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於華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

作為雲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的地方金融企業,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始終堅守“立足三農、服務城鄉、支持中小微企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市場定位,用堅韌樸實的“三農”情懷和創新發展的金融服務踐行普惠金融,成為雲南省機構網點及服務地域最廣、資金清算及經營規模最大、稅收貢獻最多、支農支小最突出的地方金融機構,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精彩觀點:農信社為農而生,伴農成長,與農業、農村、農民血脈相連,是金融服務‘三農’的主要力量。

「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雲南的農信事業起步於1952年,最早成立於蒙自縣新民鄉、昌寧縣漭水鄉和宜良縣蓬萊鄉,先後經歷了人民公社管理、農行管理、人行代管、銀監代管四個階段。2003年6月,國務院啟動新一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雲南省作為第二批試點省份, 2005年3月28日,雲南省聯社正式掛牌成立,根據省政府授權,對全省農信社履行“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

農信社為農而生,伴農成長,與農業、農村、農民血脈相連,是金融服務“三農”的主要力量。目前,雲南全省農信社體系包括省聯社、16個州市辦事處(市聯社)、129個縣級法人機構(包括農商行、農合行和農信社),共有營業網點2280個,員工2.38萬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資產總額和各項存款、貸款餘額分別達到9849億元、7848億元和5489億元,是2004年改革前的11.24倍、14.22倍和14.33倍,經營規模居全省銀行業第1位,深化改革13 年來上繳各項稅收283.39億元;相比改革之初,年資金清算量從1萬億元增至32.24萬億元,銀行卡種類從2個擴大到28個,髮卡量從10萬張增至5416萬張。今年6月末涉農貸款餘額333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2.5萬戶,貸款餘額2246億元,扶貧貸款餘額405億元,“三張牌”貸款餘額205億元, “五網”建設貸款餘額388億元,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發揮了地方金融機構的職能作用。

精彩觀點:全力發揮資金實力雄厚、網點覆蓋廣的優勢,大力服務實體經濟,加大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積極服務雲南經濟社會發展。

「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近年來,雲南農信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發揮資金實力雄厚、網點覆蓋廣的優勢,大力服務實體經濟,加大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積極服務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圍繞鄉村振興和雲南省打造“三張牌”的決策部署,做好“三農”金融服務。截至今年6月末,雲南全省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餘額達到3330億元,佔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36%。支持“三張牌”的貸款餘額為205億元,貸款戶數達8379戶。全省農信社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2.5萬戶,貸款餘額2246億元,較年初增加154.86億元,增速達到7.4%。

二是圍繞助力脫貧攻堅,做好金融扶貧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雲南全省農信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達到95億元,佔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扶貧小額貸款的75%;扶貧貸款餘額406億元。

三是圍繞重點工程建設,加大融資力度。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五網”建設貸款餘額達到388億元。為高速公路建設、滇池汙水處理、滇中引水、重點旅遊項目、棚戶區改造、城鄉人居環境改善、滇中新區建設、昆明高鐵新南站和各地市政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大融資支持。

四是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全力開渠築網。截至今年6月末,在全省25家已開辦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中,雲南農信社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排名第6位。自2013年開辦跨境人民幣業務至今,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184.5億元人民幣。全省獲得外匯業務准入資質的聯社達39家,覆蓋全省24個邊境口岸。

五是圍繞普惠金融,構建服務體系。雲南農信社在全省設有 2280個營業網點,布放了14000多臺自助設備、67000多臺POS終端和13000多臺惠農POS機,主動承擔了全省111個農村金融空白鄉鎮網點覆蓋工作,金融服務體系覆蓋13041個行政村,惠及962萬戶農戶。積極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戶評定和農戶建檔評級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為全省909萬戶農戶建立了信貸檔案,對709萬戶農戶授信3250億元;在全省評定了720萬戶信用戶、2.5萬個信用組、3717個信用村(組)和327個信用鄉(鎮)。

精彩觀點:推動農信社由‘速度規模型’向更加註重資產質量的‘質量效益與速度規模並重型’轉變,努力構建‘一體兩翼’經營新格局。

「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近年來,雲南省農信社紮實抓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重點任務,迴歸本源,專注主業,持續深化縣級農商行改革,強化內控建設,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全力推動雲南全省農信社由“速度規模型”向更加註重資產質量的“質量效益與速度規模並重型”轉變,努力構建起以支農支小為“主體”,公司業務(優質項目和企業)和資金業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經營新格局。

