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暑期學習

暑期預習複習火力全開,昨天古詩詞曲專欄學習的是《離騷》中帝高陽之苗裔兮節選片段,是新課程標準中的背誦推薦篇目,今天為大家介紹未改版課本中的學習篇目,《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節選片段。

附上往期學習鏈接: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1.《氓》 2.《靜女》

3.《無衣》 4.《離騷》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今日詩詞:《離騷》。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作品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

離騷

1.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革幾)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糹襄)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2.

【譯文】

【第一段】

止不住的嘆息擦不幹的淚水啊,

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不順利。

我雖然愛好高潔又嚴於律己啊,

但早上進獻忠言晚上就被廢棄。

既然因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

但我還要加上芳香的白芷。

愛慕芳草是我內心的信念啊,

雖九死也絕不悔恨停止。

怨只怨君王是這般放蕩糊塗啊,

始終不理解人家的心意。

眾美女嫉妒我的嬌容丰姿啊,

說我善淫大肆散佈流言飛語。

本來時俗之人就善於取巧啊,

違背法度把政令改變拋棄。

他們背棄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爭相把苟合求容當做法則規律。

憂愁、抑鬱、煩惱我是這樣失意啊,

只有我被困厄在這不幸的世紀。

寧願立即死去變成遊魂孤鬼啊,

我也不忍心以媚態立足人世。

兇猛的鷹隼不與眾鳥同群啊,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方和圓怎能互相配合啊,

不同道的人怎能相安相處?

暫且委屈壓抑一下自己的情懷啊,

忍受承擔起那恥辱和編造的罪過。

懷抱清白之志為正義而死啊,

本來就是前代聖賢所嘉許的。

【第二段】

悔恨當初沒有把道路看清楚啊,

現在停下來我準備往回返。

掉轉我的馬頭把車趕上原路啊,

趁在迷途上還沒走出太遠。

讓馬兒在長滿蘭草的水邊漫步啊,

再奔向椒丘暫且在那兒休息。

入仕為官不被信用反獲罪過啊,

只好退身重整我當年的舊衣。

用芳潔的荷葉裁製上衣啊,

用芬芳的荷花縫製裙裳。

沒有人理解我也就算了吧,

只要我的內心真正高尚。

頭上戴著高高的高山冠啊,

長長的佩帶我係在腰上。

芳草和美玉聚集我一身啊,

峻潔的美質無一絲損傷。

忽然回過頭來縱目四望啊,

我打算去周遊天下四方。

佩戴著五彩繽紛的佩飾啊,

香氣陣陣分外濃郁幽香。

人們都各有自己的愛好啊,

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啊,

我的心豈能因害怕而改樣!

