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己的不斷成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對的,這是一則很通俗的諺語,他講的就是什麼樣的大人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但是其實孩子在出生時可以說都是一張白紙,是在之後的教育還有他的生長環境決定的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聽到很多人說:該怎麼樣教自己的孩子呢?孩子的幼年教育將會直接決定他的未來!“孟母三遷”可以說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己的不斷成長

2017年1月20日,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卸任的日子,他在故鄉芝加哥發表的告別演講裡最後是這樣說的“回顧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最自豪的就是成為你們的爸爸。”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完美的逆襲第一位非裔黑人總統,但是在卸任時他最感謝的是他的妻子孩子。

他分享給了所有的父親三點建議:

一是父母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個絕世榜樣

二是作為父親應該傳遞給孩子感同身受的價 值觀

三是所有父母都應該送給孩子最為貴重的禮 物--希望

且不說他這八年的政績如何,就在這一方面小編是很佩服他的,無論在高的地位,在心裡孩子家人也是最重要的。


其實“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一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接觸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父母,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社會認知都離不開父母:父母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父母活得精彩,孩子也努力綻放,父母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

最好的家庭教育,從來不在理論中存活,而是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裡。所以說在這個世界上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自己的活法。


那為什麼有很多的家長會問:怎樣教育孩子呢?其實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等等。

最主要的還有一點就是年輕!現在的父母可以說都還年輕,可能有的朋友會問了,我們的父母也是這個時候有的孩子啊,那我們怎麼成長起來的呢?朋友!你父母這麼大的時候是什麼社會大環境,你現在有是什麼大環境呢?現在的一些年輕的父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兩個大孩子在帶著一個小孩子,結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教育的唯一方式可能就是父母一起進行學習,不斷的進步!


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餘。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

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

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

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所以我們要打破這些問題,努力的讓自己成長,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法寶是自己不斷的進步。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己的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