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回顧」共讀《沉默的大多數》(一起悅讀·深圳 第33期)

【悅讀·回顧】共讀《沉默的大多數》

一起悅讀 · 深 圳

33

2018年8月11日,深圳書友相聚,一起悅讀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這本書是王小波的雜文隨筆集。書中除了文化雜文,也有作者寫的序言與跋語,以及一些輕鬆的隨筆。整本書裡都流露著作者對中國民眾命運的關注,以反諷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他所虛構的藝術之美,以及他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批評所傳播的自由主義理念。

「悦读·回顾」共读《沉默的大多数》(一起悦读·深圳 第33期)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本書,我們從王小波的人物背景和創作特點進行了拓展和交流。王小波的童年生活在人民大學家屬宿舍,通過父親存的一些當時的禁書,進行了自學和廣泛的閱讀,接觸了西方作家的作品,也直接影響到他的創作。青少年時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等運動,由於處於京城,對這些運動的瞭解更為深刻,相對傷痕和反思文學,王小波注重於理性與自由的精神、個體的人的尊嚴的表述。

我們閱讀了書中部分文章的節選,大家主要圍繞“個人自由主義理念”談了各自的想法。有的讀友表示:沒有絕對的錯誤和正確,做自己相信的東西即好,不去批判別人,也不要太多的受到他們的干擾。有的讀友說:“自由確實很重要,但在集體中若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個性,可能也不是最優的選擇。”

也有讀友言論自由和話語權力的重要性,王小波的思想,在那樣的時代能夠通過文字去表達,也有屬於他自己獨有的一種樂趣,表示這樣的書啟迪思考,從理性和自由的角度,以批判的思維去闡述,也凸顯著思維的樂趣。有的人提出王小波的“吐槽”方式很有意思,理論的東西很豐富,嚴肅中帶著詼諧。在讀過“我看國學”節選後,有人對於國學經典,現在的大多人可能沒有深入地去了解過,國學在很多方面對社會都起著積極的影響,在沒有對其做更多瞭解前,我們不能做過多的評判。

最後,引用小波在《我看文化熱》雜文裡的話——“胡蘿蔔是蔬菜,蔬菜不是胡蘿蔔”,大家比較認同社會應該多元化包容的去發展,避免過度宣揚某一種聲音以致以偏概全,這樣才能促進社會良性的發展。有的人可能覺得寫作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希望通過寫作去引導或提高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給社會傳遞、宣揚正面積極的能量;王小波則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世事的態度,宣揚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的同時,也為沉默的大多數去發聲。二者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

若你也認同思維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樂趣,那麼期望我們都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

「悦读·回顾」共读《沉默的大多数》(一起悦读·深圳 第33期)

1

END

1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