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唐寅,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他的文章,主要從書法方面來寫,但把唐寅的詩,文章,畫作統讀幾遍後,從一個放蕩不羈的靈魂下,所顯現出的一代才子內心的悽苦,無奈,消極令人嘆息,也許他的《桃花庵歌》是強作歡顏,《五十言懷詩》是放蕩後的頹廢。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唐寅出生在蘇州一個經營小酒館的商人家庭,自幼浪蕩不羈,但富有才情,四六文作得很有名氣,他一心以古豪傑自許,對眼前人物往往不屑一顧。人們經常看到他攜小妓,​飲酒吹簫,尋歡作樂。夏日裡他和友人公然散發裸飲,地方官前來阻止,他們也不當回事。唐寅還曾與祝允明,張靈等人在雨雪中化妝成乞丐,鼓節高唱蓮花落,得了錢就在野寺中痛飲,一邊還感嘆說,可惜李白不知道他們在喝酒,真是恨事。他們雖風流自豪,但別人可不這麼看,認為這樣的孩子沒法調教好。即使是唐寅的父親唐廣德,也認為兒子將來能成大名,卻難以成家,而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則要求兒子不要與唐寅交往,因為唐太輕薄,認為唐寅將來的成就絕不能與兒子相提並論。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唐寅的浪蕩與才華,被後來好事之人演繹,有了我們熟悉的《唐伯虎點秋香》《三笑》《三約 牡丹亭》等種種戲說,唐伯虎與秋香最早出現於項元汴的《蕉 窗雜錄》,其後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更為詳細地進行了記載,成為“三笑”的雛形。明馮夢龍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編入《警世通言》。孟舜卿的《花前一笑》,單人月的《花舫緣》等雜劇,用舞臺演出的形式將故事廣泛傳播。​這些故事也許緣於他刻過的一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有關,但實際上唐寅長相併不可人意,王世貞弇山堂藏有他的畫像,歷代也有眾多人摹描其畫像(一圖為清錢泳摹畫),根據胡應麟描述,他穿著青袍,戴著布笠,風骨癯然,一看就是一副寒酸讀書人面目。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唐寅在二十五歲左右,父母,妻子,妹妹接踵去世,一下子生活陷入困境,第二任妻子可以和他共患難,但不能忍受他整日狎妓宿酒,與之離婚,這時他的好友祝允明勸唐寅以前途為重,唐寅聽從,以一年為期,絕去一切交往,閉門修學,在弘治的鄉試中,高中第一名,所以他還有一方“南京解元”的印。但在次年會試中,因牽涉作弊案,入獄,從此與仕途無緣。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後來唐寅索性放棄了仕途,也失去了在現實生活中出人頭地的信心。他遂醉心佛學,取《金剛經》中四句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號“六如居士”​​。他想在桃花塢建房,以養終老,但手頭無錢,四處向友人借貸,徐禎卿沒錢借給他,文徵明因借錢之事與唐寅反目,只有王寵資助了他,他寫詩給王寵曰:“我觀今日之才彥,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變時心已變”。表達對王寵的感激,又對那些面交之友表示心寒。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這位風流才子晚年,也就是五十來歲的年紀,整日在桃花塢中飲酒,有客人來了就一起喝,醉了就酣睡。沒錢就賣字鬻畫,​有時賣不出時,經常有捱餓斷炊的情況,有詩為證“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飢,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瞭解更多書法知識,敬請關注肆工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