定義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工匠思維:

工匠思維,是對待自己職業生涯的一種方式;是以產出為中心的職業觀,關注自己給世界(工作)帶來的價值。這種思維對於打造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至關重要。

相反,激情思維則關注於世界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兩者的區別,其實就是動手能力的區別,這很重要,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因為這個世界是功利的,你必須有產出,世界才會記得你,不然,你只是一個nobody。

工匠思維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是:要有產品思維,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互聯網企業中,有一個很常見的理念“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怎麼理解呢?

就是你一定要做起來,然後交付一個mvp(最小可交付產品),然後根據用戶、市場反饋之後調整自己的產品修改路線,這麼做有兩個特別大的好處:

1 你首先提出的這個概念和產品佔領了大家的第一意識,以後提到什麼標籤,大家會最先想到你;

2. 你用最小可交付產品實現了最真實的用戶體驗和市場調查,而不是空想,這個比你在下面想個幾年沒動靜可好太多了;

這個是書上分享的,我用我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不用慫,就是幹,沒事給自己找事做。

我記得我在微博還是在知識星球的微信群裡分享過這麼一個事,我在三星一開始的日子過的很壓抑,因為三星的銷售非常難開展,我知道這種壓抑對我身心不好,我想了一個辦法來緩解這種壓抑,就是主動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幫助誰呢?

幫助我在跑客戶的時候認識的其他公司的銷售,怎麼幫助呢?我把我在三星拿到客戶名單,交給其他公司的銷售,因為所有銷售的客戶名單都不完整,他們一看我這個哥們人不錯。

因為客戶名單是銷售最重要的資料,有了就可以找到客戶。他們大部分人也會把他們的客戶名單給我,於是我有了新的客戶名單,又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然後我的客戶名單,項目信息越來越多,這樣一來二去,我在圈子裡是一個對他們來說有價值的人,口碑好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低谷和困境,在低谷和困境的時候,是消極罵娘還是積極的給自己製造一些機會呢?主動做點事,尤其是幫別人的事,是能給自己創造機會以及帶來啟發的。

2 職場交換和積累的複利效應

回到我們的書中,作者特別強調動手和產出的概念,因為這樣,才能實現職場交換,那什麼是職場交換呢?

我們都知道我們在社會中,都在用自己的知識,時間,技能等資本換取金錢,或者相反。

我們都想去做大事,改變世界,那麼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就來了,剛畢業的大學生,你更有可能聽到的任務是“去換水,整理文稿”等一系列簡單機械的事務,很多小朋友都糾結於此覺得不受重視和大材小用,作者在書中給出了答案:“積累職場資本”。

我們就這麼理解吧,當你剛工作的時候,你最不值錢的的資本就是你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你一沒經驗,二沒視野,三沒人脈。

所以在打工期間,老闆給你的工作只能是一些最基本,最不重要,最不容易出錯的事務,當你做好的時候,他們會慢慢給你增加重要的事情的

你也不用擔心一輩子都在做最基礎的工作,除非你的工作性質如此,不然總會有重要的任務交到你的手上,這個時候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時候了,你也不用著急,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要你夠優秀,是一定會被看到的,大部分老闆不是瞎子。

那麼如何準備呢?這裡又要提出一個概念了:“積累的複利效應”。這個概念最早我是從一本經典書《異類》那兒看到,它告訴我,做任何事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積累的過程,只有當達到了某一個點,你才能夠爆發,被別人看到,而之前漫長的積累,是痛苦和沒人看得到的,但卻是必須的。

理解這一個概念很重要,這直接影響你之後的行動,只有你相信積累有複利效應(幾何倍數增長),你才會願意去做最開始那痛苦而枯燥的訓練,

在未來人工智能的時代,大部分機器不能取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創造力和感覺上的判斷,

這種的創造力和感覺上的判斷不是靠什麼小聰明,而是長時間的刻意訓練。

3 成為高手的捷徑——刻意練習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兩名樂手的經歷,他們都是頂尖的樂器高手,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經過了大量的刻意練習,那麼什麼是刻意練習呢?

刻意練習,是指一項通常由一位老師所設計的,以有效改善某一個體的某方面表現為唯一目的的活動。它要求將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適範圍以外,然後不斷接受反饋。

簡單的說,就是:

1)大量練習

2)獲得針對性的反饋和改善後的練習

3)持續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緣(舒適區)

無論是任何事業或工作,這都是一個快速成為高手的捷徑,並且,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一書中,更是提出,只要10000小時,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目標領域的高手。

雖然有人認為並不是所有領域都遵循10000小時定理,但是我拿做新媒體這件事來說沒10000小時的寫作經驗,別想有什麼捷徑。

我是2014年開始寫知乎的,到2016年底才有信心開自己的公眾號?為什麼呢?因為一開始我只是寫著玩,中途無數次想放棄,從2014年一直堅持到2016年才慢慢有了感覺和和自信,這期間經歷了差不多10000小時,3年時間。

我看到很多人僅僅因為有利可圖跑來做新媒體,但是缺乏耐心和足夠的訓練,很多人鎩羽而歸。

要知道,我們離開了學校,進入社會以後,能讓我們變厲害,賺大錢的技能,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刻意訓練出來的,學校是教不出來的。

今天的內容我在做一個總結,就是主動去做事,積累職場和能力上的複利,以及刻意練習。

老李校長,西部工薪階層出身,剛畢業的時候是月薪2500元的銷售,最後華麗轉身為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公號老李校長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