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今天,“大米和小米”的新徵程開始——

鄒小兵教授

與“大米和小米”總顧問

“大米和小米”誕生於2014年9月,線下開始於2016年8月,截止目前,正好四年了。

大米和小米在中國自閉症障礙圈裡的故事,和一個人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國內著名兒童發育障礙領域的專家、中山三院的鄒小兵教授。

我是大米,我的女兒小米是鄒小兵誤診並摘帽的。他也坦然於這次誤診,至今都經常教我怎麼教育叛逆期的小米。

我創立的家長組織四葉草自閉症支持中心是鄒教授倡導並支持成立的,並且他連續出席了六屆四葉草年會。我們四葉草家長還給他起了個親切的綽號“鄒神”。

從我開始推送第一篇公眾號文章那一天起,鄒教授就開始為我們提供各種專業上的意見參考,是我們名副其實的高參和稿費都不拿的義務顧問和人氣專欄作者。當然和他一樣的還有郭延慶教授、萬國斌博士等許多愛我們這個平臺的專業人員。

四年,鄒教授見證了我們從一篇小小的文章到今天的全部歷程,參與了它的每一步成長。四年來,他為“大米和小米”微信公眾號寫下了近百篇文章,篇篇精華,廣受家長的認可和喜愛。

而家庭干預案例《小明的一天》是鄒教授近年來理論研究的結晶,他在2017年大米和小米上海科普講座上開始講演這個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案例展現了自閉症孩子居家干預內容和方法,並被“大米和小米”編輯成系列文章。

這些日常訓練其實抽象概括就是鄒教授常說的BSR模式。

今天,大米和小米線下的康復機構已經在深圳、廣州、上海(即將在北京)茁壯成長。鄒小兵教授也第一次願意被我們正式邀請擔任大米和大米的總顧問,來幫助大米和小米把國外先進的療育體系,在本土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紮實。

據我所知,這是教授第一次正式做自閉症康復平臺(機構)的顧問。

我們今天就重新來完整回顧一下BSR模式和經典範例《小明的一天》,以供各位家長收藏——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鄒小兵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

發育障礙領域著名專家

小明的一天

對於自閉症的干預,根據這些年來的觀察和經驗,我認為其實有一個成功方程式:

(低年齡+正確方法+高強度干預+長期干預+良好家庭社會支持)/病情嚴重程度=最佳結果

家長們可以據此思考以下問題:

❖ 我的孩子年齡屬於哪個階段?(6歲以下都屬於低年齡,當然年齡越低越好)

❖ 干預方法正確嗎?強度夠嗎?(每天至少6小時屬於高強度)

❖ 做好了長期干預的準備嗎?(至少兩年或以上屬於長期)

❖ 我們家庭和諧態度一致嗎?

❖ 我的孩子嚴重嗎?(由醫生判斷,一般來說,症候群性自閉症嚴重)

今天,我要來具體說明“正確方法”,這是方程式裡的重中之重。

什麼是BSR模式?

社會交往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所以我們對於自閉症的康復訓練——

強調以社交為核心內容,注重情緒調節、行為能力以及認知、語言、運動和生活自理等內容;

以結構化教育和隨機化訓練為基本框架,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以家長介入的家庭和自然環境下的訓練,同時注意隨機化的訓練;

以行為療法(ABA)為主要手段、熟練運用獎勵、輔助、溫和懲罰、消退、漸隱、泛化等行為技術保證社交和其他干預目標的實現。

——這就是我們提出的BSR模式。

B—BehavioralTherapy (行為療法)

S—Structurededucation (結構化教育)

R— Relationship focused(社交互動)

我還希望這樣的干預是在家庭背景下,自然情景下進行。

聽到這裡,不少家長可能會說:聽了很多理論知識,但卻經常不知如何下手。那今天,我們就以小明的一天為例子,告訴家長,家庭干預也可以這樣做!

