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其實當初讓我看這部動漫,我是拒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部動漫中的“學院”二字。因為在我眼中,“學校”代表著無聊的日常。開始看我英的契機是同為骨頭製作的鋼煉,看完之後就抱著這種“這種設定也能與鋼煉相提並論?”的念頭看了這部番。事實證明我選對了。那麼,我英為什麼會成功?首先說設定,作者堀越耕平選擇了最普通的熱血漫載體——英雄,選擇了最普通的一種熱血漫形式——校園,選擇了最常規的一種熱血漫主角——看起來無能但是正能量十足的小天使(母子相依是熱血漫常見主角,所謂的有妹有房父母雙亡是後宮漫hhh)。

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這種設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難的,容易在他有大把的作品可供借鑑,容易在他可以很輕鬆的在前人基礎上用“學園祭”“運動會”等形式完成這部作品,而難在無法成為王道,無法做出超越。從常規的熱血漫成功案例來看,它的重要突破點在於立意,熱血漫的中心就在於對於三觀的探討,說得好,就成功,說的不好,就腰斬。本作中的探討無疑很成功,其對於英雄的探討也是我覺得至今為止唯一可以與一拳的立意接近的。

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而普通的設定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更能增加作品的深度。如果說涼宮春日是日常番中的槍炮,那麼小英雄就是熱血番中的天空城塞。 花了三四天,從第一季看到目前更新到的部分。只看了頭兩集,就足以判斷這個番在我心中的封神地位。 高潮的渲染,主角成長的烘托,一次次的突破,這些熱血番本應有的素質,就不用我說了。我從未見過有哪一個能將其中人物的感情變化刻畫到如此細膩的地步,任何一個細節,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舉動,作者都依角色性格作了詳細到極端的揣摩,連觀眾都想不到,作者為何能做到如此地步,因為這些細節的處理,對整部番劇的大局,並無影響,可他就是做了,他刻畫了他認為應該展示給我們的東西。就像劇中所表達的那樣,“英雄,在思考之前,身體就先行動起來了。”

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這部番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就是他講述的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20人,不,32人,不,也許更多。從正派到反派,每一個角色都是作者思想的結晶,整部動漫,從入學測試,體育祭,到林間合宿,執照考試,至少那20人的進步,從未落下,官方一五一十的全部呈現,這隨時的多場景調和切換,足以說明原作及動畫製作組的功底。這部番的劇情設計,完全不是勇者鬥惡龍那樣先刷小怪,後打小boss,最後大boss。無論是體育祭比賽時deku8強賽就遇見轟,林間合宿驚人的反派全體襲擊,還是緊接著的allforone提前退場,都出乎人意料,給人驚喜,又毫不留情的告訴觀眾“如果邪惡出現在現實,那麼劇情就應該是這樣”。這部番從2017年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到2018年就已更新到第三季,幾乎是從未間斷,然而每一集都是精華,沒有任何貧窮的氣息,從op到ed,從bgm到畫面,從未因其不間斷的更新而出現紕漏。

英雄學院,並不是代表無聊的日常,一部有特色的熱血漫

另外,角色設計,世界觀,總體立意這些更基本的素質,就更不用我多提了。我之所以將小英雄和涼宮春日相比,既是他們的“高”,更是因為造就他們“高”的,是他們的“別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