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為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中超球隊沒了外援就跟中乙一樣的水平,這是路人皆知的,也沒有什麼可抨擊的。對於很多中超球迷來說,還是希望聯賽能引進更多的大牌,因為只有這樣,競技性精彩性才能提高。如果中超跟中乙一樣的水平,那幹嘛還去看中超,門票還貴,跑去看中乙算了,還能省點。

廣州恆大在這賽季三條財路斷了兩條,有點猝不及防,相繼丟掉了足協盃和亞冠,目前只剩下中超。從目前的情勢來看,恆大奪冠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恆大的當務之急是止住頹勢,在夏窗強力引援迫在眉睫,憑目前這套陣容,想在中超重奪天下,已無可能。

為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據悉,在二次轉會窗口期間,恆大將棄用金英權,引進一名進攻型球員,目標瞄準了塔里斯卡。塔里斯卡目前在貝西克塔斯效力,據說恆大將會為此拿出3200萬歐元轉會費,加上足協的奢侈稅,這成交價直線飆升。

以鄙人之見,恆大還是很有必要大牌引援,不僅是要引援,是大牌引援甚至超級引援。很多人或許對此很不齒,直言這是極度浪費,用這些錢搞青訓,可能培養很多本土球星。在一些人眼裡,天價請外援,看著熱鬧,實則對本土足球水平的提升毫不意義,反而限制了一大批本土球員上場,日韓不搞金元足球,本土球員的整體水平反而很高,本土球星不斷湧現。

為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這種說法並沒有錯,可鼠目寸光。如果熟知日韓足球歷史,就會發現,中國足球目前在走的路,別人早已經走過了。

當年日本J聯賽也曾引進過超級大牌,如鄧加、濟科、斯基拉奇、勞德魯普、波多爾斯基、弗蘭等,曾歸化過外援,消化吸收有個過程,也換來了如今水平。天天跟臭棋手下棋,能提高多少水平?搞青訓不能近親繁殖,要多請進來走出去。乾隆一世英名,閉關鎖國,換來了什麼?康乾盛世,不過一百多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也一百多年,閉關鎖國的背後,換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動亂。舉這個例子想說明,長遠來看,就應該開放。閉塞,的確可以換來一時安定,一時繁榮,可對以後一點益處都沒有。

為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為了保住中超這根獨苗,交稅又何妨?既討好足協,也討好球迷?

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中國足球也應該如此。不要再說把這些錢用在青訓上,那真的是肥了像謝朝陽這種人的腰包。青訓有青訓的錢,買外援有買外援的錢,把這裡的錢花在那裡是頭痛治腳,於事無補。中國的一些高精密的芯片搞不出來,怎麼不說把軍費都砸在芯片上,可以嗎?肯定不可以,很顯而易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