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都說育兒好比“打怪升級”,總有層不出窮的問題,讓我們的養育之路佈滿荊棘。

如果希望有一張關於孩子的“出廠指南”,能標明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那麼,來試試讀一讀這套在蘭登書屋暢銷了30年的《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籍吧。

為了訂製這份孩子們的“成長地圖”,美國吉賽爾兒童發展中心在耶魯大學對數以千計的孩子進行了觀察和研究,最後總結出了不同時期兒童行為的發展特點和規律,並將研究成果彙集在了書裡。

書中詳細介紹了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特質,包括他們的心智發展、人際關係能力的表現,同時還貼心地為父母提供了教養建議以及親子共處技巧。

如果我們能提前瞭解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那就的確會減少育兒過程的盲目性,特別是當我們在教養方面遇到某些困難和麻煩時,如果我們知道這並不是自家娃的個別行為,而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共有的階段性現象,心裡的焦慮和不安一定會少許多。

在讀這套書時,我自己最大的感觸就是,作者雖然非常詳盡的闡述了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但在每一冊都反覆強調:“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觀點。

作者認為,孩子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穩定性也會因人而異。所以,這張“成長地圖”只能告訴我們地理位置,而不能決定的我們的路該怎麼走。

我們不需要盲目地對書裡的內容照搬,而是要結合自家娃的自身特點,根據孩子的性格、性別、體型、健康程度等等方面,調整育兒之術,採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這套書每一冊都有200多頁,儘管單本不算厚,但14本摞在一起,讀起來還是會蠻有壓力的。所以,小暖為大家整理了這套書的讀書筆記,將重點內容提煉出來,讓大家可以更高效地掌握這份“關於人類幼崽的說明書”。

上次咱們發了《你的1歲孩子》的讀書筆記《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1-2歲篇)》,講的是1-2歲寶寶們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建議父母的應對方法,那這周咱們就來聊聊第二本。

在《你的2歲孩子》這本書中,作者觀察到:兩歲的孩子生活技能、運動技能、語言能力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作者認為,剛剛到來的兩歲,相比於之前執拗的一歲半,孩子的情緒會稍微平靜、穩定一些。但到了兩歲半,又會進入另一個讓父母非常頭疼的階段,可怕的兩歲往往就指的這個階段。

但從我的經驗來看,剛剛步入兩歲的潼潼就已經挺讓人“頭疼”的了。也許是上一個波動期(一歲半)來得太晚,或者是下一個波動期(兩歲半)來得太早?

所以,正如作者所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差異性,父母要根據自家的情況調整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1

身心發展特質:好奇與執拗

01

兩歲的孩子變得懂事、溫和

· 情緒穩定、快樂自足

開始藉助一些語言或親密的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會把自己想要的表達出來,並且希望那些東西永遠都是自己的。

· 喜歡觀察和探究身邊的世界

很樂意把動過的東西恢復原位,尤其是擺弄些瓶瓶罐罐;喜歡幫忙做家務;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所有的東西都感興趣;喜歡重複昨天的事情,享受有規律的感覺。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02

兩歲半到三歲之間的極端期

· 違背自己的意願,和自己對著幹

除了違背父母的意願,他們還和自己對著幹。他們正在用這種擰巴的方式,來探索、發現這個世界。

· 一切都要求一致

事情發生的順序、方式、地方,都要保持不變,不接受任何變化。

· 做選擇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

他常常認為都可以,又都不可以。不過,作者提出了“不要帶他去超市讓他選擇哪那種餅乾,讓他待在家裡更好。”

這樣的建議,我個人認為有些偏頗。超市完全可以去啊,別把買什麼的難題扔給這些暫時有選擇恐懼症的小娃們就好了不是麼?

