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⅓ 唱片架|舒曼鋼琴曲集:一首沒有寫完的詩(上)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33⅓ 唱片架 \ 舒曼鋼琴曲集

第一輯

星星的碎片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

——索德格朗《星星》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鋼琴套曲:拂曉之歌,IV

舒曼的人生與音樂,就象一首沒有寫完的詩。

1939年熱愛音樂的科學怪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給一本德國雜誌寫了一封信,簡短地表達了自己對古典音樂歷史上重要的大師的個人評價。其中第五條,他談到了德國音樂家舒曼。他說:

舒曼篇幅較小的作品對我頗有吸引力,因為它們很有獨到之處,感情充沛,但他在形式上顯得比較平庸,使我不能充分地欣賞

愛因斯坦當然算不上頂尖的音樂家,不過他對舒曼的評價的確擊中了要害。因為半路出家,舒曼對複雜的音樂結構與樂隊配器很不在行,以至於他一生都沒能寫出過什麼象樣的、結構豐滿的室內樂、交響樂、奏鳴曲和協奏曲大作,歌劇創作更是不值一提。那部還算有點名氣的《春天交響曲》,還是他的好友門德爾松花費了大量時間,幫他修改配器才最終完成的。他一生最精彩的創作,大都集中在短小的鋼琴小品與藝術歌曲上。不可能具有複雜的形式,也多少讓人意猶未盡,就象一首沒有寫完的詩。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然而也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他的這些短小的、讓人意猶未盡的作品,卻依然有著足夠的吸引力,它總是將你的心靈牽扯到一個飄滿了童話碎片的孤獨宇宙之中。它們獨具著新意,浸透著詩意、糾結著人生真實而複雜的情感,卻又如璀璨的珠玉一般,照亮了人性深處的黑暗。

缺少大作壓艙的舒曼,在德奧古典音樂的星空中,肯定不是最亮、最大的那一顆,但卻是一顆很特別的星。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某些缺陷,舒曼找到一種獨特的形式,將那些短小、美麗、散落一地的星光聚攏起來,形成一套套鋼琴組曲。它們沿著人心中那看不見的引力,在寂靜的時光中旋轉,將美麗的詩意悄悄送入你的心中。

舒曼一生坎坷多難,巨大的病痛最後將他逼入瘋狂的絕境。即使是克拉拉偉大的愛情與勃拉姆斯忠誠的友誼,也無法安慰他那撕裂著的痛苦靈魂。然而,這並不是他的音樂想要告訴你的一切。藝術重要的不是帶你領略人生的黑暗與掙扎,也不是為了分享心靈的墮落與沉淪,重要的是,帶你找到那顆閃爍在痛苦中的星,發現那朵開在孤獨深處的花,擎起那能照亮黑暗之路火把。

33⅓ 唱片架

童年情景

Kinderszenen Op.15

霍洛維茨1962年錄音

發行: CBS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1830年,20歲的舒曼決定放棄法律專業,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女神的懷抱。20歲在音樂人生的時間軸上,實在是一個讓人詫異的時間點,無論是成為演奏家,還是作曲家都已經太晚。不過,舒曼對自己有信心,他已經聽到了藏在他生命中的音符。那年他搬進了著名鋼琴教師弗里德里希·維克的家中。也是在那一年,舒曼在老師維克的家裡見到了他一生的摯愛——克拉拉。

那年克拉拉剛剛11歲,如花似玉,卻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鋼琴才女。一年前,舒曼曾在一次沙龍聚會上聽過克拉拉令人驚豔的演奏,但在老師家中,如此近距離與克拉拉相處,不禁讓舒曼年青的心靈讚歎不已。克拉拉從小就在父親嚴厲得近乎專制的管教中長大,生活中除了鋼琴幾乎沒任何其它的樂趣。所以,當一位20歲優雅、風趣、溫柔的大哥哥突然出現在少女的生活中時,一切都變得美好、奇妙起來。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三年後的舒曼,已經被趕出了老師的家。年少輕狂的他,一事無成,還身染了要命的疾病,痛苦地在墮落與拯救之間掙扎,直到有一天他重新在一次音樂會上與克拉拉意外重逢。昔日老師家純真的小女孩,此時已經出落成美麗的少女,成為名滿歐洲的鋼琴女神。她依然惦記著她的大哥哥,依然記得往日的花園裡,蝴蝶飛舞在盛開的桃金娘花叢中,那些舒曼給她講過的故事與童話,仍然散發著純淨的香氣,她甚至把這些記憶譜成了一支小曲,寄給舒曼。

