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臨近長江,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800平方公里的巢湖煙波浩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安徽省重點旅遊開發區,湖光、奇花、溫泉、溶洞並稱“巢湖四絕”;巢湖銀魚、白米蝦和大閘蟹被譽為“巢湖三珍”,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巢湖市淡水資源豐富,水路發達,這一切讓水產養殖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巢湖美景

伴著八月末尚未消散的暑氣,在巢湖市水產局局長馮文和、副局長水長軍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巢湖市中垾鎮的吳記特種魚養殖場。因為正處養殖高峰期,我們到的時候,吳來全還在塘口忙碌。他告訴我們,前段時間的持續高溫已經過去,現在氣溫下降,正是大量投餵的好時機,儘管辛苦一些,但結果總是好的。

巢湖市水產局副局長水長軍(左二)、吳記特種養殖場吳來全(左三)、巢湖水產局局長馮文和(中間)、中國水產養殖網蔡俊(右三)

二十年前的吳老闆入不敷出,大量舉債,而今在外數套房產,一躍成為巢湖市成魚養殖帶頭人。是什麼導致瞭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看著我們疑惑的目光,吳老闆抿了口茶,繼續說了下去。

吳老闆二十年前接觸了水產養殖,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五年以前,因為消息閉塞,周邊沒有養殖技術好的養戶交流經驗。水質問題層出不窮,最終導致大量死魚。當時吳老闆甚至病急亂投醫,因為聽賣魚藥的忽悠,半個月殺一次蟲,一個禮拜消一次毒。由於水質的問題,魚的體質本身已經很差了,這麼一折騰結果死的更多,導致當年血本無歸。正當他萬念俱灰,想要放棄養殖時,巢湖市水產局及時伸出援手。局長馮文和,副局長水長軍帶著技術員來到吳老闆的塘口進行技術指導,查看魚的發病情況。最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理念——發展健康生態養殖。

“如果當時沒有馮局和水局,我這個場可能幹不下去了。”談及動情處,吳老闆眼眶微紅。

二十年過去,如今的吳老闆早已今非昔比,塘口煥然一新。據瞭解,目前吳老闆養殖水面達110畝。60畝用於成魚養殖,主要養殖品種為四大家魚、黃顙魚、鮊魚、泥鰍。50畝用於苗種繁育,主要為四大家魚苗、鯿魚苗、全雄黃顙魚苗。平均每畝效益達到了5000元以上,在當地首屈一指。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鯿魚苗吃食歡

那麼疑問來了,高效益背後的秘訣是什麼?這時,吳老闆帶我們來到水產動保倉庫揭開謎底。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走進水產動保倉庫,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魚用益生菌、小球藻等。

吳老闆告訴我們,養殖最關鍵的就是在藻和菌上下功夫。菌相和藻相形成動態平衡後,養殖水體的大環境也就穩定了。魚發病少,用藥的成本也相應的降低了很多,對水體的汙染也小了。吳老闆說:“每年各級水產部門都要來我塘口檢測4到5次,每次都是合格的。而且水質也達到了三類水的標準。”這樣的水養出來的魚餌料係數低,口感和肉質也很好。現在很多消費者不願意買養殖魚而更青睞於野生魚,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些養殖水體環境不佳,導致養出來的魚口感很差,甚至有“柴油味”。

在投入的同時,也需控制成本。

為了控制成本,吳老闆專門買了發酵桶、紅糖、菌種用來擴培。據瞭解,在藥廠購買的成品菌,1斤要4元左右,而擴培的菌,1斤的成本不到1元且品質完全不輸買的成品菌。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擴培的小球藻和EM菌

小小水車內藏乾坤,“天價魚”的背後竟是魚也做健身?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一個驚人的信息。去年下半年,吳老闆塘口的鯽魚售價25元/斤,鯿魚售價15元/斤,高出市場價整整一倍以上!吳老闆說:“我這裡的魚不僅價格高,而且消費者都搶著要!”經過吳老闆講解,原來其中的玄機就在這小小的水車上。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水車式增氧機

每次出魚前,吳老闆都會提前兩三個月停料,並開水車式增氧機攪水,每畝魚的存塘量大概3000~4000斤,五天換一次水,魚瘦身時,氣溫一般都不高。對角放兩臺水車增氧機,按照十畝六個千瓦,兩臺同時開可以形成相當大的水流,水車式增氧機可以讓養殖塘的水流動起來,朝一個方向循環,這樣魚就會在水底遊動起來。這就是魚健身的由來了。那我們不禁又會產生另一個疑問,三個月停料加上魚不停的運動,魚會瘦下來,產量不就打了折扣嗎?面對這一疑問,吳老闆哈哈大笑:“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誤解,其實配合停料和運動,魚的條形和口感會非常接近野生魚,更受市場歡迎。打個比方,我的魚因為瘦身處理會減少1元/斤的收入,但是魚的售價會上升2元,這樣算起來,還是多賺了1元/斤。”原來啊,這“瘦身魚”不僅沒有因為減重的原因降低了收益,反而會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在停料階段,因為沒有飼料支出,資金壓力驟減。此外,因為沒有大量的投餵,水體內的氨氮,亞鹽指標可以更好的控制,魚的皮毛更加光滑,脂肪含量更少,口感更好,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這樣也拓展了水產品的消費市場。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吳老闆和他的“瘦身魚”

