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戶型?什麼樣的小區好?選房技巧最強攻略在這裡!

畢業季剛剛過去,在步入社會的同時,不少人開始關注置業的信息,作為剛需購房者,如何選擇合適的小區,如何選擇好的戶型尤為重要,買房要生活方便,上下班也方便,這樣就可以省心很多,戶型面積選擇好會為以後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那麼對於首次置業的購房者來說,有哪些置業技巧是需要注意的呢?這次小編就從多方面來為各位奉上選房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小社區好還是大社區好?

這是不少購房者糾結的問題,到底要買大社區還是小社區呢?其實各有各的優點,大社區開發商經濟實力雄厚,出現“爛尾樓”的可能性小一些,同時大社區一般都會自己配建一些配套,超市、會所、學校等,綠化環境也會比較好,會增加居民的便利性。不過一般大社區都是分期開發,所以建設時間比較長,先入住的住戶可能要忍受後期施工過程中的噪音等影響,配套也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才能完善。

至於小社區,入住會比較快,因為建設時間本身就比較短,購房者基本上可以同期入住,同期裝修,這樣互相之間的干擾就會少很多,小區規模小的話,物業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社區會比較和諧,不過由於小社區開發商經濟實力有限,所有配套可能會不太完善,如果社區處於城市中心區還好,周邊配套完善,如果社區本身處於城市配套不完善的地段,就會比較不方便,另外小社區在綠化方面也會有所欠缺。

什麼是好戶型?什麼樣的小區好?選房技巧最強攻略在這裡!

二、什麼是好戶型?什麼是差戶型?

1、什麼是好戶型?

①戶型方正

戶型方正是指各個房間和功能區域的形狀是方正的矩形,同時整套房子看起來也大致是一個矩形,同時允許有一些“溢”出來的邊角。方正的戶型整體利用率高,不會佔用太多的實際居住面積。

②動靜分區明顯

動區是人們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如客廳、餐廳、廚房等,應靠近入戶門;而靜區主要是指供居住者休息的區域,如臥室、書房等,應當儘量佈置在戶型內側。動區和靜區之間分離,可以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

③廳朝南向或景觀向

為了保證充足的採光和良好的通風效果,朝向是一定要考慮的因素,一般來說正南朝向、東南朝向、西南朝向的房子光照都不錯,不過客廳和臥室最好是朝南向。

④乾溼分區合理

乾溼分區是指廚房和衛生間這兩個溼氣較重且較容易產生髒汙的區域應與臥室、客廳、書房等這些怕水、怕髒的區域儘量分離。目的是為了保證空間上的整潔,並且便於打掃清理。

什麼是好戶型?什麼樣的小區好?選房技巧最強攻略在這裡!

2、什麼是不好的戶型?

①衛生間位於中心位置的戶型

衛生間的潮溼和異味是整個戶型中最嚴重的,當其位於整個戶型中央的時候,這種不利於人體的異味和潮溼只能通過臥室或客廳散發出去,這散發的過程會影響業主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②走廊式戶型

有的戶型,形狀狹長,長款不成比例,就好像一個長走廊,寬度不夠,這樣的房子往往會佔用不少面積,可這些面積除了保證購房者的通行之外,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另外,戶型中如果有狹長的走廊,一般整套房子都會偏向長方形,不免會影響到房子的採光和通風。

③鋸齒式戶型

有的戶型看起來參差不齊,不太規則,類似於鋸齒形,這種戶型並不少見,如果有條件選擇其他戶型,這一種最好放棄。因為這種戶型存在很多采光和通風的死角,這些死角只能依賴人造光。

三、公攤面積多大才算合適?

公攤並非越小越好。對於公攤而言,如果面積太小,則公共空間,例如樓梯、大堂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公攤面積越少對於個人來說,則是好事。對於整體而言,則在美觀和居住舒適度上有一定的影響。

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

多層建築一般是指層數在6層左右磚混結構的建築,其參與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為住戶提供服務的物管用房(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這類住宅的公攤率為7-12%。

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20%

樓層為7-11層為小高層,一般小高層公攤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不同的小高層樓盤公攤也有差異。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底層沒有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小高層公攤係數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係數在15%-20%之間。

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

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是比較大的。根據建築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築一般在25-33層之間,而且高層住宅的樓梯高度高。另外高層建築有電梯及電梯前室佔用了空間,也有安全通道樓梯佔用空間,還有“管道井”“強電井”“弱電井”等公用設施都佔用了空間。所以高層建築較多層建築的公攤面積要大得多。

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

別墅是包括地下層在內的最多三層的獨棟住宅形式,帶室內車庫。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

什麼是好戶型?什麼樣的小區好?選房技巧最強攻略在這裡!

四、買房單價和總價哪個更重要?

總價一般而言即為房屋交易價格的總數,在反映房屋的價值上,較具完整的意義;而單價一般是指某一戶型、樓層的房屋單價,從表面上看來似乎只是總價的單位面積價格,但實則由於房屋的面積有著不同的內容,其個別成本也大不相同,故一般消費者在對此問題認識不清的情形下,經常在購買房屋後,卻未能達到所預期的效用。

此外,若就物價指數衡量貨幣購買力的目的來看,單純房屋單價並不能反映貨幣的房屋購買力,因為指數衡量的對象是房屋,將房屋視為單一財貨,單價無法代表房屋的完整價值,必須觀察總價在不同時期的變動,並固定品質,方能達成房屋價格指數反映貨幣購買力的效果。

由上述觀之,就總價與單價的差異來看,應以總價所代表的經濟意義較為明確,尤其是在反映貨幣的房屋購買力及房屋不可分割交易的特性方面,更較單價為佳;雖然在運用某些統計方法時,有一些缺點。但總體來說,仍較單價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