小明的一天

:《小明的一天》講述的是正常情況下,家長對自閉症兒童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可以做的干預內容(供參考,不要完全照搬),文章總計分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

人物卡1:小明

年齡:可以是2歲,也可以是5歲、8歲。自閉症程度:輕度、中度、重度都可以。

人物卡2:小明的爸爸媽媽

技能:充分學習了科學的干預知識。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小明的一天 · 早上篇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

➤ 節選

7:30起床

常態

小明賴床,媽媽抱起來帶去上廁所,再抱回來穿好衣服鞋襪,然後帶去洗臉刷牙,媽媽也匆忙洗臉刷牙,帶去廚房吃早餐,來不及就帶上,然後下樓,上車,匆匆前往機構。

鄒教授觀察:這段時間裡有很多社交內容可以教,但被家長浪費了很多特別好的訓練機會!

引入BSR

首先我們可以思考,早上起床會有什麼活動?

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去上廁所,然後才是穿衣服鞋襪,刷牙洗臉,吃早餐,出門。

這是我們自己每一天醒來自然會做的事,可以叫做“常規”,所以要幫孩子也養成自然的常規,並且這些活動只能在家裡發生。

怎麼介入

根據孩子能力使用圖片或文字加以旁白呈現——圖片+文字就是在結構化你的孩子。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每天早上起床之後就會需要做這些程序,等孩子熟練後,圖片文字就可以撤出了。

誰來做?

可以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所有孩子相關的照顧者,並非一定是媽媽。

在什麼地方做

主要在家裡,外出時在酒店也要做,只要是住宿的地方,我們就“折騰”起來!

…………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小明的一天 · 上午篇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上午應該怎麼度過?》

➤ 節選

吃完早餐

上午活動時間到了

由於存在社交障礙,跟正常發育的孩子相比,我們的自閉症孩子往往不會主動參加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動當中,因此,家長要扮演孩子最好的玩伴,為孩子組織一些活動教會孩子怎麼玩。

而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全心投入到活動當中,活動開始之前我們要做一些必需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 1. 製作流程表

不管做什麼活動,家長都要設定有組織有紀律的活動安排,讓孩子有結構有秩序地做活動,讓孩子有結構化的概念。

或許很多人會批評結構化,認為結構化會把孩子練得很刻板。但是,結構化對孩子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比如,有些孩子上學後上課老坐不住,總喜歡往外跑,就是因為沒有結構化的概念,不夠“刻板”。

那我們如何把活動設計得有組織有紀律呢?

首先,家長要合理安排好孩子每一項活動的時間,如下圖:

上午活動的程序表

積木時間(10-30分鐘)

拼圖時間(10-30分鐘)

滑滑梯(10-20分鐘)

拍球(10-20分鐘)

回家擦汗-喝水-休息(20分鐘)

媽媽講故事(15分鐘)

圖片時間(15分鐘)

玩橡皮泥(10-30分鐘)

帶小明去買菜(1小時)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注:每個活動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具體設定。孩子年齡越小,每項活動的時間安排應該越短。

而在把活動安排呈現給孩子看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製作一份淺顯易懂的活動程序表。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情景,做出不同的活動程序表,形式可以有圖片、有文字,甚至還可以加上聲音提示。

比如下面這張程序表就是以圖片形式為主: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教學點

做出一個程序表後,再帶著孩子按照程序表進行活動,做完一個撕掉一個,像完成一個個程序,讓孩子知道每個時間段都有他應該要做的事,這即是一種結構化的理念。

同時,我們還必須要用計時器來設定孩子的活動時間。每項活動的時間一到,就提示孩子去看看程序表下一項活動是什麼,並指引孩子把上一項活動用完的玩具放回該放的地方。

…………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小明的一天 · 下午篇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之下午家庭訓練篇》!

➤ 節選

上午活動結束,回家

每次回家進家門之前,我們都可以趁機訓練孩子的開門常規

我們可以和家裡的人商量好,設置一系列的開門對話。比如,爸爸媽媽帶著小明回來了,爺爺奶奶在家。回到家門口,爸爸媽媽帶著小明一起敲門。

爺爺奶奶在家裡頭問:“誰呀?”

