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一個年輕人最先應該做的不是創業,而是去大公司

來源:花生地(ID:Amber201606)

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最先应该做的不是创业,而是去大公司
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最先应该做的不是创业,而是去大公司
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最先应该做的不是创业,而是去大公司

我的前半生,在央企做過8年,在外企做過8年,在民企(創業)做過7年。

央企(中土畜)被中糧集團合併了,2018年財富500強排名第122名。

外企通用電氣(GE)原先一直是世界前10強,我加入的那年全球市值第一,這幾年請況大不如以往,名次一直下滑,但還是保持在前50強(2018年財富500強第41名)。

我的同事裡,無論央企還是外企,都有出來創業的,也都有非常成功的。

總體來看,從通用電氣出來創業的人,佔比多得多,成功率也高得多。

從文化上分析:

央企的文化還是鼓勵順從,聽話,不是創業文化,而且一旦穩定,人們一般不願意走出舒適區。這樣一來,一開始混得挺好,到後來不好的人也不少,因為他們不會在情況發生變化前主動去改變。

通用電氣是典型的美國文化,鼓勵創新,變革,成長,隔一段時間不折騰就難受,有被折騰死的,但大多數人是越折騰越有活力和競爭力。

我和一個創業做得有聲有色的GE老同事聊天,我們談到一個話題:

一個年輕人最先應該做的,不是創業,而是先去大公司。

而比起國企和民企,去像通用電氣那樣的國際大公司,會更有利於個人的進步。當然,如果能去那些正在上升的公司,比如Google,就更好了。

另一個在創業的老同事也說,如果有機會,她會讓她孩子畢業後先進外企。

當然了,如果像BAT這樣的公司,也不錯,但是比起外企,這樣的公司在文化寬容度和樹立人生管理基本框架上,就會稍微差一點。

除了老同事,我和不少一開始就創業,或者在小公司幹了幾年就創業的公司老闆也探討過這個話題。

拋開他們成功的經歷,居然他們中絕大多數的想法也和我們一樣:即使自己企業做得很大,即使以後也想傳承給孩子,但也希望孩子先上個好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然後先去個國際大公司,先多學習學習,將來再談創業和傳承。

這些成功的老闆都很謙虛,有的說,我只是幸運,搭了時代的順風車。有的說,我只是膽子大,換句文學一點的話,就是野蠻生長。

而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他們遇到了很多新問題,比如怎麼管理年輕人,怎麼面對新的互聯網思維,甚至還有人在完成了物質積累後,重新面臨人生的終極問題:如何解決人生的虛無感?自己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而這些問題,無法能靠他們過往“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勇氣和努力解決。

他們有的去唸了MBA ,有的在學國學,有的信了佛皈了依,還有的在做慈善和公益,但是若論保持內心的平和,總還不是很容易做到。

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得到更優秀的教育,不僅是在學校裡,而且還是在國際大公司裡,不僅在能力上,在心靈上,也能建立一個能自洽、更加完善和平衡的價值體系。

在《富豪的心理——財富精英的隱秘知識》裡,作者奇特爾曼發現,富豪大多是創業型企業家,也即白手起家型選手。

而在受訪富豪中,也的確有60%出生在中產家庭,而非含著金鑰匙出生。這些富豪的中產階級父母都是自僱人士,通常是小公司老闆和小農場主,雖然不富有,但不受僱於人。因此,這些受訪者還是少年和青年時,就註定以後會為自己工作。

最有意思的是,作者發現,大型企業高管的父母主要來自大資產階級。

這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迴歸,在國際大公司打工,比自己創業更容易獲得安穩的幸福。

不否認像BAT或者新東方之類的明星企業,一開始也是從小發展起來的,如果一早加入會對人生的成功大有助力,但是一般這樣的公司,風險比較大,因為初創企業3年內死亡率90%。

而且,往往這樣的企業,老闆意志都比較嚴重,萬一老闆的思維有點極端,會讓跟隨他的人人看問題也極端,狹隘。對於有閱歷的人來說這沒什麼,但是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思維就容易被帶偏,對自己的成長不利。

而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管理和理念既先進,又經歷過歷史的考驗和沉澱,更具有普適性,對於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是有正向的助力的。

除此以外,小公司往往資源有限,不會給員工提供很多資源,而傾向於榨乾員工的資源和勞動力。而大公司就大氣得多,會給你提供很多資源,很多培訓,因為大公司自信啊,幾個員工,甚至高管,也不可能把這些資源帶走啊,就是帶走了公司也不在乎。

現在那些成功的民企,也往往會有個比較大氣的老闆,比如說我的一個老同事,就把通用電氣的管理和培訓方法搬到了他的公司。

同理,如果一個人畢業後一上來就創業,就相當於一直在輸出,在消耗資源,而不是積聚能量。

很多成功的創業,經常是水到渠成,厚積薄發,而不是刻意經營出來的。只有自己在大公司裡能做到不可替代了,與人合作愉快富有成效了,再考慮是不是出來創業吧。

還有,就是在大公司能碰到很多優秀的同事,這也是人生的財富。

一個年輕人,最要緊的不是掙錢,也不是漫無目的地奮鬥和打雞血,而是先學習人生普適原則,掌握方法論,懂得如何有方向性的行動,即使起跑時慢一點,但是耐力會好很多,會跑得更遠。

何況,事業上能到達頂峰的人畢竟是少數,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也不一樣,這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和管理人生的能力,在生活和家庭上也是適用的,也可以大概率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個比較有幸福感的人生。

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最先应该做的不是创业,而是去大公司

長按二維碼關注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