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鏈改的出發點源於傳統行業對話語權的爭奪

文 | 核財經主筆 濟徽

不愧是區塊鏈速度,幣改熱潮剛剛掀起,鏈改又撲面而來。本質上來講,這些都是區塊鏈結合傳統經濟和實體的改革,可以稱之為“區塊鏈+”。那麼,鏈改在法律監管、通證經濟模型設計等方面會遇到哪些挑戰?如何避免鏈改市場亂象?鏈改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日前,核財經APP就有關問題對DIPNET基金會理事孫航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核財經APP:面對“鏈改”,圈內人士難以達成“共識”。有觀點認為,鏈改是新瓶裝舊酒,有觀點認為這是經濟變革創舉。您怎麼看?

孫航:排除一些主觀的觀點因素(比如利益者相關的表述),“鏈改”和“幣改”的一些分歧,主要來自於倡導者所針對的比較對象不同。

很多積極倡導“鏈改”的人士,他們很多都是剛從互聯網企業或是實體經濟企業進入區塊鏈領域的,看到“去中心化”、“通證經濟”、“企業社區化”這種理念,感覺特別新穎,對他們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他們比較的直接對象一般是那些尚未擁抱區塊鏈的傳統企業,這也是他們認為“鏈改”是一種“經濟變革創舉”的最主要原因。

但在一些在區塊鏈行業從業很久的人看來,這種“擁抱實體經濟、造福社會大眾”的口號,他們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目前我們在市場上所能看到的那些區塊鏈項目,他們的白皮書第一章,幾乎都是聲稱要“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行業痛點”,而最終的結果我們看到了——就是以這些口號為名發幣集資。所以現在幣圈人對於這種話還是挺審美疲勞的。在他們看來,姑且不說“鏈改”是不是真的想對行業和企業進行“區塊鏈+”,就算真的有這個主觀意向,最終在客觀上可能也會發展成簡單的融資行為。因為這幾個口號雖然聽上去很有新意,但實際上落實到區塊鏈項目中相當困難。

核財經APP:鏈改的目的是什麼?

孫航:“鏈改”的團體目前包括了政府、傳統行業、新興行業各種背景的人士,他們各自的經歷和對區塊鏈瞭解差異很大,因此,目前很難說“鏈改”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個人瞭解到的情況來看,“鏈改”中上面三種背景的人各自有不同的目標和訴求:

1)對於官方背景的人士來說:他們在區塊鏈行業的起步太晚,對這個行業暫時失去了主導權,比如說前段時間工信部發的公鏈排名就沒有受到業內過高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希望通過召集一些有資源、有話語權的人士,來重新找回對區塊鏈行業的一些話語權,比如說制定相關標準等等。所以說,他們的“鏈改”,目的是為了掌握行業的主導權。

2)對於傳統行業的人士來說:他們目前面臨這個一個很大的問題:融資難。中美貿易戰後,出口收入縮水,央行基礎貨幣減少,金融系統流動性降低,企業從傳統行業融資的難度變大,另一方面,被稱為“新型融資途徑”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近期又各種爆雷,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急需一個新的渠道來實現融資,而區塊鏈,就是他們的一個新目標,對於他們來說,“鏈改”改的其實是融資渠道。

3)對於新興行業的人士來說:他們目前與中心化的巨頭企業競爭(例如BATHJ),壓力很大,要麼倒下,要麼被收購,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成了他們發展的救命稻草。只有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思想,打造一個新型的、去中心化的產品,才有可能對這些受政策嚴格限制的、中心化的巨頭實現彎道超車,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鏈改”,改的其實是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向。

核財經APP:鏈改和幣改有何不同?

