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如何變成拼夕夕的?

拼多多是如何變成拼夕夕的?

【ALENG 自媒體】7月31日早間專稿,拼多多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作為創始人兼CEO,黃崢的身價一夜之間躍升到138億美元,超越了京東董事長劉強東,成為中國最富有的第12個人。而黃崢創立的公司拼多多,也差不多經歷了相似的蛻變:一夜之間,伴隨著上市而來的,大多數是對拼多多販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詬病,而非對其成功的讚歎。網絡在嘲笑拼多多販售山寨產品的同時,也給它起了一個看上去很好笑的山寨名字:拼夕夕。

成立僅僅2年多之後,就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為何拼多多忽然不是拼多多,而是變成了拼夕夕?

作為新電商平臺,以低價拼單作為營銷手段的拼多多,雖然已經藉此收割了中國大約3億的“精準”用戶數量,但是低價的同時,無法避免低質、甚至劣質的套路。根據網民的研究,拼多多上銷量前100名的商品中,有80%以上的商品售價不足29元。這並不是說拼多多上沒有價值29元的商品,而是這29元的商品在其他電商平臺的售價可能是129元。於是,人們發現,拼多多上出現了售價300元的“小米新品”電視、“創維雲視聽”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品牌,更有甚者,像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哇娃哈、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abidas這樣公然山寨品牌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在拼多多上販售,有人說,拼多多就是山寨王,於是,就有了拼夕夕的名稱。

拼多多是如何變成拼夕夕的?

值得指出的是,面對如此猛烈的指責和詬病,作為創始人兼CEO,黃崢似乎不這麼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黃崢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淘寶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一個都不會少,平臺打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黃崢看來,像馬雲這樣的大佬,當年都避免不了假貨在平臺的橫行,那麼作為模仿者和後來者,拼多多犯同樣的錯誤合情合理。如果黃崢真的是這樣認為的話,則有些讓人錯愕不已。

眾所周知,馬雲當年成立淘寶的時候,不僅在中國沒有一個哪怕是失敗的範例,就是在全世界,淘寶的模式至今都是獨一無二的。面對互聯網電商的洪荒蠻野,淘寶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但是無論是馬雲,還是淘寶官方,從來都沒有拿販售假冒偽劣產品為自己背書。而作為後來者,儘管拼多多把自己的用戶畫像定位在北京的五環之外,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拼多多販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藉口,對於黃崢來說,他需要學習和借鑑的是馬雲的教訓,而不是淘寶當年被假貨折磨的“經驗”。如果以淘寶的經歷為自己開脫,對於馬雲來說,則簡直是侮辱。

拼多多是如何變成拼夕夕的?

12年前,當黃崢還是一名26歲的毛頭小夥的時候,他與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而黃崢也是谷歌中國最早的員工之一,見證了互聯網在中國瘋狂發展的蠻荒歷史。也許正是這些傳奇般的經歷,使得黃崢無論如何,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創業的焦慮。12年後,在黃崢的左手邊是納斯達克的鐘聲,意味著鮮花和榮譽,而在他的右手端起的酒杯裡,可能盛滿的是“茅竹”,而不是茅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