· 固執、不聽話,其實是為了獲取安全感

“孩子國”的腦回路是這麼認為的:世界那麼大,那麼複雜,要是有一小部分自己能做主,就會變得很有安全感。

喜歡說“我”、“不要”。所以和孩子對話,可以選擇使用完全肯定的敘述句,別給他們留下說“不要”的機會。

· 情緒很緊張

每當這時,他們便會有非常誇張的表現,翻臉比翻書還快,炸裂式哭泣一觸即發。

不過,兩歲孩子的頑固、多變是成長的必經階段,當咱快被T2逼瘋的時候,多想想這句找找心裡安慰吧。

2

人際關係:以自我為中心

01

兩歲:基本不會注意其他人

· 孩子彼此之間不做實際交流

此時,他們還在進行“平行遊戲”。除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外,基本不會注意其他人。

· 打架只是溝通方式的表現

肢體表達是他能夠掌握或使用的最好的溝通方式。他們的出發點,一般就是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到手。

但他們還是挺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只不過是各玩各的。

· 相互間的關係變動很大,應為他們安排多種活動

最好是難度不高但有趣而簡單的器材,比如裝沙土的箱子、玩泥巴的工具等。多

安排一些能讓孩子們產生共同興趣的遊戲,便於他們自發地組成小團體,然後輕鬆自然地聚在一起玩遊戲。

這個階段,不用強求孩子必須共同參與同一個遊戲,只要讓他們經歷了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過程,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02

兩歲半:最需要父母引導的時期

· 希望每件東西都完全歸他所有

對自己曾經玩過、正在玩著以及準備去玩的玩具具有強烈的保護慾望。不喜歡分享。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東西比人更重要,他們並沒有取悅別人的意願。兩歲半的孩子不能與其他孩子產生合作意識,輪流對他們是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

· 有很強的攻擊性

此時,他們的攻擊帶有實驗性、試探性,會對攻擊對方的後果感到好奇,比如他們把玩具搶到手之後會觀察對方的反應。

但這時,他們一般沒有獨立解決爭端的能力,需要家長介入。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 要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鍛鍊他們的社會能力

兩歲半的孩子對於合作的理解比之前有所深入,但整體上還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不過,當遇到孩子自己感興趣的玩具或者器械時,即使沒有大人的引導,也會自發地參與到遊戲團體中去。

03

儘量不要讓他單獨與弟弟妹妹相處

家有二胎的注意敲黑板啦:當你發現兩歲的孩子對弟弟妹妹過於反感時,不要試圖用溝通和交流來降低他的這種感覺

兩歲的孩子不懂做事的輕重,很可能做出傷害小孩子的事情來。所以不要單獨讓他與弟弟妹妹待在一起。

3

能力表現:動作協調和語言能力進步

01

兩歲:各方面能力都在進步

他們的能力表現依然因人而異,學習的能力也差異很大。

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提供合理的環境,給他們足夠的愛和最大限度的關心。

· 動作方面:控制身體的能力大大增強

跑起來不易跌倒,可以用腳尖走路,上下樓梯更加順暢。但手臂、腿、整個身體或手指動作,分化不是很細。

腳踝和膝蓋還不能自由活動;不會使用單手;不能全部伸開十個指頭;不管使用手臂還是腿,都是左右同時進行。

不再是“用腳思考”,會先對一個目標感興趣,再興奮地走過去看一看。

注意力能力還很低

精細動作能力提高,可以玩8塊拼圖,喜歡用水彩筆和蠟筆畫來畫去,可以一頁頁翻書,可以把小手攥成拳頭,擺動大拇指。

對能夠拆開並安好的玩具感興趣。可以串珠、擰瓶蓋、開關水龍頭、用刀切泥土、橡皮泥。

對於周圍環境總是很感興趣。對於移動的物體很感興趣,模仿力驚人。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 視覺方面: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視力發展是否正常

剛滿兩歲的孩子對空間觀念還不是很清楚,他們會只注意眼睛正前方的東西,而對其他的事物視而不見。可以用漸行漸遠的物體,來引導兩歲孩子慢慢擴展她的視覺空間;

