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次主席特使出訪都幹嗎?

今年11次主席特使出訪都幹嗎?

撰文 | 周宇

8月25日,據外交部消息,應津巴布韋共和國總統姆南加古瓦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將赴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出席於8月26日舉行的姆南加古瓦總統就職典禮。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這是今年以來中國派出的第10位主席特使,執行第11次任務。

11次特使出訪大多是禮儀性的,體現中國對兩國友誼的重視。也有就某項具體工作與他國進行協商,例如今年5月18日,劉鶴作為習近平特使受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接見。

同時,中國高層也接見了很多國外領導人派來的特使,更多的是在特殊的時期就特殊的議題進行交流溝通。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2018年,“特使外交”有看頭。

10位特使中3位有“任務”

先看一下今年10位習近平主席特使都是誰:

今年11次主席特使出訪都幹嗎?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孫春蘭是今年唯一一位二度作為特使出訪的人,去俄羅斯參加了世界盃開幕式,又去印尼參加了亞運會開幕式。這樣的安排與她的分工不無關係,醫衛、教育、體育都是孫春蘭的職責範圍。

帶著“任務”的特使分別是王毅、郭聲琨和劉鶴。

今年3月30日,外交部就表示,經中俄雙方商定,王毅將作為主席特使對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這和一般的“某國邀請,誰作為特使出席就職典禮”的模式有明顯不同。

從普京和王毅會面時的談話內容也能看出這次訪問的意義,雙方進一步加強了夥伴關係。王毅表示,中俄互為彼此唯一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兩國擁有最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同時王毅轉達了習近平邀請普京出席上合青島峰會並進行國事訪問。普京也回應,俄中關係非常好,願意在各種多雙邊場合與習近平主席密切溝通。

劉鶴的訪問更有時代背景,時值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劉鶴此時作為主席特使訪美並與特朗普見面,用意不言自明。

今年11次主席特使出訪都幹嗎?

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作為主席特使也有特點,他連續去了兩個地方出訪,這和一位特使一般一次去一個目的國的傳統很不一樣。

這似乎是中央政法委書記作為特使的“慣例”。他的前任孟建柱至少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出訪過4次,其中3次每次都去了3個國家,1次去了兩個國家。

至少5位他國領導人特使訪華

和中國的主席特使外訪不同的是,他國領導人特使來華訪問,大多是政治性特使,帶著具體的議題進行溝通,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今年以來,至少有5個國家的總統或者總理特使來華訪問。

最早在今年2月8日,王毅會見了來華訪問的馬爾代夫總統特使薩伊德。彼時馬爾代夫國內政治危機加劇,馬總統選派特使前往各友好國家說明當前國內局勢。

緊跟著3月12日,韓國總統特使、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來華訪問。這個時間更不必說,時值朝韓雙方密切接觸籌備兩國領導人的會面並推動朝美對話。中國接見鄭義溶的規格也更高,習近平接見了他,對文在寅總統委派特使專程來華通報訪問朝鮮和赴美國推動朝美對話的情況表示了讚賞。

今年11次主席特使出訪都幹嗎?

△習近平會見鄭義溶

4月來的是印尼總統特使、海洋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他主要是針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發展戰略對接進行雙邊會談。中國方面李克強會見了他。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事實上是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先來的,他在5月3日、4日訪華,彼時就與劉鶴就中美經貿問題交換了意見。

最近的一次是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訪華前,7月18日,李克強會見了馬來西亞總理特使、元老理事會牽頭人達因。新總理上臺後,中馬關係關注度很高,涉及前任政府和中國簽訂的項目協議。達因轉交了馬哈蒂爾致李克強的親筆信。

“特使外交”的講究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前文已經提到,特使一般可分禮儀性特使和政治性特使兩種,通常以禮儀性特使居多。

政治性特使出訪時往往還要兼顧本職工作,傳遞出與他國在相關領域合作的積極信號。

比如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孟建柱,在他多次以主席特使身份出訪時,都涉及到與目的國加強反恐合作等議題。王毅的出訪也帶有濃濃的外交意味。

禮儀性特使的出訪任務比較單一。除參加相應活動外,他們在與他國領導人會面時,主要是轉達習近平的祝賀、問候或慰問,並禮節性地表達對兩國關係發展前景的良好祝願。

資料 | 新華社 央視 人民網 海外網

校對 | 羅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