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美國經濟贏得了什麼?

(本文由經緯觀天下原創,獨發今日頭條)

2018年的美國經濟贏得了什麼?

全球一體化需要貿易、金融以及政治的漫長融合過程。但在特朗普看來,破壞的過程卻很有趣,有趣到給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疲勞、痛苦和絕望,使原本簡單的經濟架構變得複雜,並肆意摧毀世界遵守的經濟秩序。特朗普喜歡用麥克風大聲咆哮:“我們讓美國再次變得偉大,這並不困難,只需將生產帶回家!”但是資本主義總意味著一件事情:從勞動人民中抽出資金,並將人民生活降到經濟底線。

全球化的過程中,金融市場的本質是消費水平的全球性,它釋放的勞動量巨大,但美元卻像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準了整個全球金融體系。沒有人徹底相信美國的銀行和整個金融體系。更糟糕的是,直到現在,全世界都不相信美國的債務有朝一日會有所改善,反觀美國經濟的創建倒像是定期搶劫整個世界。擁有一堆美國債券的國家不能把它簡單變成一堆財富廢紙,也因此不應該等待美元的急劇下跌,顯然要將累積的美元逐漸轉變為可以用手觸及的實際資產。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但在人口方面,它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美國購買力的崩潰也是迫在眉睫。而建立貿易鐵幕,釀成商品供應短缺,卻還要實現經濟復甦,才是美國留給世界的最大笑料。事實上,美國正與大多數國家發生顯而易見的經濟衝突,大規模貿易制裁確實關係到了每一個人,通過匯率,通過商品和服務價格,通過交易成本等,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從側面看,減少對外貿易平衡負面影響的貿易戰只是為了造成損失而進行的。發起貿易戰的人當然不會獲得任何特殊的和平,只是為了獲利。一旦發起人看到損失增加,他們就會結束。實踐表明,特朗普沒有考慮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整個新興趨勢,對中國工資的巨大增長率和整個廉價勞動力時代的衰落都沒有深入瞭解,他只關心哪裡的勞動力更加昂貴,以及“中國製造”留給美國的利潤是否還如三分之一世紀前那麼強大。

但特朗普沒有看到絕大多數商品的生產成本發生了永久性的下滑,這是工業流程自動化和整體勞動生產率增長的結果。關鍵因素不是生產或勞動力成本,而是物流成本、生產率、交貨速度、週轉時間、稅收和所有其他成本。在他看來,美國政府的當前行為合乎邏輯:通過海關收費來刺激中國商品的交付過程,使生產潛力在惡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返回美國,使美國重回全球工業生產的領先位置。但是,美國出口替代進口的想法最重要的不是重工業或昂貴的電子產品,而首先應該是輕工業。其中,物流的成本份額是最高的,減少從工廠到商場的交貨時間起著關鍵的商業作用。

在經濟學界,恢復工業能力的過程稱為資源配置。在美國目前的實體經濟中,輕工業的份額為12%,而金屬加工業為4%,電子工業為11%。矛盾的是,襯衫、泳裝和T恤的營業額竟然超過了列車和機車的銷售總和。因為在過去兩年中,46家大型服裝和鞋類製造商已經返回美國,而其他行業卻寥寥無幾。

在現代經濟結構體系中,絕對依賴單一利潤來源並非沒有理由被視為嚴重缺陷。其多樣化程度越高,對發展負面的總體抵抗力就越高。一些行業的問題被其他行業的成功所覆蓋,但是這種質量使得有效措施的發展變得非常複雜,其結局可以迅速而清楚地表現出來。輕工業回到了家裡,美國的外貿赤字卻沒有因此而減少。

美國目前的經濟對世界是危險的,因為近年來美國相對於世界的經濟一直在減弱。原因在於,到了2019年,美國的預算赤字將超過1.1萬億美元大關。也就是說,美國的財富以債務為生。所以,特朗普向能源運營商展示了相同方法,他簽署法令廢除了作為美國戰略儲備的油田和天然氣的生產禁令。預計在未來美國的天然氣出口量將增長到每年1000億立方米。即便歐佩克組織拼命壓價,美國的能源公司仍能獲得百億美元的額外收益,這與欺行霸市還真無明顯差別。

西方人傾向於簡化任何情況,無論世界發生什麼,西方媒體都以最“原始”的形式向他們自己的人民展示這一點。過去的全球化是通過西方的全球價值擴張來實現的,在此期間,非西方文明的價值代碼被摧毀,甚至被西方文化所取代,變成了偽西方文明。而“新世界秩序”是最終形式的全球化,不論是美國,還是其他想稱王稱霸的國家,平庸的經濟政策都會最終轟然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