快三歲時開始對遠距離物體的興趣增強,此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兩個眼球的位置是否偏斜。如有必要可到醫院檢查。

他們對事物的瞭解是藉助手來操作,所以僅僅是“看”不足夠引起他們的興趣,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動手觸摸。

· 協調適應方面:通過模仿可以鍛鍊她的協調適應能力

他們的關注點僅限於活動本身,此時的他們並不很注重結果如何。

· 閱讀方面:他會對與自己做的事有聯繫的故事感興趣

兩歲半到三歲的他們,更喜歡完整的故事。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是那些和他做的事有聯繫的。父母在和孩子共讀時,可以把故事主人公的名字換成孩子的名字。

· 音樂方面:開始對音樂感興趣

喜歡唱歌,對有節奏感的玩具愛不釋手。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 遊戲方面:喜歡設置情節簡單,與實際生活類似的遊戲

喜歡玩扮家家遊戲,並以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為出發點,設置故事情節。

· 語言方面:詞彙量開始增加

可以使用的詞彙達到兩三百個,可以用短語或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此時,他們對結合了動作、語言和發音的遊戲很感興趣。喜歡一邊玩遊戲,一邊說話、或者唱歌。

他們開始對事物行為背後的執行者感興趣。比如車子壞了,是誰弄壞的呢?

父母可以通過增加孩子的各種經驗,聲音、觸覺、色彩、大小等,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並將這些融入孩子的日常遊戲。

在這一部分,作者提到不要讓孩子過早閱讀,應該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親身體驗之後才開始,才可以對詞句有正確的理解,否則,閱讀也是無意義的。

這一點,據我的經驗來看,完全沒必要擔心。潼潼從七個月開始讀繪本,從最最簡單的看起,並沒有出現作者所說的現象。

· 與他人交談方面:他和別人的對話大多屬於自發性的表達

在同時有大人和孩子時,兩歲的孩子會選擇和大人說話,而不是孩子。

可以回答簡短的問題,和父母進行簡短的對話。

依然不會用語言,而是用動作表達拒絕。到了兩歲半,表達拒絕時,語言和動作已經用得一樣多了。

02

兩歲半:能力有實質提高,父母應及時引導

· 動作方面:精細動作能力提高

可以調節運動的速度,靈活控制動作的暫停,躲避、跨越障礙物。可以擲球,甚至踢球、接球。

十指可以分開。一隻手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此時,大多數孩子都不能確定自己更善於用哪隻手,一般到了三歲,才會確定。

· 協調適應方面:具備了新的能力,學會判斷簡單事物

玩拼圖時,如果遇到拼不上的情況,他們並不懂得轉個方向。

可以畫出一條橫線。

可以用八塊積木蓋塔、高樓。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 遊戲方面:鍾愛角色扮演和拆分拼裝東西

喜歡貼近他們生活的書籍,喜歡聽父母重複講同一個故事,而且故事必須完整,每一遍都得完全一樣。

模仿大人們的行為,進行角色扮演。

泥巴、水是他們最喜歡的事物。

喜歡在家附近近距離散步.