在迴歸本源,聚焦“三農”的過程中,雲南省農信社繼承傳統,與時俱進,在支農支小方面不斷創新,提升服務水平。例如:為了解決長期以來農戶貸款難、貸款慢、手續複雜等問題,我們在全省推廣了“簡化優化小額農貸”流程,通過運用移動營銷平臺、建立小額農貸專屬通道、電子數據共享等方式,實現了系統優化和資料優化,手工填寫或錄入內容從109項縮減到12項。簡化優化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每筆辦理時間縮減至15分鐘以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客戶時間。而且,由於建立了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充分掌握客戶信用和經濟情況,能實現十多分鐘辦理一筆小額農戶信用貸款。而且,隨著農信社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主體的信用意識和風險意識逐漸提高,也為後續包括精準扶貧等業務的辦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雲南農信積極推廣新的金融服務產品,優化“三農”金融服務。2017年6月,雲南省農信社推出“金碧惠農貸記卡”,解決了長期以來,因為農村信用體系不健全,收入來源不穩定,農民一直被銀行排除在信用卡服務之外的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民收入不斷提升,農村地區對信用消費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雲南省農信社在對廣大農戶資金需求進行充分調研之後,為農民量身定製了金碧惠農貸記卡,以“最惠待遇、申請便捷、用款自助、還款靈活”為特點,滿足了農戶小額信用消費需求,有力促進了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消費結構升級。這是雲南省首款為農民量身定製的“信用消費”產品,填補了農民貸記卡的金融服務空白,也是農信社進一步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實際行動。

精彩觀點:提出‘四個聚焦’工作重點,精準施策,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雲南省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做好金融扶貧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是地方金融機構應該承擔的責任。為此,省聯社制定印發了《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十三五”金融扶貧工作規劃》《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於金融助推雲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了農信社金融扶貧工作目標和任務,提出了“四個聚焦”工作重點,精準施策,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一是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農信社以建檔立卡貧困戶評級、授信為重點,全面收集信貸基礎資料,推進評級、授信逐步覆蓋轄內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對有貸款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信貸投放做到100%覆蓋。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已經為符合條件的2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95億元。

二是聚焦創新扶貧信貸產品。農信社把創新信貸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作為金融扶貧的重要抓手,創新推出“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扶貧小額貸款、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客戶生產經營需要的信貸產品,初步構建起符合各地實際的金融扶貧產品體系,極大地滿足了當地扶貧產業發展金融服務需要。

三是聚焦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省農信社建立了農業龍頭企業名單制管理機制,各基層行社精準對接農業龍頭企業,及時提供金融服務。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與省農業廳確定的116戶潛在農業“小巨人”企業實現100%對接溝通,瞭解企業的資金需求,現在已經與其中的114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農信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餘額152億元,貸款戶數1389戶,積極為帶動農民增收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四是聚焦降低扶貧類貸款利率。凡屬扶貧類貸款,農信社均堅持保本微利原則,降低涉農企業和農戶融資成本。在省聯社爭取並得到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的支持下,雲南被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全國運用扶貧再貸款發放貸款利率定價試點省份之一,雲南農信社構建了符合雲南省地方實際,具有差異化、保本微利特點的扶貧再貸款利率定價模型,2017年以來運用扶貧再貸款發放貸款金額達97億元,平均利率為4.56%,減輕涉農企業和農戶融資成本壓力,帶動和支持5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

精彩觀點:將加強黨的建設與推進‘二次創業’各項舉措結合起來,有效發揮黨建對業務發展的促進作用。

「雲南國企新跨越」⑭於華:立足三農 發揮農村信用社的職能作用

農信社各法人機構將黨的領導納入“章程”,明確黨的領導的法定地位和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將加強黨的建設與推進“二次創業”各項舉措結合起來,有效發揮了黨建對業務發展的促進作用。

全省農信社有1173個黨組織、13537名黨員,黨員佔比超過50%,黨建工作和企業的業務工作緊密關聯,如果讓每一名黨員都發揮好作用,就一定會成為雲南農信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省聯社黨委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對基層黨員的教育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例如,最近梁河縣聯社團支部在黨支部的指導帶領下,以“1+7”金融扶貧模式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不僅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同時也是全國獲此殊榮的3家地方金融機構之一。“1+7”模式中的“1”是指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促扶貧。“7”分別是普惠金融+扶貧、信貸支持+扶貧、金融知識+扶貧、愛心捐助+扶貧、基礎建設+扶貧、管理培訓+扶貧、互聯網+扶貧。聯社藉助團的政治、組織和網絡優勢,從大學生村官、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中選取了39名普惠金融宣傳員,組建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懂基礎金融知識、會實際操作的兼職青年金融隊伍,通過推廣惠農POS、金融知識宣傳、金融產品推廣等措施,打通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當地一個叫梁昌吉的年輕人,通過5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起家,打造了全縣首個集“青年電商+青年培訓+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農村“青年之家”。阿昌族青年曹樹元用發放的10萬元創業貸款,創辦了“梁河阿昌山”淘寶店,通過電商平臺,將皂角米、蜂蜜、山藥等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銷售總額300多萬元,帶動了本村4名青年發展電商產業,實現創收280萬元。梁河聯社團支部的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還榮獲了“全國送金融知識下鄉”優秀工作項目、雲南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精彩觀點:堅持迴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完成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為雲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跨越發展,發揮地方金融企業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省委、省政府明確要集中力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等,給雲南省農信社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雲南農信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迴歸本源、專注主業,著力強化管理、提升服務、深化改革,堅決完成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為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雲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跨越發展,發揮地方金融企業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