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東北(二)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難忘兵團

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後期,中蘇兩國由政治分歧發展到軍事對立,特別是珍寶島戰役之後,兩國都在極積備戰。為了準備打仗,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1968年6月30日,瀋陽軍區按照黨中央毛主席“六、一八”批示,在哈爾濱召開會議,宣佈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任命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汪家道兼任司令員,瀋陽軍區副政委李子源兼任笫一政委。

任命39軍副軍長顏文斌任笫一副司令員,旅大警備區政委任荗如任政委,從大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從瀋陽軍區及各野戰軍、旅大警備區、炮兵、工程兵等單位抽調部分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分別擔任兵團各師、團的主官和師團機關領導。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轄58個團)、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共調動了3,300多名人民解放軍指揮員,48萬下鄉知青,鐵道兵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黑河農建一師,合江農建二師,農墾部東北農墾總局,黑龍江省屬趙光、九三2個農墾局,農墾領導幹部,農場職工,組建兵團,之後又在三江平原,組建第六師,歷經8年,到1975年末,兵團所轄6個師65個團,一百多萬人屯墾戍邊。

大哥的才智超群,出類拔萃,是望奎縣衛星中學校的尖子生。為了減輕家中的生活負擔,1965年他沒有考大學而直接考了離家較近,學制短二年的黑龍江農墾趙光農業機械化中專學校。1968年,大哥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黑龍江兵團一師二團工作。1971年,我隨大哥轉學到兵團一師七團上高中,畢業後分配在一師二團工作四年。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是我成長的搖籃,是我人生的起點,兵團的培養教育,兵團對我們生活的關懷幫助,我終生難忘。可以說,沒有兵團,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沒有兄弟姐妹的今天,父親在兵團農場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搬家到兵團

1972年春,大哥大嫂商議寫報告,經二團黨委批准,把全家人接到生產建設兵團。從到兵團軍墾農場的那一天起,家中的生活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弟弟妹妹陸續有了工作,變成了兵團戰士,成為新一代軍墾農場農業產業工人,開始掙國家工資了。全家人不僅吃飽了飯,而且頓頓吃上了雪白的饅頭。

大哥改變了全家族的命運,改變了兄弟姐妹們的命運。沒有大哥當年的舉措,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而今大家都有了退休金,生活無後顧之憂,各兄弟姐妹家及子女。都生活工作在大、中城市,一切的一切,都是大哥把全家接到國營農場以後。才得已實現的,全家族命運的改變,大哥功不可沒。

當年在望奎縣農村,如果沒有父親的強烈阻撓,大哥選飛入伍和大姐當兵,我和弟弟妹妹也許會有機會參軍穿上戎裝,憑大哥的才幹和大姐的聰明漂亮,王氏家族的兄妹會比現在更輝煌。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兵團的日子

1972年我在兵團一師七團高中畢業,以下鄉知青的身份,被分配到一師二團工程連。第一年的工資24元,第二年的工資28元,第三年的工資32元。

當時工作吃在團部工程連食堂,住集體宿舍,每月剩不下幾元錢貼補家裡。好心的老鄉在通北林業局冰趟子林場家屬大隊,給父親找了一個喂牛種菜的活,每月能掙54元。父親不會做飯,每隔兩天家裡就把蒸好的饅頭送到他那兒。

林場家屬大隊做豆腐的王姐,心眼好,看見父親沒菜吃,每天刻意留下一點兒豆腐邊兒給父親做副食。有時父親把饅頭熱熱吃,但大多時候是涼吃,大蔥豆腐蘸大醬,喝碗白開水。

二團21連老連長孟慶生看見我家人口多,就哥哥一個人上班,靠32元維持全家的生活,特意召開黨支部會議,研究決定把上百戶人家養的豬集中起來,委派母親和另外一位困難戶家屬劉文志的妻子,每天上山放豬。

每月每戶收1元,母親也像職工一樣每月開32元工資了。在組織的幫助下,我家渡過了初到兵團軍墾農場的暫短困難期,拮据的生活有了改善。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日子好轉

日子雖然好轉了,但父親依舊領我和弟弟妹妹一起上山砍柴打草,採蘑菇、榛子,冬天拉爬犁運輸,夏天肩扛人背,用手推車,起早貪黑的幹。

每天回到家,天都漆黑了。每天下班要下地裡採野菜,毎個星期天都上山幹活不休息。在那種情況下,家裡用採來的蘑菇、榛子、柳條編筐及母親用野菜養豬賣豬肉的錢,70年代買了永久牌自行車、牡丹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上海牌手錶及煙臺北極星牌掛鐘。

我在團工程連上班,離家較遠。一天早晨我路過團機關家屬區,看見一號首長丁團長在自家的小園種向日葵。和團長打過招呼,我向團長反映了自己家剛來到兵團的實際困難,以及兵團基層連隊老職工,普遍存在家庭人口多,工資低等生活上的困難,連隊老職工們都希望子女,能回到家裡附近連隊去工作的願望,一是將掙到的工資貼補家用,二是也可以減少組織上的負擔。