· 電視:可以為孩子恰當的安排適合的節目

· 語言:學會用簡短的句式表達

可以用簡短的句式,表達他曾經做過、或者想要進行的活動。

相比之前,喜歡和其他孩子說話。

4

心智能力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足夠的關愛和照顧

作者認為,孩子的心智或者智力不需要你特別的幫助。

如果出生後他的智力正常,父母只需要提供給他們恰當且豐富的玩具、書和其他東西,每天抽出一部分時間,給他們關愛和照顧,孩子的心智自然會健康正常的發展。

但作者認為孩子的心智並不取決於後天的努力,這個觀點和之前我們分享過的那篇《孩子總怕輸抗挫折能力差?推動孩子成功的“成長型思維”可以這樣培養》有些矛盾。

我個人認為,家長的努力是需要的。

只是不要盲目相信各大早教機構過分誇大的效果,根據自己娃的情況,找到更適合的方式進行啟發和引導就好。

01

時間觀念:形成次序感

· 兩歲:初步形成先後次序的觀念

· 兩歲半:掌握表示不同時間的詞彙

能力強的孩子甚至能說出二十個或者更多的時間用語,並能較清楚地運用它們。

但對於剛發生和很早就發生的事情還不能區分,年、月的觀念還不懂。

02

空間概念:家長多提問有助於孩子對空間的認識

· 兩歲到兩歲半:空間詞彙擴展的最多

· 兩歲半:對周圍環境具體的位置有了基本認識

對距離產生興趣。

散步變得有想法、有目的。

03

· 兩歲:一般情況,對數字的概念不會超過“二”

· 兩歲半——語言中出現更多與數量相關的詞

但對數量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還無法清晰的分辨出大和小。

04

幽默感:兩歲半是最佳培養時期

· 兩歲:沒有太多的幽默感

他們的微笑只是表示想與對方親近。

但對於不協調的事物,開始表現出比較開心的心情。比如將手套帶在頭上,會逗得他們發笑。

· 兩歲半:培養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遇到本末倒置、搞惡作劇、小意外、怪異的詞句等情景,都會哈哈大笑。

05

編說故事:想象能力培養的好方法

儘管兩歲孩子的詞彙有限,講故事沒什麼邏輯性,但依然鼓勵他們多遍故事,對於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非常有益。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06

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養

· 多提供一些培養創造力的道具

比如娃娃和布條、服裝、帽子、梳子等,讓他們進行扮裝;比如一些家用設備作為道具,讓他們玩扮家家。

· 通過提問培養創造力

5

適合兩歲孩子玩的玩具

01

適合二歲孩子的玩具

·能夠走上去的斜坡板、容易裝卸的攀爬設施

·裝有彈簧,可以彈跳出玩偶的盒子

·踏板式小汽車、木質積木

·各種顏色插樁板或者工作臺

·滑梯

·動物玩具

·裝扮娃娃用的配件:毯子、方布、小床等

·家用材料:小掃把、塑料或者木質盤子、壺、鍋、桌、椅、電話等

·帶輪子的玩具

·串珠

·帶有釦子或者花邊的書和玩具

·顏料和黏土

02

適合兩歲半孩子的玩具

·之前說的所有玩具

·可以用來搭建、搬運、託運、在上面走的板子

·黏土

·各種玩具車

·中間有孔的大積木

·大紙箱

·大水彩筆

·大木質珠

·拼圖

·螺絲釘式能旋轉的玩具

·吹肥皂泡的管子

·腳踏小三輪車

6

父母必須注意的生活常規: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1

恰當的飲食才是最健康的

· 不要勉強他吃東西

· 儘快瞭解孩子的飲食偏好

記住,孩子胃口好的日子和胃口差的日子是相互平衡的,他不會真的餓著自己。

02

洗澡時可以多遵從孩子喜歡的方式

03

想順利哄孩子穿上衣服,有很多竅門

· 兩歲左右的孩子脫衣服比穿衣服要熟練得多

· 兩歲半的孩子會更計較穿衣服的過程

他們可能會固執的要求自己穿,或者按照某種次序來穿,或者拒絕穿某些衣服。

04

學會制定規則讓孩子按時上床睡覺

· 怎樣讓兩歲的孩子上床之後安然入睡

多留出一段時間來和他親密相處

· 制定規矩能幫助父母讓兩歲半孩子乖乖上床睡覺

遵從固定的睡眠程序;儘量讓孩子晚上八點到九點之間入睡,孩子一般睡11個小時。

05

孩子的午睡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06

認真地對孩子進行大小便訓練

對於小便,如果他們在午睡醒了之後沒有尿溼尿不溼,說明白天的時間段裡他們也可以保持乾爽。

但是,如果在睡前你抱孩子去了廁所,他們在晚上十點或者十一點左右,依然尿床了,那表明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對於大便,孩子兩歲時候就會很少會拉在褲子裡了。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7