3

【註釋】

【第一段】

①太息:嘆氣。

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謂。

③好:喜歡。一說為衍文(見姜亮珍《屈原賦校注》引臧庸《拜經日記》)。

④誶(suì):諫。

⑤蕙纕(xiānɡ):以蕙草編綴的帶子。

⑥申:加上。

⑦九死:極言其後果嚴重。

⑧浩蕩:本義是大水橫流的樣子,比喻懷王驕橫放縱。

⑨民心:人心。

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

謠諑(zhuó):楚方言,造謠誹謗。

規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規,用以定圓,矩,用以定方,這裡指法度。

繩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這裡比喻法度。

競:爭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則。

忳(tún):憂愁、煩悶,副詞,作“鬱邑”的狀語。

溘死:忽然死去。

鷙鳥:鷹隼一類性情剛猛的鳥。

圜:同“圓”。

攘詬:遭到恥辱。

伏:通“服”,保持。

【第二段】

①相:看;觀察。

②延佇:長久站立。

③皋:水邊之地。蘭皋:生有蘭草的水邊之地。

④椒丘:長有椒樹的山丘。

⑤進:指仕進。

⑥初服:未入仕前的服飾,喻指自己原來的志趣。

⑦芰(jì):菱葉。

⑧集:聚集。芙蓉:荷花。

⑨已:罷了;算了。

⑩信芳:真正芳潔。

岌岌:高聳的樣子。

陸離:長長的樣子。

雜糅:摻雜集合。

昭質:光明純潔的品質。

遊目:縱目眺望。

四荒:四方極遠之地。

繽紛:非常美好的樣子。

彌章:更加顯著。章:同“彰”,顯著。

體解:肢解,猶言粉身碎骨。

懲:悔戒。

4

通假字

偭規矩而改

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圓”,圓鑿。 

 忳鬱邑餘侘傺兮

通“鬱悒”,憂愁苦悶。 

進不入以尤兮

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彌

通“彰”,明顯。 

延佇乎吾將

通“返”,返回。

5

詞類活用

餘馬於蘭皋兮

使動用法,使……步行 

餘冠之岌岌兮

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高。 

餘佩之陸離

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長。 

固前聖之所厚 

形——動,推重。 

民生之多艱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哀傷。

鷙鳥之不

名——動,合群。

謠諑謂餘以善

動——名,淫蕩,縱慾之事。

心而志兮

使動用法,使……受屈,使……受壓抑。

6

特殊句式

謇朝誶而夕替 被動句。無標誌詞。 

步餘馬於蘭皋兮 狀語後置。介詞“於”。

不吾知其亦已兮 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應為“不知吾”。

謠諑謂餘以善淫 狀語後置。介詞“以” 

既替餘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 狀語後置。介詞“以”。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定語後置。助詞“之”,還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介詞結構後置

7

一詞多義

:餘雖好修姱以兮 雖然

雖九死其猶未悔 即使 

修:餘獨好修以為常 美 

退將復修吾初服 整理

鄒忌修八尺有餘 長、高 

法度而修之於朝廷 修改

8

古今異義

怨靈脩之浩蕩

古義:荒唐 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偭規矩而改錯

古義:改變措施 今義:改正錯誤 

無獨窮困乎此時也

古義:出境困窘 今義:經濟困難

寧溘死以流亡

古義:隨著流水而消逝

今義:因災害或是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第一人稱代詞“我” / 用於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 認為

工巧:技藝巧妙/善於取巧

陸離:形容色彩繁雜/修長的樣子

9

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詩人有什麼樣的內在品格?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疾惡如仇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忠貞不移

詩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堅定的,節操是清白的,才華是橫溢的。 

10

課文思路結構

思路結構

屈原《離騷》一詩博大精深,主題是表達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課文節選部分共13節、52句,通過比喻、象徵和比較、對照的手法及夾敘夾議的運用表現了屈原志潔行高,執著追求的精神。先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寫起,然後再否決自己退隱獨善的閃念,表明自己決不變心的愛國熱情。

結構圖:

前半段: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規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靈脩不察、眾女嫉餘、時俗工巧

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後半段:

退隱的閃念:回車復路、退修初服

愛國決心:好修為常、體解未變

11

課文賞析

1 、文章特色深刻的現實內容與高度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 《離騷》作為一首宏偉瑰麗、令人迴腸蕩氣的政治抒情詩,以大膽的想象、誇張和象徵等手法,生動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國的現實鬥爭,表現作者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廣憂憤和精神上的追求。

2、 語言特色以六字句為基本句式,加上虛字“兮”,參差變化,舒展自如;雙句押韻,節奏鏗鏘而活潑變化,抒情淋漓酣暢,聲情並茂;間以楚地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3、 賦的運用本篇的賦既用於敘事,也用於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又易於接受。例如用於敘事的:“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用於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4、 比興手法王逸把《離騷》的意象體系分為三類:社會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話界的意象群。課文中的意象體系多為第一、二類,即主要以“香草美人”為喻(蕙, 茝 ,芰荷,芙蓉,蛾眉等),表達自己高潔的胸懷、美好的心靈。 此外,屈原善於運用打比方來說理。

5、“移情”技法的運用也就是說在這裡實現了“我”與“物”的同化,作者對那些美好事物“蘭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陸離之佩”繽紛的“繁飾”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觀的欣賞上,而是把自己的愛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裡面。“我”的內心就活動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過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就可以體會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鬥志。

也可以說此時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鬥志都已經變成了那一個個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花濺淚”“鳥驚心”也是移情的寫法。

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徵。“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 矩”“繩墨”),主張舉賢授能。 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6.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麼?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7.理解文章,研讀詩句,指出下列詩句中使用的藝術手段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1)“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明確:用“蕙纕”、“攬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襯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明確:用“繩墨”比喻準則、準繩。整句詩在於揭露趨炎附勢之徒的醜態,比喻的運用使這種表達更形象生動。 

(3)“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明確:全句詩均在暗喻詩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這種用“服飾”與“佩飾”的描寫,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地展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

高中必背古詩詞名篇講解:5.《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標籤:古詩詞 離騷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平臺:高考語文資訊 ID:gkyw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