孫航:鏈改和幣改目前都沒有大規模開始推廣,而且理念看上去相似度非常高、甚至主導人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所以現在還看不出來推廣之後會有什麼大的差異。就當下來看,“鏈改”和“幣改”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的出發點不同。

1)“鏈改”的出發點源自於行業話語權的爭奪。“鏈改”這個詞,最初是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提出的,全稱是“區塊鏈改革全國行動委員會”,所以從一開始,它就有一點官方機構的色彩,而其理論聽上去也更加務實,也就是“將企業自身業務與區塊鏈進行結合”,眾所周知,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很多人做的還是投機性比較強的事情,很少有人會就“區塊鏈+實體經濟”的結合做廣泛且深入的研究,這樣的空白,就是“鏈改”理念提出並且吸引關注的一個契機。不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社會上雖然有著各類行業協會,但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卻相對有限,因為真正有利的事情,不用行業協會督促鼓勵,企業一般自己就會去做。所以在個人看來,“鏈改”的提出與實施,更像是官方機構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試圖重新掌控行業主導權和話語權的一種方式。

2)“幣改”的出發點源自於為交易所增添交易量。“幣改”的倡導者,是交易所新貴FCoin,它提出這一概念的主要初衷在於:FCoin在拋出“交易挖礦”模式之後,在短時間內積累了非常大的交易額,但這些交易量很多都是靠投機者用機器人刷出來的,而且隨後這種模式也已經被大大小小的交易所模仿,目前已經毫無特色可言,所以對於FCoin來說,現在就是要尋找另外一個獨一無二的業務,來接續交易挖礦的動力,盡力維持住現有的交易額,至少不能讓它下滑太大。而對於交易所而言,最獨一無二的業務就是你這個平臺上的幣種,如果你的交易所有一些獨家的價值幣種,那無疑會吸引更多的用戶將資產轉移到你的平臺上來進行交易,在這樣的情況下,FCoin提出了“幣改”的概念,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有點像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孵化器,就是為了孵化並首發一些獨家的價值幣。

核財經APP:什麼樣的行業與企業適合鏈改?

孫航:總體來看,一個行業或企業所處的行業政策、數字化程度、從業人員,對於其是否適合進行“鏈改”有決定性作用,具體來看:

1)政策方面。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政策”不是說政策不讓某某行業去進行“區塊鏈+”,畢竟監管者現在也不太能看得懂這項技術,可以說是處於蒙圈狀態。它實際上指的是如果在“區塊鏈+”的過程中,企業出現了什麼異常,是否在政策的允許範圍之內,比如說,電網公司用“區塊鏈+智能合約”來進行購售電撮合,如果因為一些bug,一些地區沒有買到電,那就超出了政策的允許範疇,這樣的行業場景就不會允許區塊鏈的存在,也就不適合進行“鏈改”。

2)數字化程度。如果說某個行業數字化程度特別高,數據都是在線生成、而非線下手抄的,那這些數據就可以無縫對接到區塊鏈上,而不存在從鏈下到鏈上的這個轉移過程,相對來說更加及時可信。

3)團隊構成。一般來說,年齡結構更年輕的行業與企業適合進行“鏈改”。因為區塊鏈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而年輕團隊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強,可以更快地讓自己的業務與區塊鏈實現結合。

綜合以上三點,個人看好進行鏈改的行業包括遊戲、電商、音視頻等監管較松、數字化程度高、從業者心態開放的行業,而能源、基建、重工業、公用事業等嚴監管、數字化程度低、且相對傳統封閉的行業不適合進行鏈改。

核財經APP:鏈改如何落地?如何實操?成功的鏈改需要哪些條件?

孫航:鏈改在全世界尚無成功的先例,而現有的從業者也正在摸索之中,所以我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理解。

1)找場景。企業首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業務中的什麼環節是可以跟“智能合約”結合,並且由機器來執行的。如果找到的場景太複雜,那一般的智能合約鐵定執行不了,而如果場景太簡單了,可能又會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個探索的過程比較麻煩,會需要較高的試錯成本,而且行業之外的人基本幫不上忙,只有瞭解行業的業內人士才有可能找得到。

2)找公鏈。在找到相關的場景之後,你要根據行業的特點,選擇一條合適的底層公鏈。這項工作就更難了,執行者不僅要懂行業,還要對各類公鏈的性能有一個大致的理解,才能找到一條跟行業最契合的公鏈,比如說:資產代幣化就要找那些安全性更強的鏈,否則丟一個區塊都是天大的事情,而工業互聯網就要找那些TPS高的鏈,這樣才能及時存儲海量的數據。可以說,絕大多數企業,都會被卡在這個環節,因為從現有的行業環境來看,能同時瞭解實體經濟和區塊鏈的人太少了。

3)開發DAPP。相比之下,最後一步——也就是開發符合自己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反而是比較簡單的,一方面,在大方向上,你已經想好要做什麼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底層公鏈都有現成的智能合約範式,只要把這些模板拼接一下就OK。

核財經APP:鏈改的門檻和難點是什麼?