相處的技巧:尊重+引導

01

技巧一:約定規矩

比如睡眠程序。

幫助孩子完成這樣的規矩會花費很長時間,但長期堅持下來,就會變得容易許多。如果你想匆忙了事,只能適得其反。

提前給孩子約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行為規則,並協助孩子長期堅持不懈,對我們自己和孩子都是明智的選擇。

(推薦閱讀:《睡前儀式,讓寶寶快速入睡的睡眠魔法》)

02

技巧二:接受孩子追求“一致”

儘量保持他自己玩具及其他物件擺放在家裡固定的位置;對於每天什麼時間進行什麼活動,也按照既定的習慣進行。

03

技巧三:接受並允許他有寄託物

比如一個小毯子、一個小玩偶,可以給他安全感

04

技巧四:收好不能讓他拿到的重要物品

05

技巧五:對孩子的指令要留有餘地

比如和孩子說“要吃蘋果了,我們先把這些玩具收起來”,就比“不把你自己的玩具收起來,就不能吃這個蘋果”要好。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06

技巧六:儘量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依然不要硬碰硬,緩兵之計有時候是必須的。

07

技巧七:不要讓他跟你“討價還價”

08

技巧八:鼓勵他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09

技巧九:提前告訴他事情的安排及過程

10

技巧十:讓音樂無處不在

11

技巧十一: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當孩子遇到問題,而是否聽從你的選擇又無傷大雅,可以用選擇法

有時,孩子出現拖延的情緒,也可以讓他選擇。比如“你要在看動畫片之前吃飯,還是看完動畫片在吃飯”等。

通常,孩子會選擇後一個,因為後一個更容易記住,所以你可以把傾向的答案放在後面。(暴露了老母親的心機)

記住,在孩子疲憊時,不用選擇法;在事情緊急時,不用選擇法。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決定是否用選擇法。

在這一節,作者還給出了“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的技巧,私以為這是不可行的辦法。

經常看咱們公號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小暖分享過許多應對孩子哭鬧的辦法,比如傾聽,比如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比如共情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進行選擇。

《共情沒用對,小心對孩子的情緒火上加油》

《想培養嗯哼這樣的高情商娃?除了滿滿的愛,還有這點也很重要》

《哭了就抱,真的會寵壞孩子麼?》

8

給父母的提醒

1.不要期望孩子事事配合;

2.如果要打破常規,和孩子提前打好預防針;

3.儘量不要創造他可以直接給出否定回答的機會;

4.比如讓孩子吃飯,說“吃飯的時間到了”比說“現在要吃飯嗎”更好;

5.情況緊急或者相當重要的情形,不宜讓孩子做出選擇;

6.接受孩子在等待的時候會不停地發問和說話;

7.留有餘地提出要求;

8.不要因為孩子的固執和堅持而生氣,別定性為頑劣或者叛逆。把它們當成孩子的固有天性,會讓你感覺輕鬆一些;

9.不要介意孩子硬生生的反抗,別因為“不”、“不要”而情緒激動;

10.在不經他允許的情況下,不能隨意拿走他心愛的玩具或者安撫物,更不能對這些東西有討厭的情緒;

11.能夠理解他不情願與其他孩子共享玩具的行為;

12.照看一天的孩子會感到疲憊,但不要對此感到內疚;

13.家長不要放棄引導,弄清楚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有哪些明顯的行為特點;

14.可以讓孩子聽故事,但不需要急於讓他們識字;

15.不要懷疑孩子的智力;

16.不要介意他想讓除你以外的其他人幫助,這可能僅僅是孩子的小把戲,並不代表他討厭你。

-END-

讀書|手握這張孩子成長地圖,育兒路上不再慌張(2-3歲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