沒有靈魂可以在慾望的烈火中永生,然而,即使是傷痕累累的廢墟上,只要有愛總能滋潤出美麗的花朵。沿著黑暗生命中的那束微光,舒曼重獲新生,就在1938年,舒曼準備與克拉拉成婚前,他想起了當年在花園裡給克拉拉講故事、陪她玩遊戲、扮妖怪的快樂情景。他把這一切都寫進了後來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13支充滿童真標題的小曲,時而野蜂飛舞,時而光怪陸離,時而柔情似水,時而又充滿了惆悵,但那些並不是舒曼自己的童年,而是映照在他的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一抹純真而快樂的雲霞!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舒曼,是俄國偉大的鋼琴家霍洛維茨最喜愛的作曲家,在其漫長的演奏生涯中,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錄音室,大師一直不厭其煩地將舒曼的作品放入自己的曲單。曾有人開玩笑地問起這位老頑童的太太,是不是感覺有一個叫舒曼的人住在他們家裡?這位托斯卡尼尼的千金,一語雙關地答道:是的,兩個都是瘋子!

幸好,我們的鋼琴家並沒有步舒曼的後塵,跳進冰冷的萊茵河裡,反而一直快樂地活到了80多歲。相比舒曼的多愁善感,霍洛維茨的一生可沒那麼多小心事,他用一顆頑童般的心靈,把舒曼的名曲演繹得晶瑩剔透,如夢似幻。

霍洛維茨的舒曼也許並不是真實的舒曼,少了一份糾結,也少了許多苦痛,不過我相信舒曼如果能從冰冷、陳舊的時光中復活,他一定願意活在霍洛維茨創造的快樂純真的美夢中。

童年情景 | 第7首:夢幻曲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其實,我個人並不覺得霍洛維茨是演奏舒曼鋼琴小品的權威,不過,他最出名的演奏,的確是舒曼《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夢幻曲。那縹緲而溫暖的音色,彷彿晨曦中淡淡的薄霧,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克拉拉,仍在花園裡沉睡,不想醒來。

童年情景 | 第1首:異鄉和異鄉的人

1962年全套《童年情景》的錄音彌足珍貴,當時霍洛維茨剛從12年的歸隱中復出不久,和早年欲把鋼琴砸成炮灰的強悍風格不同,此時鋼琴家更關注對聲音細微的控制,這種控制不僅是要全力發出最強音,更是要全力控制住每一顆弱音、乃至極弱音,從而讓它們各自具有微妙的色調和意義。鋼琴在這裡似乎變成了小朋友的玩具,強弱對比分明,而音色卻純淨得如同孩子的心靈。

童年情景 | 第13首:詩人的話

終曲《詩人的話》帶著幾分悵惘,在遲疑中欲言又止。霍洛維茨讓每個稍稍遲疑的音符都發出了微小的嘆息:舒曼的小仙女已經長大,在這個成人的世界裡,愛情的美好,彷彿仍在迴響,又彷彿要沉到了深處。

唱片延伸:霍洛維茨在莫斯科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許多傑出的鋼琴家都會隨著年齡的老去,體力與能力的退化,晚年的錄音幾乎不忍卒聽。霍洛維茨卻是個特例。儘管自然法則依然無可抗拒,力量與速度稍有減弱,但大師後期的錄音卻總能詮釋出更豐富的音樂內容,如陳年的老酒,越老越有味道。

1986年4月20日下午,莫斯科音樂學院大禮堂外人頭攢動,霍洛維茨的獨奏音樂會正在進行。這一天,82歲高齡的霍洛維茨,已經闊別了祖國整整61年。這場劃時代的音樂會實況就被收錄在這張專輯中。DG公司為此配備了強大的錄音團隊,並採用了最先進的數字錄音技術,唱片的現場還原度極高。如果你的音響設備足夠好,定會有身臨其境的體驗。