幹過泥瓦匠、做過廚師,最終他靠這種高價“瘦身魚”賺得數套房產

榮工取水樣現場幫助吳老闆的池塘進行水質分析

吳老闆還另外與我們分享了一些養殖經驗:

1.魚病以預防為主。以白露瘟為例,在我們來之前,吳老闆已經進行過兩次預防,主要是拌料投餵乳酸菌、多糖等調節腸道,加上8月24日要做的一次,已經三次了。很多養戶不注重預防工作,等到白露瘟發病,為時已晚。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魚病一旦形成,就必然會造成經濟損失。撒下去的魚藥也只是為了挽救那些尚未染病的魚,並且因為魚處於染病狀態,體質很弱,而魚藥很多屬於強刺激性。這就是為什麼撒藥後幾天內魚反而會死的更多的原因。

2. 有投入才有產出。很多養戶覺得飼料價格很高,捨不得大量投餵。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在養殖過程穩定的情況下,餌料係數是基本不變的。捨不得投餵飼料只會導致魚的產量低,經濟效益有限。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吳老闆用不到二十年時間從負債累累到當地首屈一指的養殖戶,五年買了三套房。其中的艱辛,我們難以想象,但可以從吳老闆黝黑的皮膚,手上厚厚一層的老繭略知一二。水產行業風險與機遇並存,中國水產養殖網願與廣大養殖戶砥礪前行,為您帶來最前線的水產資訊。

專家點評:

蔡俊:水局,您好!請問從您的角度來看,吳老闆成功背後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

水局:

第一,水質調控到位,養魚先養水,水質好溶氧高,魚類病害少,餌料係數低,產量高,養殖成本就低,魚的品質還好。

第二,銷售方法得當,主要自己到市場銷售,無形中形成他自己的品牌,做到優質優價,如果到大型批發市場銷售,形不成品牌,優質賣不了優價,效益會降低。

第三,養殖與垂釣結合,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在養殖的同時,開闢出專門的池塘開展休閒垂釣,增加收入,銷售水產品。

第四,與時俱進,發展名優新特品種養殖。在養殖常規魚的同時,發展黃顙魚、鮊魚、泥鰍等名優水產品養殖,提高了養殖效益。

中易物聯點評:

吳老闆的成功在於他可以做到與時俱進,現在的養殖不比以前,已經不再是殺蟲消毒的時代,而是要更加註重生態化的養殖,那這就是要注重環境調控和增強抵抗力。每個塘的條件不一樣,它的養殖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有很大差異。以後要想養殖成功,一定還要在經驗的基礎上用數據來分析,比如溶氧、pH值等關鍵指標,管理才會更有針對性,那才叫真正的養殖技術。搞養殖不能只埋著頭苦幹,要相信高科技、新技術,最終實現以數據作為支撐的數據化養殖模式。

從吳老闆池塘的檢測數據來看,其實當地的水質屬性並不是最理想的:總鹼度不高,100mg/L左右,與我們的適宜範圍120-150mg/L還有一點差距;鈣、鎂硬度普遍偏度,這些都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當然,這些數據決定的是天然生產力,與濾食性魚類的產量密切相關。不是說水質屬性不理想就不能搞好養殖,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屬性,才決定了我們可以投餵量大而不至於水質過濃,才決定了我們可以養吃食性魚類,才決定了我們的管理手段。吳老闆把菌、藻作為他的調控重點是完全準確的,因為總鹼度低的池塘就容易水不容易肥、不容易穩定、還容易長藍藻,他的操作讓池塘的水質保持在了一個適宜的水平。我們調研了很多池塘,結果發現:基本屬性好的不一定賺錢,屬性差的也不是不能盈利,關鍵是人的管理。但如果同樣的管理措施,屬性好的管理起來更輕鬆,養殖成本更低。對於未來,對於水質屬性的瞭解那是養殖的開始,它決定了我們的養殖模式、投餵管理和設施配備,而溶氧、pH值則是我們管理過程中的最關鍵指標。讓這些東西數據化,我們的經驗會更加科學、更加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