爸爸媽媽就在小明旁邊,模仿他的聲音答應到:“是我,我是小明。”

聽到這句話,爺爺奶奶才來開門讓小明進去。

教學點

很多自閉症孩子不懂得開門的常規,經常在家門口、房門前,把門一推開就進去了。通過這樣的“敲門訓練”,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不管去誰的家,都要敲了門,別人回應了才能進去。平時孩子在家,我們自己回到家的時候,也要養成“敲門”的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會敲門的常規。

…………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小明的一天 · 晚上篇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鄒小兵:晚上,自閉症孩子小明做了這些事!》

➤ 節選

晚上

爸爸下班回家了

我總希望,爸爸每次下班回到家,能夠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時,也跟孩子多一些互動。

爸爸可以準備一些小禮品放在包裡,每次下班回家就給小明一個小驚喜:一個小本子,一個小玩具……可以從家裡拿東西,不用天天買。

回到家,敲門。(我們在上一期講過,想讓孩子學會開門的常規,我們自己回到家的時候,也要養成“敲門”的習慣。)

小明問:“是誰?”

爸爸說:“是我,請開門。”

進了門之後,爸爸蹲下,把給小明的小禮品拿了出來,問:“小明,你看,這是什麼?” 如果小明非常喜歡爸爸的禮物,就讓小明親爸爸一口,增加自然的互動方式。

教學點

爸爸可以在家裡囤一些貨,但不要一次性給孩子。每次選一個,每天下班的時候就給孩子一個禮物,增加自然互動的機會,也讓孩子每天對爸爸回家產生期待。

…………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小明的一天 · 問題篇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 節選

問題一:

小明從窗口往樓下丟了東西

10個月到1歲的孩子愛扔東西,是正常的事,但如果他已經3歲4歲5歲了,還動不動就把東西往外丟,那就是一個危險並且不可以接受的行為。

對付小明亂丟東西這一行為,我們可以有一系列的“整治”方法:

1 小明亂丟東西,媽媽直接告訴小明:“小明丟東西,媽媽生氣,不喜歡。”不要嘮叨,直截了當地說這句;

2 小明再次丟東西,媽媽再次表示生氣,做出很兇很生氣的樣子,但自己要保持平靜,避免打罵;

3 小明不丟東西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對小明進行教育。比如在一個平靜快樂的下午,全家一起吃著小明愛吃的海苔,媽媽可以告訴小明:“你總是丟東西,如果你再丟,媽媽下次不給你吃海苔。”

4 小明再一次丟東西,媽媽批評了後,不給小明吃海苔,然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當著小明的面吃得很開心。(小明覺得自己吃虧了)

5 小明依然會丟東西,媽媽就把小明最喜愛的玩具狗/瓷娃娃從陽臺上丟下去(注意,一定要瞄準下面沒有人),然後和小明一起下樓看他最喜愛的玩具被砸成了碎片,撿起來放進垃圾桶,並和小明說:“小明丟東西,壞了,沒得玩了。”小明很難過,媽媽表示如果他不丟東西了,今天下午就給他重新買一個。

6

小明繼續丟東西,這時候媽媽可以說:“小明,丟東西,到牆邊給我站5分鐘。”把他暫時隔離。

7 我們也可以帶小明去河邊丟石頭,告訴小明在河邊可以丟石頭,在家不可以丟東西。

8 我們還可以加上錄像,把他表現好的和不好的行為錄下來,同時可以講社交故事。

小明從窗口往樓下丟東西的行為,可能要用這麼多方法才能夠糾正過來。

如果小明經常在有空的時候往樓下丟東西,家長就不要給他太多的空閒時間,自閉症孩子很多刻板行為都會因為我們恰當而充足的安排而減少。

…………

至此,

《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

內容已全部分享完畢,

家長們趕快在家操練起來吧!

加入大米和小米QQ群

一起分享討論

收藏版!《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居家干預全集!

兒童成長中心值班手機

深圳 13682646196 / 18938044894

上海 18516618207/18521556705

廣州 18620202651/186202026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