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梁家河丨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窯洞,我溫暖的家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習近平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梁家河》是2018年5月2日,由陝西人民出版社編撰的紀實文學。該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及深刻體悟,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學問。全書10餘萬字,40幅圖片,共分為四個部分。全書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情節生動,具有濃厚的陝北鄉土氣息。

誦讀梁家河、感悟梁家河,就是學習和領悟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堅持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始終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精神。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近期,

灃西新城開展誦讀《梁家河》活動。

一段段的語音記錄下新城上下,

一心向前的拼搏幹勁和一心為民的初心。

初心,來自人民,又回饋人民;

夢想,從這裡發芽,又從這裡出發。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

高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閆小林誦讀的,

《窯洞,我溫暖的家》節選吧。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樹高千尺忘不了根

窯洞,我溫暖的家

回家了!習近平帶著彭麗媛去看他在梁家河的“家”。

村民張青遠家,是習近平當年到梁家河的第一個住處。在這裡,習近平等六位知青一直住到張青遠和劉金蓮有了孩子後才搬出去。

眼前的小院乾淨整潔,圍牆全部用插片石壘成,院子一側放著一個大石碾子,窯洞門口掛著金黃的玉米棒和紅辣椒串子。

一跨進院門,64歲的劉金蓮激動地迎上來說:“還認得我不?”

“太平(張青遠的小名)家婆姨嘛!……那年你們兩口子新婚,我們幾個知青還來鬧過洞房哩!”習近平風趣地說。他又指著另外兩孔窯洞說:“你大(陝北方言,對父親的稱呼)你媽住這間,你們住在那個邊上的窯洞。”

“對呀,這麼多年你都沒忘。”劉金蓮感嘆道。

“那怎能忘呢!”習近平笑呵呵地說。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一線3孔窯洞,最右邊的是插隊知青當年的住處。走進窯洞,看到窯掌(陝北方言,指窯洞最裡面的牆)裡放紅薯的窯,習近平說:“這個當年沒有啊。”炕上放著一排鋪蓋,牆上用報紙糊著牆圍子,掛著一盞馬燈。數了數被子,習近平說:“不是五塊,是六塊,當時住我們六個。”誰挨著誰,他記得非常清楚。“雷平生搶了炕頭,褥子被烤黃了。”習近平說,“我那時愛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來的痰都是黑的。”

1993年,習近平回梁家河時,張青遠還與他開玩笑:“近平,你咋不把家裡的(陝北方言,指妻子)帶回來?”2015年,習近平再回梁家河,沒想到張青遠已去世。習近平很難過,問:“是得啥病走的?”

劉金蓮說:“哮喘病,肺氣腫。”

習近平嘆了口氣,說:“也不是很嚴重的病,怎麼沒治好呢?”

走進劉金蓮住的窯洞,掀起飯桌上的籠布,白生生的饅頭和金黃的油饃饃格外誘人。習近平一眼就認出了這種用軟黃米麵炸成的圓圈形油饃饃,說:“好,這是年茶飯嘛。”又問:“現在生活好了吧?”

劉金蓮說:“我現在生活可好了。吃的、穿的、用的,啥都夠,我身體也挺好。”

習近平握著劉金蓮的手,叮囑她要保重身體,說:“等我有空、有時間,還會來看你們的。”

劉金蓮家隔壁是張衛龐家。習近平他們剛來插隊時,住在劉金蓮家,吃飯在張衛龐家。走進張衛龐家的院子,習近平說:“隨娃,你還記得吧,你大那會兒經常到這邊來給我們做飯,再後來就是成兒(村民王新成)給我們做飯。那時候最好吃的就是‘黃元帥’(指玉米糰子)就酸菜。”指著院子裡的石磨,習近平說:“這個還在,那時我經常來這裡磨面。”

呂侯生家與劉金蓮家隔著一條小河溝,相距不遠。這裡是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第二個住處,大家一起往那裡走去。

呂侯生迎了上來。習近平笑著說:“侯生,你這衣服還挺洋氣啊!”

旁邊的張衛龐笑著插話:“侯生是老闆嘛!”

呂侯生有些不好意思,趕緊回了句:“三輪車老闆。”

風趣的話語,歡快的場面,習近平開懷大笑。他指著呂侯生對彭麗媛說:“侯生當年才十二三歲,是我的小跟班。”在場的人都笑起來。

習近平問呂侯生:“你哥呢?”

呂侯生說:“在你後邊哩!”

