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鎮楓林村:合作社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8月22日,在貴安新區馬場鎮楓林村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幾位村民正在蔬菜大棚裡採摘剛剛成熟的大白菜。

“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蔬果種,所以我也不缺事做。比如這幾天就是採摘西紅柿、大白菜;工作時間為7時到12時,在家休息3個小時後,再從15時工作到19時,幾個小時就能掙到90元呢!”村民楊建芬說。

楊建芬是楓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年齡偏大,57歲的她在外很難找到工作。今年3月,楊建芬被聘用到了村裡剛成立的綠然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她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

今年3月,楓林村成立了綠然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合作社牽頭,從村民手中流轉了53畝土地,建起了21個蔬菜大棚,項目覆蓋農戶106戶360人,直接受益貧困戶37戶120人。

據瞭解,合作社聘請的村民,大部分都是楓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每天工作8個小時、80元/天的工資給予結算,超過8個小時的部分再以每小時10元進行結算,日常工作是除草、澆水、管理及採摘成熟蔬果等。

“我以前種植水稻,除去種子、肥料等成本,每年每畝土地只能淨賺1000元左右。而現在,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除了每年保底的800元流轉費,還能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年的收入增加了20倍呢!”談到目前的狀況,楊建芬滿意地說。

蔬菜大棚建起來以後,合作社想方設法為村民增加收入。現在,綠然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21個大棚裡種起了白菜、黃瓜、西紅柿、辣椒等多個蔬菜品種,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走出了一條致富路。截至目前,該合作社收入近4萬元。

除此之外,楓林村還定期開展種植技術培訓,邀請農科院等地的專家為村民授課,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充分調動了廣大村民的積極性。

“通過打造特色農業合作社,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又開發了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實現農戶與農業產業化的有機銜接,幫助農民向高標準脫貧又邁進了一步。”綠然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興國說,下一步,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蔬菜基地規模,增加種植蔬菜品種,帶領更多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 本報記者 申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