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發財致富受到很大的壓力|專訪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嘉賓介紹

年輕人發財致富受到很大的壓力|專訪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陳志武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

◆香港大學馮氏講席教授

◆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

◆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

◆曾獲得默頓·米勒獎

◆專業領域為金融理論、股票、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與經濟史

◆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志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文字版

年輕人發財致富受到很大的壓力|專訪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陳志武怎麼看中美貿易戰

谷:很高興您接受我們《有POWER》節目的採訪。您是一位具有全球視野、深度洞見的經濟學家。我想問一下,中美貿易戰並非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樣樂觀,反而不斷地在升級,您對這場貿易戰從年初到現在,請您做一個解讀。

陳:簡單講的話,美國特朗普總統出爾反爾那麼多次,表面看的話好像是貿易的問題,但實際上是有更深層次的價值觀,甚至於意識形態,關於人類社會的走向、願景的基本衝突。所以我覺得未來10年20年可能對於中國來說,我們過去40年熟悉的那種國際環境在未來10年20年會很不一樣。

國有企業的改革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

谷:那說到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大家的一個比較關注的,但目前來說好像國有企業的這塊蛋糕是會越做越大,反而好像是在民營經濟這個板塊遇到了非常大的一些挑戰。

陳:特別是最近兩年,金融行業的去槓桿、緊縮這個信貸等等是最近兩年的主旋律,一旦這些銀行和其他的金融機構受到去槓桿政策的壓力的時候,他們首先給那些民營企業和民間老百姓家庭提供的金融支持給壓縮,年輕人和普通老百姓發財致富的機會都會受到很多的壓力。國有企業改革不改革不只是單純地影響到企業的效率的問題,而是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機會的分配、創業機會的分配、創業資源的分配等等。

我這些年一直在強調,對於現代經濟來說,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是非常非常的關鍵。比如說,股市為什麼做不好?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為什麼那麼火熱?在我看來的話,從監管部門到金融行業的從業者,還有到股民和其他的一些參與者,大多數的人以前都是學理工出身的,他們不一定了解金融的本質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金融通識教育方面儘量地做一點事

年輕人發財致富受到很大的壓力|專訪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金融通識教育應該被重視

谷:您說的一直強調就是金融的通識,您用簡單的幾句話就是告誡大家怎麼去通識它?

陳:金融從本質上來說是跨越不同時間、跨越不同空間的價值交換,也就是說金融它本質上是關於今天和未來,還有明天和不同的未來時間點之間的收入、財富、價值的重新配置。所以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理解金融的發展的話,就會讓我們避免把股市看成是一個賭場,甚至賭場還不如。比如說在香港,香港的金融市場,對香港整個社會和整個香港經濟來說非常關鍵,好多年以前就開始,香港在高中就會要求每一個學生都上一些金融方面的課,所以我覺得在國內的話,我們不能夠只有專才,更多的需要通才。

房價上漲?弄懂一個金融原理就夠了

谷:政府監管整個金融市場的一些專業高管,我相信不僅僅是通識,他們已經很專識了,但是事實上我們的股票市場依然還是那麼混亂,是他們的不作為,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陳:很多的時候(政府)是犯了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性錯誤。從2004年開始,房地產市場一直是調控,他們在做這些政策決策的時候,忘記了一個基本點。如果你是覺得這個房價漲的太快,那麼你就應該在供給這方面要增加,然後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自有資金的要求不斷的提高的話,很多的普通的人就沒辦法進入房地產行業,這樣產生的結果,當然房價上漲的壓力只會更高,而不是更低的。

谷:政府不懂啊?我覺得政府很懂!

陳:這些責任可能也不完全在有關部門的這些做決策的人。因為社會老百姓是不是理解這些基本的經濟學的邏輯、金融的邏輯也是蠻關鍵的,很多老百姓沒有受過金融的通識教育,或者是經濟學的通識教育,就要求政府部門就要跟那些房地產開發商過不去,每次房價有下降的苗頭、勢頭的時候,又要求政府出面,要剎住下跌的壓力,就會產生任志強說的,每次調控房價不僅僅沒跌,而是更多地往上漲。

陳志武話共享單車、區塊鏈等新物種

谷:作為我們公眾的投資,公眾對金融的理解好像近幾年來的確也違背了我們的一些常識,舉一個例子,本來共享自行車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創新,那我們的所有的資本熱情你做我也做,最後整個共享自行車又成了一個爛市場,為什麼一個區塊鏈這麼好的技術,在中國只剩下數字貨幣?

陳:有這麼多的政府背景的基金,他們不在乎投資回報。這麼多的錢沒地方去,可以供他們投資的標地,這些企業的那麼少,所以就產生了一個結果,一聽說共享單車這是一個新的熱點,所以這樣一來的話,就造成今天共享單車不管是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還是二線城市甚至於三線城市,到處都是黃的、藍的、紅的、金黃色的車,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像我們這些人經常會呼籲,該由市場去做的,政府之手儘量還是不要去碰,不要把兩者給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產生的結果,讓金融不再像金融,讓市場不再像市場。

谷:嗯好!說到金融,可能我自己對中國社會最近幾年的觀察也走向了一個金融的反面,把所有的東西都包裝成一個金融產品,這種現象也好像是非常嚴重。

陳:最近幾年大家都抱怨做實業很難賺錢,做金融投資更容易賺錢,你把這個金融服務管制得那麼嚴了以後,金融服務的供給就必然會很少,人們通過得到這些牌照去印錢了以後,能夠賺到的錢就多了,把金融行業的進入門檻給它降低,把這些金融行業的監管要減少更多,讓金融行業的供給增加了以後,自然因為競爭的上升了會下降很多,社會的人力資本更多地往實體行業、新科技行業,甚至於醫藥工程行業去轉移。

年輕人發財致富受到很大的壓力|專訪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好的經濟模式

谷:我相信就是作為一個尤其是西方資本非常發達的一些社會國家裡,其實有非常多的優秀的一些投資人,就是金融家,像美國的巴菲特,像咱們東亞,就孫正義這樣的一些非常優秀的投資人,在中國,可能大家一說到投資人都想到郭廣昌、徐小平,你覺得像這兩位比較代表性的投資家、金融家,他們能不能引領中國的一些實業的發展?

陳:過去這些年,特別是2004年,尤其2009年以後,中國的創投行業給中國社會和經濟,特別是高科技的一些發展作出貢獻非常大,我知道他們也面對很多的挑戰。有一次我跟徐小平在聊著,他就說你看看我這些年做的這些投資,好像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要超越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的漲的速度都比較難,不能夠按照市場規律來定價的話、來運作的話,最後會把本來是做的比較好的行業,給社會做的貢獻很大的行業,也把他們擠得日子不好過。

谷:朝鮮是咱們地緣政治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昨天(6月22日)他們已經正式宣佈也要改革開放,它的這種改革開放跟我們1978年的改革開放,它的背景以及走向會是如何?對中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陳: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消息,因為這個不僅僅對中國,而且對於世界來說,一個繁榮昌盛的北朝鮮對中國的和平安全,這是最好的消息。當然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說明中國1978年開始的,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方方面面的經濟奇蹟,反映了市場的邏輯、金融的邏輯真的是對人類社會是好東西,現在連北朝鮮也加入了這個行業,也挺不住了,所以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的最好的一種經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