習近平回頭在人群中看到了呂侯生的哥哥呂立斌,叫著他的小名,話語裡飽含關切:“衛生,你那會兒當了幾年兵,現在做啥哩?有幾個娃?”

呂立斌說:“你來的第二年我就當兵走了,我有四個娃娃,現在連孫子都抱上了。”

談笑間已到了呂侯生家院子裡,看到呂侯生家人丁興旺,習近平說:“侯生,你們是個大家庭。”他又轉頭給彭麗媛介紹:“最邊上的這孔土窯就是我住過的窯洞。我和侯生年紀相仿,常住在一起。他從小就會做飯,我主動向他學習,他還經常給我做飯呢。那時候沒油,侯生辦法多,搗上幾個杏仁,在鍋裡一炒一擦,就有了一點油花,再倒進土豆、南瓜,還挺香的。”

習近平和呂侯生並肩坐在窯洞的土炕上,回憶他們一起吃飯、共同勞動的場景。習近平緊緊握住呂侯生的手,關切地詢問他戴著義肢行動是否方便,家裡生活怎麼樣。呂侯生說:“平地走路還行,就是幹不了重活,現在開三輪車了。”

從當年住過的窯洞出來,呂侯生對習近平說:“累了吧?回窯裡喝點水。”

習近平說:“水就不喝了,到你的新窯看看生活怎麼樣。”

呂侯生家的窯洞裝修一新,寬敞明亮。習近平高興地說:“你生活還可以啊!”看著牆上的照片,習近平一一詢問呂侯生家人的近況。

告別了呂侯生一家人,習近平一行繼續向村裡走去。途中路過的窯洞,習近平都能準確說出當年居住的是哪一家。他指著兩孔破舊不堪的窯洞說:“這地方還是這個樣子啊!這是張志明的窯,他那幾年搬到縣城裡去了。”又指著上面的一個院子說:“這個院子是隨娃家的吧?”

石春陽說:“是。”

在新修的老年活動中心前,雖然房子已經變了樣,但是習近平一眼就認出來了,說:“這裡以前是鐵鎖家”。他指著老年活動中心對面的窯洞對彭麗媛說:“那邊是薛大家,大名叫薛玉斌,當過兵,打過仗。”

“薛玉成、薛玉斌哪兒去了?”習近平問。鄉親們說薛玉成已去世,薛玉斌現在住在延安八一敬老院,雖說已87歲,但身體健康。習近平點點頭說:“薛玉斌常給我們講他在部隊上親身經歷過的一些事……”

順著小河轉了個彎,到了習近平住過五年多的知青院。院子裡六孔窯洞,是1970年生產隊專門給知青修建的。修好後,習近平就住到了這裡,直到1975年離開。

站在知青院前,習近平指著前面的一個地方說:“那邊是印堂(李印堂,梁家河人)家的地方,我們常端上碗到他家窯畔上吃飯。”

走進知青院,習近平把每一孔窯洞都看了一遍。在當年住過的窯洞裡,他指著窗戶下面說:“那時候,這裡擺著一張綠色的長條桌,那邊還有個架子,我們裝行李用的皮箱就放在上面。”

牆上掛的鏡框裡裝著一張手寫文件的影印件,內容是:

梁家河大隊黨支部:

經公社黨委1974年元月10日會議研究決定(,)接(收)你隊石玉新、石風蘭、習近平三同志為中共黨員。黨令(齡)即日起計算,特此函告。

此致

敬禮

74.元.10日

第六孔窯洞是當年生產隊的磨房,一臺舊磨面機靜靜地立在那裡。文安驛鎮黨委書記劉小勇說:“這臺磨面機就是拿上面當年獎勵您的偏鬥三輪換的。”習近平糾正說:“是三輪摩托車。那個不實用,這個實用啊。”

知青院外的沼氣池,是習近平當年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沼氣池旁窯洞的外牆上,有一幅手繪的宣傳畫,兩邊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個紅色大字。習近平感慨道:“這幅畫也40年了!”

高橋街道辦事處主任 閆小林

閆小林,男,漢族,1971年10月生,陝西西安人,1993年10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1993年10月至1997年9月,在譚家街道辦事處任農辦幹部、團委書記,1997年9月至2012年7月在六村堡街道辦事處任社事科幹部、人大聯絡員、產業促進科科長、城改辦公室主任,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任王寺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任高橋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任高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2018年4月至今任高橋街道辦事處主任。

END

推薦

閱讀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天然氣個人業務進駐灃西新城政務服務中心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小編探訪營商一線丨“西引力”棒棒噠!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人民日報》點贊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

诵读梁家河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我温暖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