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最初的誓言——援非醫療隊醫生張天鵬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張天鵬在醫療隊駐地門前。“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0批醫療隊成員張天鵬至今仍能清晰地記起最初步入醫學學府時的誓言,這也是他選擇參加援非醫療隊的動力。今年37歲的張天鵬是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2017年8月29日,張天鵬來到亞的斯亞貝巴,在中國援建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醫療隊生涯。在埃塞的每個工作日,張天鵬的醫務工作從8點20分的早交班開始,主要負責普外科手術、會診和查房。急診室、手術室和病房是他最常去的三個地方。與當地醫生護士溝通患者病情和指導治療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急診病房,當地醫生遇到普外科的患者時常常會請張天鵬來會診,給出藥物治療或者住院治療的建議。查房過程中,張天鵬也會和當地醫生護士一起,及時交流患者病情,根據恢復情況作出下一步治療或出院的決定。醫務工作之餘,張天鵬兼任醫療隊會計,同時負責醫療隊對外宣傳工作。閒暇時間,他和醫療隊的同事們會在院子裡進行籃球等球類運動。隊裡沒有專業的廚師,醫生們輪流下廚。張天鵬能夠在非洲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家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2017年3月,當他得知援非醫療隊的報名消息時,他的妻子已經懷孕五個月,預產期和醫療隊出發日期都在八月,大兒子準備上小學,家裡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妻子是護士,同處醫療行業都有援助非洲的嚮往,當天晚上就同意了張天鵬報名參加援非醫療隊的決定。後來父母也都來幫忙照顧,全家人都給了張天鵬很大支持。到埃塞之後,只要有網絡,張天鵬每天都會和家裡視頻,看看孩子,和妻子聊兩句。“下一批醫療隊隊員很快就會來接任,”張天鵬說,“這一年的經歷對我一生都是一種很難得的歷練。走在醫院會有人突然說‘你好!’、‘China!’,有一次手術做到一半,發現後面圍了一圈當地的醫生在拍照觀察,後來才知道當地腸道手術開展不多。也有家屬緊緊地握著我們的手,雖然很多當地話我們聽不懂,但能看出他們眼神中帶有由衷的感激。出來之後,真的能感到祖國的強大,在這邊能更純粹地投入到醫療工作中,患者們也很尊重醫生,如果今後祖國還有援助醫療的任務,我還會來。”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2017年12月27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駐地,張天鵬和其他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0批醫療隊成員合影。 新華社發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前往急診室。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在急診室查看情況。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一名當地醫護人員為主刀醫生張天鵬戴手套。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主刀醫生張天鵬、助手杜春芳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進行急性壞疽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檢查術後病人恢復情況。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與當地醫護人員交流。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與當地醫護人員分析患者CT片。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這是8月17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拍攝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此醫院為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0批醫療隊所在醫院。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駐地,張天鵬和隊員們打籃球。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駐地,張天鵬為大家做飯。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駐地,張天鵬和隊員們吃午餐。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宿舍,張天鵬整理日常財務。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宿舍,張天鵬練習書法。書法是他從小就有的一個愛好。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宿舍,張天鵬製作咖啡。埃塞咖啡聞名世界,張天鵬入鄉隨俗,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醫療隊宿舍,張天鵬和家人視頻。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8月2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友好醫院,張天鵬站在急診室前。 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