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孩子,要打麼?

教育孩子要不要打,這是永遠充滿爭議的話題。在很長的時間裡認為:體罰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我承認的確有沒捱過打但也很成功的孩子,那我們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打麼?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孩子,要打麼?

君主制

君主制國家,一般有“賞罰”二種方式。說白了就是蘿蔔大棒,賞賜籠絡人心,還被臣民讚頌為“仁政”。皆大歡喜。可是,假如君王只施行仁政,整天被臣民高頌“吾皇聖明”,可不可以治理國家呢?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孩子,要打麼?

暴政是必須的

經濟學,有一條定律叫做邊際效應遞減。

孩子哭鬧,起初給顆糖果就打發了,立刻手舞足蹈。可是漸漸地,糖果就打發不了了。要吃巧克力,還要奶油蛋糕,冰淇淋,還要會發光,能動的變形金剛玩具。這樣嬌慣下去,總有一天孩子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要iPhone X,要名牌手錶,要百萬元級的跑車,要上天。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孩子,要打麼?

對子女的無限嬌慣,只會使父母不堪重負。終有極限。

所以在政治中,如果你想要“收買”對手。那麼註定是失敗的。因為對手的胃口會越來越大,人的慾望永無止境。

而獎賞的另一面呢。是罰。一重錘上去,你就老實了。 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如果你對你的子女無限嬌縱,使得子女的慾望越放越大。終有一天你會滿足不了他。

父母無論再疼愛孩子,第一頓打總是免不了的。

打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發洩,而是為了讓子女個意識到,在世界上,有阻止你的力量,這就是規則。

民主制

現在的西方政治制度。是“民主制”, 民主制的基本原理是競選者互相競爭為選民提供更好的管理。

所以,民主制是隻有“賞”,沒有“罰”。 在民主的制度下,必然導致選民的胃口越來越大,政客們竭盡所能滿足嬌縱。

缺少罰,去制止懶惰的人民。這樣的社會,只能走下坡路。

現如今歐洲的“福利”越來越好,選民躺著吃選票。政客為了選票不看長遠利益,選民半年休假,半年罷工。五百年積累,五十年揮霍一空。

歐洲想要復興,就需要“罰”,需要狠狠地把人民打醒。需要痛,需要哭,需要苦難,需要放棄。 但在目前民主制內無法實現。

如何教育孩子?

自由主義是 “每個人享有最大化的自由,直到觸及另一個人的邊界”。

理論上,你每天坐在家裡吃泡麵,玩電腦,好吃懶做不工作,這是你的“自由”。你不肯讀書,沉溺宗教,玩網絡遊戲,你死宅,這也是你的自由。

我們的社會,總有各種各樣的廢物,弱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積極向上的。

如果一個生態環境之內,不包含淘汰機制,那我認為它大概率是錯的。那麼,請問,什麼是淘汰。淘汰的定義是什麼?

“淘汰”是什麼,我們輕易地就可以回答。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適應者就被淘汰,不符合生產力不能最大化生產力發展者,被淘汰。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非洲,南美,太平洋島國?

當地土著人,懶得要命。種田全靠緣分,種子一撒就不管了,一躺就是十幾小時。而中國人忙忙碌碌,辛苦勞作。所以中國人就應該生存。而當地人被淘汰。這才是天道,這才是正義。

勤勞,樸素,求知,科學,這就是道德。懶惰,奢侈,虛榮,浮躁,這就是墮落。 “道德”的定義,和“生存”類似。不被進化淘汰的,就是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