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三回故里

今年8月11日,適逢張自忠127年誕辰。近日,臨清市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赴張自忠的出生地——唐園鎮唐園村,開展名人故里尋訪活動。

張自忠三回故里

一行人依次參觀了張自忠故居舊址、張氏家族墓地、臨清市自忠中學,並與張自忠侄曾孫張慶昌等人交流……一點一滴中,追尋張自忠在家鄉的足跡,聆聽張自忠在家鄉的故事,深深感受到張自忠將軍“戎馬一生卻摯愛故土”的拳拳深情。一個“劍膽琴心、情懷如梅”的民族英雄形象,愈發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一回故里,出師未捷再投軍

1891年8月11日,張自忠出生在臨清縣唐園村一個富裕家庭。那時,張家被稱為“臨清望族、城南首富”。張自忠祖父名張春林,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張樹榮早亡,次子張樹桂生有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張自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

張自忠在年幼時就顯露出慷慨仗義、同情弱者的性格。據唐園老輩人口耳相傳,張自忠兩三歲時,他的母親在他胸前繫上一個小圍兜,圍兜裡裝滿了花生和糖果,他總會拿出來分給玩伴們吃。再大一些,看見窮人們吃糠窩頭,很不忍心,常常從家裡拿白麵饅頭跟人換。為了照顧對方自尊心,他說自己愛吃窩頭,從不擺出一副施捨的樣子。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張自忠考入當時有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學堂。他秘密加入同盟會,開始參加革命運動,年底轉入山東省法政專科學校,投身山東的革命浪潮。然而,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剛燃起的革命烈火被熄滅。使張自忠意識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須擁有強大的武力。他決定投筆從戒、從軍報國。1914年,張自忠赴奉天(今遼寧省)投到北洋陸軍將領車震門下,正式成為一名軍人。七個月後,張自忠升任為張樹聲連的司務長,被擢升為湖南第一師師部參謀。

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二十一條》,並準備稱帝。1916年,蔡鍔將軍返回雲南組織護國軍,出兵討袁,各省包括湖南紛紛宣佈獨立。其時張自忠所在39旅擴編為湖南第一師,車震為師長,張自忠任師部參謀。在護國運動的戰火中,趙恆惕率部攻佔長沙,車震戰敗,部隊潰散。張自忠隨車震由嶽州經武昌返回臨清老家。

1916年,經車震推薦,張自忠加入馮玉祥的部隊,成長為西北軍的一名重要將領。在此後25年的時間裡,張自忠將軍征戰南北,軍務倥傯,僅有兩次得暇回鄉探親。

從1935年始,歷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北平市代市長。1937年12月重返軍隊,任五十九軍代軍長。他率部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於隨棗,所向披靡、威震敵膽。1940年5月初,張自忠率部東渡襄河親自到前線督戰,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十里長山身負重傷,壯烈殉國。時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年僅49歲。


二回故里,返鄉“成主”寄哀思

第二次回唐園故里,是1928年12月,張自忠回鄉為母親“成主”。

張自忠的母親於1928年2月在臨清去世。由於當時臨清被敵視西北軍的奉系軍閥張宗昌盤踞,家人擔心張自忠回鄉奔喪太危險,因而未將噩耗告知他。直到夏天“二次北伐”,西北軍馬鴻逵部打到臨清,張自忠才從家信中得知母親病故的消息。張自忠驚聞噩耗,悲痛萬分,為未能侍奉母親臨終而深感愧疚,立即請假要求返鄉奔喪,但因戰事正緊,馮玉祥沒有準假。

按魯西當時鄉俗,老人去世一週年左右,後輩要舉行“成主”(又叫“點主”)儀式,請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輩,用新毛筆蘸上剛宰的白公雞雞冠血,在神主牌的“主”字上頭的一點處,重點一筆紅,故名“成主”。然後,孝子將神主牌捧回家中,置閣永久供奉。

到了12月份,時局平靜下來。為給母親舉辦“成主”儀式,張自忠再次向馮玉祥請假,仍未獲準。他再也按捺不住,痛哭道:“先生,我跟您在軍中這麼多年,沒有對母親盡一天孝心。病了沒有侍奉湯藥,去世也不在身邊,接到信,沒有回去奔喪,現在‘成主’,我若還不到墳上去拜一拜,還算什麼人!”馮玉祥深感張自忠孝心,終於批准了7天假。

次日一早,張自忠帶著夫人、次子廉靜、女兒廉雲及隨從,從開封出發,乘火車到邯鄲,包租兩輛大卡車直駛臨清。車抵唐園,已是黃昏。未到村口他就下了車,讓夫人一行先回家,自己悄然來到村南父母墓地。家人見到張夫人而未見張自忠,派人尋找,果然見他獨自一人在墓地垂淚。

為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哀思,張自忠把“成主”儀式辦得很隆重。應邀點主的長輩是臨清名紳孫七爺、郭三爺。張自忠披麻戴孝叩拜母親亡靈,駐防臨清的馬鴻逵也應邀而來。過後,張自忠還為母親立了碑,碑銘是返鄉前請西北軍總參謀長石敬亭題寫的。臨行前,張自忠帶領家人向供奉在大北屋正中的母親牌位和遺像叩拜,並又一次來到父母墓地行禮淚別。


三回故里,謙和儒雅受愛戴

1933年年底,張自忠第三次返鄉,參加侄兒廉瀛的婚禮。

此時,張自忠任三十八師師長,駐防平定。這次返鄉,他帶著全家七八口人,乘兩輛臥車,一個警衛排分乘兩輛大卡車隨行。他身著深灰色嗶嘰棉袍,頭戴一頂黑色平頂禮帽,神情輕鬆愉快。

抵達唐園村時已值傍晚,張自忠仍同上次一樣,離村老遠就下了車。侄女小廉瑜隨伯父回鄉探親,心中既興奮又得意,大聲嚷嚷:“按喇叭,按喇叭!”張自忠一聲沒吭,步行到了村裡。

張自忠認為,孩子結婚不能同老人家“成主”一樣,應該喜事新辦,不要送帖,更不要收禮,所以二十九軍很少有人知道。弟弟張自明的意思是由張自忠做主婚人,但自忠堅持請長兄張自修主婚。張自修與自忠是同父異母兄弟,在族中威信不夠,可越是這樣,自忠越尊重他。

在家的幾天,張自忠先後登門看望了分居的自修、自清和自嚴幾位兄長,送他們一些衣料和土產。村裡的鄉親們從未坐過臥車,十分好奇。自忠讓司機把兩部臥車都開出來,讓鄉親們輪流乘坐,鄉親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臨清縣長徐子尚得知張自忠回鄉,前來探望。張自忠留他吃飯,並讓他上座,徐謙辭,張自忠風趣地對他說:“我回家是私事,是老百姓,是你的屬民,你不要客氣。”事後,徐對人說:“我還沒見過這麼沒架子的將軍!”

參加完婚禮,為父母掃了墓,張自忠便動身返防。出村時,唐園村的鄉親們自發地聚集在村頭歡送,張自忠深受感動。

結語:張自忠戎馬一生、三回故里,回家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家鄉人民對他的敬仰和緬懷之情溢於言表。

孝和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支柱。在家講孝,在外言忠。孝是忠的濃縮,忠是孝的延伸,是孝的社會化。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無疑是孝的昇華、孝的至高境界。千百年來,這種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信念和深沉情感,演化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推動力,激勵著億萬人民和無數英雄,為民族的振興、祖國的強大前赴後繼、奮鬥不息。正是他們,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聊城日報記者 賈新偉 王向陽 通訊員 呂守賢 羅丙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