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組織工作述評

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組織工作述評

站在歷史潮頭,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幾年,會發現這是北京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北京視察,並多次對首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系統闡述了關係首都發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問題,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充分體現了對北京的厚愛和對全市黨員幹部群眾的親切關懷,為首都當前和今後長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開創首都工作新局面,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首都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首善標準,把牢思想之舵,選優配強幹部,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廣聚天下英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把牢思想之舵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北京作為首都,必須帶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聽從黨中央指揮,為黨中央站好崗、放好哨。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牢牢把牢思想之舵,抓思想轉作風,強理論重實踐,凝聚起新時代建設首都的強大力量。

——抓思想轉作風

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是解決黨內突出問題、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途徑。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本市持續深入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接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全市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錘鍊黨性修養,改進思想作風,踐行黨的宗旨。三次黨內集中教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廣大黨員幹部受到了教育,進一步樹立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凝聚了黨心和民心。

——強化理論武裝

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重大政治理論集中輪訓,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先後開展了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大發展理念”、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大精神等集中輪訓,實現市管幹部全覆蓋。各區各部門各單位抓好處級幹部輪訓工作。組織全市處級幹部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讀書活動。依託幹部教育網舉辦網上專題班,對全市處級以下公務員開展輪訓。大家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原原本本學、結合實際學、帶著問題學,切實做到了學懂弄通、入腦入心、學以致用。

——提高履職能力

持續抓好專業化能力培訓。聚焦“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精準開展履職能力培訓,圍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籌辦2022年冬奧會等重大任務,分類分級開展精準化培訓,針對幹部的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大力開展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專業精神培訓。領導幹部“善為”“會為”的能力得到提升,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進一步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黨政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脫產培訓650萬人次,其中黨政幹部40萬人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22萬人次,專業技術人員587萬人次。在學習中淬鍊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廣大黨員幹部思想水平、業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更加激發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責任感使命感。

選優配強幹部

黨的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努力鍛造一支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適應、與首都地位相匹配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幹部識別更加“實、像、準、精”,幹部推薦選拔更加嚴格規範,幹部監督更加立體全面。

——嚴把選人用人關

看北京首先從政治上看。本市選拔幹部首先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自律上把好第一關,對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決。在幹部任用的動議環節就做到“凡提四必”,從源頭嚴把人選“健康”關。實施個人事項申報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抽查局、處級幹部約6.3萬人次,共對1143名擬提拔為處級以上幹部人選,採取誡勉、暫停提拔任用、調離崗位、免職等措施,有效防止了幹部“帶病提名”“帶病提拔”。

——配強各級領導班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圍繞落實首都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籌辦冬奧會等重大任務,著眼紀檢監察、司法、群團組織、城市管理等領域改革,選優配強各級各類領導班子。強化宏觀統籌和長遠謀劃,完善優秀年輕幹部發現和培養選拔機制,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構建年輕幹部“蓄水池”。順利完成全市區、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工作,領導班子結構明顯優化,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批批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幹部服氣的領導幹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為重大任務和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激發幹部創業活力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推動形成相對完整的“1+X”幹部工作制度體系,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為督促幹部履職擔當,出臺規範進一步明確幹部“下”的方式、標準和程序,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及時調整。“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明確樹立,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的“四唯”問題得到解決。通過交流任職、掛職鍛鍊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選派年輕幹部到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中央單位和發達地區、基層吃勁崗位等經受鍛鍊。分批次向西藏、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對口支援、幫扶地區選派幹部掛職,在助力當地發展的同時錘鍊幹部。

——狠抓幹部監督管理

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本市堅持抓早抓小,重在日常,突出抓好“關鍵少數”,2015年以來全市組織部門共提醒、函詢、誡勉幹部1.53萬人次。推動從嚴監督管理幹部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超職數配備幹部問題專項整治,超配的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全部整改消化完畢。建立“裸官”動態管理臺賬,實現管理常態化……一系列過硬措施出臺,處理一批人、震懾一批人、教育一批人,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良好風氣已經形成。

築牢戰鬥堡壘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組織部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基層黨建工作主動融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中心任務之中,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基層延伸

黨支部是黨組織的細胞,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黨支部“幹什麼”“什麼時候幹”“怎麼幹”“幹成什麼樣”成為打通黨建“最後一公里”的關鍵。全面推進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形成了“一規一表一冊一網”的支撐體系。“一學就會、一看就懂”的工作指南,解決了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不會抓、抓不好等問題,基層黨委有了管用的抓手,支部建設不再是虛功,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實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基層延伸。與此同時,多渠道籌措基層黨建工作經費,鞏固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建立200多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基層黨建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實現了工作有力量、辦事有經費、活動有陣地、黨建有氛圍。

——分類施策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執政根基。本市針對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等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分類施策,逐一突破。在農村,選派976名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幹部到低收入村擔任第一書記,推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轉化和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整頓224個市級掛賬的軟弱渙散村,嚴格村“兩委”候選人資格條件,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在社區,推動街道和社區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黨委制”,推廣了“社區民情圖”、黨政群共商共治等經驗做法。創新推進新興領域黨建,集中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整體推進園區、商務樓宇黨建工作,依託行業協會黨委抓好互聯網企業、律師等行業黨建工作……我們的事業前進到哪裡,黨的旗幟就在哪裡高高飄揚。

——推動創新不斷增強黨組織戰鬥力

本市創新推進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全面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9175個黨組織,71.73萬在職黨員認崗定責,因地制宜為社區提供服務;明確街道111項職責清單,賦予街道相關職權,改革街道管理體制,創新城市治理機制,推動解決“吹哨無名”“吹哨不響”等問題;以“賦權”“下沉”“增效”為關鍵,各類城市管理力量和駐區單位資源在街巷綜合下沉、力量聚合,解決群眾家門口的事;城鄉“多網”融合發展,“街巷長”制和“小巷管家”隊伍建設穩步推進,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城市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斷增強,在服務保障APEC會議、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治理“大城市病”等重點工作中,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充分彰顯,基層黨建工作落在實處,踩到點上。

廣聚天下英才

人才是一座城市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牢牢把握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目標,交出一份亮眼的“北京答卷”——人才資源總量由563萬人增長到692.2萬人,其中“兩院”院士795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達到1849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達到1063人,人才貢獻率由42.8%增長到52.6%,人才規模結構質量不斷提升優化,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加速形成。

——創新制度為人才鬆綁

全市推廣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直接參加高級職稱評審,先後有461人“一步到位”取得正高級職稱;落實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條出入境政策措施,配套管理服務機制,辦理長期居留許可及簽證1901人,外籍人才進得來、留得下、幹得好、融得進……一項項人才制度的改革創新,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更具首都特點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逐步形成。

——打造平臺引人才棲息

本市積極創新和拓展人才事業平臺,深入實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增設了“海聚工程”戰略科學家項目以及面向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政府特聘崗位項目,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助力北京創新發展。截至目前,“海聚工程”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3批1058人,其中,近5年成功引進8批690人。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三城一區”是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更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創新引擎。用平臺吸引人才,用環境打動人才,彰顯的是首都服務人才發展的誠意與決心。

——放眼大局推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

本市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主動與天津、河北溝通合作,共同編制《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為實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區”總目標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協議”等一系列框架協議的簽訂推動區域人才政策銜接;“通武廊人才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化區域人才合作,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組組鮮活的數字,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展現著首都組織工作的累累碩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全市各級組織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為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