音樂會的最後,霍洛維茨再一次選擇了舒曼的《童年情景·幻想曲》返場。一曲尚未終了,當鏡頭切換到觀眾席時,無數人已淚流滿面。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童年情景 | 第7首:夢幻曲

能在“輕”中彈出許多“極輕”,早已成為典型的霍氏標籤。

這種微妙的力度對比,呈現出無比細膩的表情層次。然而不僅是“輕”,已入化境的大師早已不再偏執於對比的輕與重,而是讓鋼琴的顆粒忽隱忽現地出沒於一種朦朧的色調和氛圍之中,從而賦予了音樂更多沉思和冥想的意味。這裡沒有天真少年的遊戲,只剩滄桑老人的追憶。

我總覺得,那一刻,臺上的霍洛維茨不是在彈琴,而是在摸琴。是的,這是一種關於撫摸的藝術,在輕柔的觸碰間打開了聽者的感官。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不知為何,相較於62年的霍洛維茨,這版《童年情景》更能觸動我。也許很多屬於我自己的童年記憶已然模糊,其美好正是存在於那種抽象的朦朧之間。

33⅓ 唱片架

森林情景

Waldscenen Op.82

克拉拉·哈絲姬兒1947年錄音

發行: Archipel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1848年,鋼琴家舒曼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不時頭痛發作,會瞬間奪去他內心的平靜。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妻子克拉拉的身上。相比音樂上的不得志,更讓舒曼痛苦的是,他不知道自己那漸漸變得支離破碎的身體與靈魂,還能為他所愛的她,為他膝下那群吵鬧的孩子們,做點什麼,唯一慶幸的是,在頭痛間隙,他還可以寫曲。那年12月,舒曼終於寫完了單純又清新的《兒童鋼琴曲集》,這是為他孩子寫的練習曲,是童話,也是詩,是散落在花園裡的小星星碎片,舒曼必須小心翼翼地把所有碎片重新收集起來。

那年的最後幾周,他開始創作一組名為《森林情景》的鋼琴套曲,這組鋼琴曲集寫了一共九天,共九支曲子。從第一首森林的入口,到最後一首告別,就象是一場奇怪的夢境,美麗而古怪。從曲風上,你可以把這組曲子視為《兒童鋼琴曲集》的某種延續,它們的旋律單純而質樸,然而在旋律的深處,卻總有某種讓人不安的、又無法言說的痛楚。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1848年,那是舒曼一生最後的清醒時光。在組曲完成之後的五個月,舒曼生活的德國名城萊比錫暴發了五月革命,市民在街頭堆起了街壘與憲兵巷戰,舒曼的好友瓦格納就因為這次革命被通輯。而他一家也在戰亂中,經歷了無數的分離、恐怖與不安。舒曼生命中最後的一米陽光,也在可怕的頭痛與失眠中,失去了溫度。

七年後,他不堪病痛投河自殺,卻被人救起。最後孤獨地死在精神病院中。

最近我一直在聽羅馬尼亞著名女鋼琴家克拉拉·哈絲姬爾在1948年錄音的《森林情景》:當你跟隨著哈絲姬爾柔軟寬大的手指,沿著那美麗而纖細的音符,深入到舒曼100年前曾經到過的那片——糾纏的老樹藤蔓與腐敗沼澤的夢境中時,你會發現,在鳥兒的歡歌與森林的靜謐中,深藏著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痛楚。當你驅散一群美麗的蝴蝶,卻發現,它們曾經停落的地方是一堆白骨。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舒曼在最後的樂譜上,留下了一首德國詩人黑貝爾的詩:

鮮花開在高高的樹上

卻似死神般的蒼白

其中只有一朵,有著深紅顏色

那不是來自太陽的晚霞餘暉

那是因為它從大地

渴飲了人類的鮮血

克拉拉·哈絲姬兒的名字,有著和舒曼著名的鋼琴家妻子——克拉拉·舒曼一樣的姓氏,而她痛苦的人生,冥冥之中,彷彿又成了100年前舒曼的影子。

這位傳奇的女鋼琴家,少女時代就天賦秉異,大放異彩。卻在18歲花季的年齡查出硬化症,退出了輝煌的舞臺。直到八年後才恢復公演。二戰期間她又罹患腦瘤,卻身陷德佔區的小城馬賽,無法前去就醫,多虧有人冒險帶著一位腦外科醫生偷渡到馬賽,才救了她一命。戰後哈斯姬兒終於重新獲得了聲譽,在50歲那年才買下自己的第一架音樂會大鋼琴。結果命運弄人,她又被一種叫"慢性脊髓炎”的病纏上。這一切都讓這位傳奇大師的演出和錄音得變支離破碎。這張1948年的錄音,也許算得上是她痛苦漫長的一生中少有的輝煌。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我常常覺得,1948年的克拉拉.哈絲姬兒對舒曼作品“夢幻般”的詮釋,彷彿是在向舒曼的妻子——偉大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致敬。舒曼的幻想世界,也許只有克拉拉最懂。

森林情景 | 第3首:孤獨的花

舒曼作品中感人的精神深度與無休止的愁緒並存,在晦澀艱深的同時又極具張力,而對於演奏者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鋼琴作品,兩個先決條件或許必不可少。首先是對弱音的控制,能夠捕捉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細節,從而表現出細緻的情感色調。其次是節奏感,能在疾風驟雨和緩慢靜默中無痕轉換,從而傳遞出詩意和充滿矛盾衝突的兩極。一直以來,我心中最完美的舒曼鋼琴詮釋者非李赫特莫屬,這兩點也恰是烏克蘭人的特質。然而,音樂聆聽就是一場偶遇,無意中接觸到克拉拉.哈斯姬兒在1947年留下的這個不尋常錄音,讓我收穫了全新的體驗。在這個《森林情景》中,哈斯姬兒沒有李赫特那般懾人的力度,也沒有火花四濺的技巧。然而,單純、幻想與夢境卻被推向了極致。

森林情景 | 第7首:知更鳥

哈斯姬兒的琴聲帶我們穿過夢境,走入一片從未在現實中存在過的秘林,期間每一個場景和生物都自帶魔力。大師不刻意追求清晰的輪廓,而是巧妙地應用踏板,帶出朦朧的和聲。輕巧晶瑩的觸鍵,讓每一顆音符像被打磨出來的光澤寶石。強音的出現,並不刻意地找尋力度,卻帶著一份安靜的淡定,行走在危機四伏的叢林深處。

每一段美好的旋律,從生命最深的痛楚中湧現,又同時消失在深林的暗影中,就如同逝去的青春。你無法挽留,只能冒險前行。在這黑暗的森林裡,知更鳥優美的歌唱,在指引你去向最後的夢境?還是帶你回到愛人的身邊?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舒曼的知更鳥,並沒有把舒曼帶回他的愛人與孩子身邊。《森林情景》講訴的其實是一個陰險的獵人深入秘林獵殺美麗生物的故事。最後,連音樂家自己也在命運無情的追獵中應聲倒下了。在舒曼最後七年的生命中,他失去了一切,孩子、愛人、朋友,甚至他的音樂。他木然地坐在無人的病房裡,等待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心跳消失在透明的陽光中。許多年前,他已經預見了最後的情景。他在1848年的《森林情景》終曲《告別》的樂譜上,記下了這樣一首詩:

影子悄悄臨近

山谷中透出黃昏的氣息

只有遠方沉默的山峰

向太陽最後的光芒致敬

森林情景 | 第9首:告別

幸好哈斯姬兒的知更鳥,最終將這位才女的靈魂,重新帶到了寧靜的陽光下。雖然命運給了這位堅強的女子,接連不斷的打擊,她卻依然一次次地撫摸著她的鋼琴,重新坐了起來。側著頭、彎著腰,繼續在音樂的夢中,尋找著那朵迷失在月光森林裡的——孤獨之花。

她死於1960年,一次不慎從樓梯上摔倒的意外。在她最後的日程表裡,還有一場與著名比利時小提琴家葛羅米歐合作的音樂會。人生真正的不幸,永遠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被痛苦埋藏的靈魂。

33⅓ 唱片架|舒曼钢琴曲集:一首没有写完的诗(上)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