孫航:“鏈改”在進行的不同階段,有著各自不同的難點,我在這裡,把“鏈改”劃分為三個階段:改前、改中、改後。

1)改之前。首先,企業得搞明白:我這個行業和企業適不適合跟區塊鏈結合,如果現在不適合,那麼發展到什麼階段才合適?

2)改之中。在這時候,企業就開始要面臨三個關口了:找場景、找公鏈、開發DAPP,對於對區塊鏈一知半解的企業來說,隨便一個環節,都可能會把他們卡得進退兩難,一著不慎,整個“鏈改”就變成了一個解決偽需求的項目,基本沒有意義了,所以在這個階段,我認為鏈改的門檻是“對區塊鏈技術的瞭解”。

3)改之後。最後,當企業完成鏈改、很多事情都可以由智能合約、也就是機器來完成的時候,企業會吃驚地發現,自己的很多業務部門、甚至是整個企業,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很多企業不願意擁抱區塊鏈,就是因為整個,比如說國外的一些電力公司在進行“區塊鏈+”時就發現:改到最後,購售電業務都可以由智能合約來完成,自己的公司被徹底改沒了!所以在這個階段,我認為鏈改的難點在於,企業願不願意真正擁抱“去中心化”,承受重要部門、乃至於整個企業的放權甚至解散。

核財經APP:鏈改在法律監管、利益再分配、通證經濟模型設計等方面會遇到哪些挑戰?如何避免鏈改市場亂象?

孫航:1)法律監管方面:現在從事“鏈改”的很多企業,註冊地都在國內,這樣的企業一旦發幣,一定會被監管盯上。

2)利益再分配方面:理想中的區塊鏈項目,它的酬勞都應該是以token的形式,按照設定好的智能合約進行嚴格的發放,比如說比特幣每個塊獎勵多少個BTC;但現在大部分的區塊鏈項目,他們的利益再分配跟傳統企業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仍然是按照“人治”的標準進行發放,這其實也是區塊鏈行業面臨的一個普遍挑戰。

3)通證經濟模型設計方面:現在很多的區塊鏈項目,在通證經濟設計方面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就是給自己發的幣賦予幾個應用場景就ok了,但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隱患:那就是他們發的幣是以股權形式存在的,也就是“權益類代幣”,而為了穩定投資者社區情緒,區塊鏈項目方經常需要對項目進行市值管理,從而使得這些“權益類代幣”的價格上升,然而這隨即就走進了一個死衚衕:對於那些項目真正的用戶來說,當他們需要使用代幣的時候,會發現相關的費用打著滾往上翻,以至於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就好像以太坊轉賬一樣。

4)市場亂象問題:從現在的市場來看,有兩股力量可以制約亂象的出現:一是市場低迷,投資者對很多項目都失去了興趣,這樣一來,即便是有一些不那麼優秀的項目出現,也會因為市場冷淡而無處發力。二是媒體,只有項目足夠優秀,才能征服所有輿論,否則幣圈媒體的背後力量盤根錯節,空氣項目沒法收買所有喉舌,最後一定會被各種路子的媒體給揭露出來。

核財經APP:目前的區塊鏈項目存在信息幾乎不透明和資金使用問題,那麼鏈改如何贏得信任?怎麼操作才會避免法律風險?

孫航:這其實是一個死結,我們知道,數字貨幣是可以追蹤的,而法幣是無法追蹤的,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塊鏈項目來說,當項目方的資產還以數字貨幣的形式存在(比如說募集來的以太坊)——也就是儲存在區塊鏈上的時候,輿論可以根據他們的錢包地址來進行監督,整個過程毫無壓力,然而當他們把這些數字貨幣兌換成法幣之後,這些資產位於“鏈下”的時候,人們就再也沒法監督它的流向,所以前段時間有人說EOS的BM把錢拿去香港買房,業內一片驚慌,因為EOS已經把絕大多數募集到的以太坊兌換成了法幣,你沒法驗證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