當年兵團每季度都向困難職工,發放生活困難補助費,牽扯領導很多精力,很麻煩。團長說:你的建議很好,好,好!當即表示贊同,團長說:你這個星期天放假,回一趟家,到二營21連和你哥說,你告訴他,你說是我說的,讓他以21連的名義寫個報告,把報告送到二營上報到團部審批。

大哥當時在21連做知青工作,任副指導員,就是現在農墾基層連隊的團總支書記。報告送上去就獲得了批准。二團職工的子弟們都回到了自家所在的連隊工作,一方面解決了兵團職工的生活困難,另一方面又就近安頓了職工子女的工作,職工滿意,領導滿意。

兵團二團的解放軍首長,對我有知遇之恩。三號首長張參謀長,在瞭解職工子弟工作等自然情況時,看到100多人中,只有我一個人是高中畢業生,他特意打電話詢問21連指導員瞭解我的工作表現,點名指派我到二營機關服務社從事商業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工作,我才有了和首長們接觸的機會。

1976年,兵團一師二團黨委決定保送我上工農兵大學,父親聽說後堅決反對。在我上車走的那天早晨,他失聲痛哭,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他流淚。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紅星農場

同年年底,兵團完成了屯墾戌邊兩大歷史任務,黑龍江省經中央批准,撤銷兵團,恢復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大哥調到北安農墾分局紅星農場(原二團團部)任團委書記、後任文教科長。

弟弟和倆個妹妹先後於80年代初調到場部,全家也搬到了紅星農場場部。父親買了一掛牛車,運輸上山打的柴草,他還仍然割柳條編筐低價賣給連隊,供連隊用來施肥、撒種子用。

家裡每年還能養兩三頭豬,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殺豬吃肉。伴隨農墾管理局紅星農場的興旺發展,國家富強,我們家也在80年代步入了小康生活。

1978年畢業後我在了齊齊哈爾,分配到公安局工作。公安工作起早貪黑,沒有節假日。偶爾二三年一次,休探親假回到家,剛吃完飯就得下地幫著幹農活,一個假期比上班還累還辛苦。

我對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回家能歇歇,待著好好休息2天不幹活?父親回答:回家還想待著!在他眼裡,到處都是活,毎天有幹不完的活,待著甭想。

父親晚年生活幸福,六個子女個個工作出色,事業有成。大哥任北安農墾局紅星農場黨委書記兼場長;北大荒集團紅星農墾科工貿公司總經理。

弟弟務實能幹,技術過硬,擔任農機科長兼二分場場長;兩個妹妹,一個在農場醫院,一個在農場糧食外貿科。工作都能獨當一面挑大樑。大姐在伊春林區,在朗鄉林業局從事教育工作,我在齊齊哈爾守護一方平安。

我的父親  | 我的家在東北(二)

頤養天年

老年的父親住在弟弟家裡。弟弟、弟媳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他晚年的生活衣食無憂,頤養天年。父親的身體一直很好,母親由於積勞成疾,經常打針吃藥住院。大哥大嫂,妹妹,妹夫,都經常去看望,送吃送喝,送醫送藥。

父親50多歲時就對我說,等我老了不用你們發送我,我自己發送自己,我要自己買棺材。我說爹,你兒子女兒都有,工作條件都好,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你身體這麼好,剛50多歲還早著呢。

父親說:不行,我擔心我老時,你們把我火葬了,我怕煉,我必須自己做準備。他說到做到,用自己勞動的積蓄買了兩副壽材,他和母親一人一副。農墾地處邊疆,山青水秀,至今沒有火化設備,沒有改革殯葬習慣。

打我記事,就沒看見過父親有過頭疼腦熱的,更沒看見他過吃過藥。他94歲時頭腦仍然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兒孫的名字個個能叫出來。臨終前因心律衰竭,平生第一次住進了醫院,在熟睡中平靜安詳的走了。

父親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老人家沒有留下什麼遺產,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以德為善,以德報德,勤儉持家,艱苦樸素,勤勞至富,勞動光榮。

如今家族晚輩,日子過的都很好,各家小日子都紅紅火火。這是父親精神的一脈相承。德能興業,德能旺家,德能「復國文學治,興家立業長」晚輩興旺的各個小家。得益於父親積德行善,父親的德行精神的傳承,家族祖上老一輩的蔭德,使家族晚輩興旺發達。

老人家對黑土地充滿感情, 對豐收充滿希望,是典型的中國農民,是典型的中國農村基層生產隊長, 他每天睡的比牛馬晚,起床比雞早,這一生忙碌不知歇歇的人,就是我的父親。

未完待續……

2017-02-03 海南三亞

-END-

作者簡介

王志華 ,筆名遠近,齊齊哈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知青,中國一重教師,富拉爾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長、指導員、分局政治處宣傳幹事、教導員。1977年畢業於哈爾濱電機學校政文專業。在《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齊齊哈爾公安報》《原創文學》《海南文苑》等報刊發表過多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