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電商平臺最近可謂動作頻繁,支付寶上線拼團,蘇寧發起拼購,特別是電商話題王者阿里推出的88會員VIP服務,玩法快速迭代、層出不窮。

然而在這看似一片大好的行情下,卻不乏困獸之鬥:流量紅利分食殆盡,各平臺面臨新一輪增長壓力;消費需求旺盛,轉化效率卻遇到瓶頸……

電商在流量稀缺下該如何破局,路在何方?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一、“粉末化”時代到來,如何守住流量高地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說這話時肯定沒有想到,人們費盡苦心擠出碎片時間,卻因此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而這又成為了當下各互聯網公司焦慮感的頭號來源。

從“碎片化”到“粉末化”,用戶的閒暇時間愈加分散,注意力也越發難以集中,如何於逆風狀態打贏“圈粉之戰”,成為了電商行業新一發展階段的關鍵所在。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碎片化”到“粉末化”時代

刨除工作之外,人們的閒暇時間通常固定且有限,而這為數不多的時間又被多元化的娛樂方式切割,呈現出極度零散的狀態,推動社會生活的“粉末化”進程。同時,基於互聯網產品的爆炸式增長,海量化信息資源使得用戶注意力不斷被稀釋、分流。

現階段,互聯網企業的流量焦慮也在各品牌商中蔓延開來,想在消費者眨眼之間獲取關注,似乎“難於上青天”。

消費者注意力、流量紅利的“雙雙枯竭”,倒逼電商於消費者心智中建立IP化認知,形成強記憶點,從而不斷喚醒用戶,“制霸”行業。

被稱為品牌營銷“定位之父”的特勞特曾經提出:“商業競爭的本質,其實很多時候都體現在對認知的搶奪上。”對於電商而言,不斷通過造節營銷便是一種快速建立認知IP的成功範式,其本質在於圍繞用戶的某種需求開展系列營銷,瞭解用戶並滿足用戶,因而在短時間內集聚流量,給消費者甚至整個行業留下更為深刻的品牌印象。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品牌營銷“定位之父”特勞特

在造節上,天貓早已得心應手,這次更是延續了雙十一的優質基因,於每月11日推出手機天貓專享日,將營銷節奏固定化,強化消費者的認知記憶,經過不斷地喚醒用戶,能夠實現某種類似“肌肉記憶”,形成條件反射和消費期待。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超七成用戶專情於單一電商平臺,因此,基於原有高粘性,一旦形成新的強記憶點,天貓將以此認知IP作為差異化競爭的砥柱力量,成功避免用戶的外溢,夯實行業地位。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二、當“十一”遇上七夕,天貓“三部曲”輕鬆獲得幾何式傳播

從傳統零售時代開始,節假日就是購物需求的集中爆發節點,除中秋、春節之外,情人節就是最受關注的節日。所以也不難理解,即將到來的七夕會備受電商青睞,手機天貓專享日所打造的每月“十一”的固定營銷模式也是延續年度大檔”雙11”的影響,釋放更強的話題性。

曲目一:天貓圍繞七夕打造三支創意視頻,通過神反轉的趣味故事戳中消費者內心,促進二次傳播。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越是變化的時代,人們越是傾向於關注不變的東西,情感訴求便是如此。而天貓準確把握了用戶的同理心,用三支七夕短片講述現代人三類七夕情感煩惱,同時創意性地插入活動預告,為甜蜜情侶、單身人士以及忘記準備禮物的緊急情況提供相應解決方案,短小精悍,輕鬆讓消費者在當下節點產生情感共鳴,進而轉發分享、助力推廣。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天貓圍繞七夕打造三支創意視頻

這三支短片背後的邏輯,似乎也與朋友圈的刷屏事件一脈相承,單是2018上半年就出現了很多內容激發人們自行轉發,例如陳可辛導演用iPhoneX拍攝的廣告片《三分鐘》,GQ實驗室發佈的漫畫《那一夜,他傷害了他》,以及博物館&抖音聯合推出的H5《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

換言之,因優質內容能引發情感共鳴、激起好奇心、獲得大眾認可,具備更為強大的裂變與傳播潛力。

曲目二:基於對人性的洞察推出錦鯉玩法,以免費禮包為支點撬動大量用戶的轉發本能。

當下,大部分用戶對於價格依舊敏感,面對現金、禮包等優惠缺乏免疫力。以成長較快的信息平臺趣頭條為例,它便是洞察了人性軟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迎合用戶慾望,利用金幣獎勵驅動用戶簽到、閱讀、評論、分享、收徒,用戶完成任務後可以得到一定回報,金幣又能兌換為現金進行提現,環環相扣,最終成功提升用戶粘性,快速圈粉成長。同樣的方式,在火熱的幣圈,各家交易所如法炮製出了“撒糖果”,像FCoin、公信寶等不勝枚舉……

手機天貓專享日卻在秉承同一理念之下,極度精簡了參與方式,聯合品牌推出錦鯉玩法,以轉發抽獎的形式引爆用戶自傳播、增強雙方互動,可謂以小博大。吳聲也曾說過,“如果你能和用戶完成最有效率的交互,就沒有必要捨近求遠”。

曲目三:積分翻倍、紅包雨分享等站內玩法,為網購注入了遊戲基因、豐富了消費體驗,此外拉新即可獲得額外的紅包雨參與機會,也將激勵消費者自發幫助平臺拓展新客。

目前,電商行業的競爭愈發白熱化,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也在倒逼平臺尋找合適的切口,去匹配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而“電商+遊戲”的跨界思維則能有效豐富業務形態,同時遊戲化的福利獲取過程也將極大提升購物體驗的趣味性,在“粉末化”時代亦能吸引消費者長時間停留,進而提高平臺的DAU、MAU。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商拉新成本均已增至200元/人的背景下,天貓以紅包雨玩法四兩撥千斤,通過“拉滿5人即可激活最高88元無門檻現金紅包,累計最高可獲150元”,成功將拉新成本降低。而從中獲得的紅包福利又將驅動用戶進行下次消費,增加消費者復購率,足見其營銷實力。

三、下個爆款IP雛形初現,探尋電商行業的增長“原力”

基於新品營銷有天貓小黑盒,基於品牌傳播有天貓超級品牌日……天貓手握眾多“王牌”,實屬營銷界一把好手,現在又開始放眼於新的領土、塑造新的IP。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洞察人性且自帶遊戲化屬性的IP——手機天貓專享日,具有強槓桿效應。其一,當下的時代從來不缺新鮮玩法,然而所有優秀的創意本質又在於迎合人性、滿足需求,進一步培養平臺的超級用戶,增強競爭壁壘。其二,據易觀統計數據顯示,TGI(偏好度)前三的分別是拍照及圖片處理、綜合社區論壇、遊戲直播,可見娛樂化應用更受年輕群體偏愛,因此為購物場景注入遊戲化基因將撬動更多潛在的消費需求,阿里也於今年4月開啟電商的遊戲化試水,拿下《旅行青蛙》在中國大陸區的獨家代理權,探索更多跨界玩法。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IP的複利效應體現在一次次的營銷活動上,將不斷刺激用戶心智,逐漸形成強記憶,有利於降低流量成本、提高平臺用戶活躍度。作為最早興起的電商節,“雙十一”已經陪伴人們度過了9個年頭,行業地位不可撼動,在消費者心目中也擁有了如傳統節日般的意義,甚至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無需大費周章推廣,便能輕鬆喚醒用戶。可以說,塑造IP就像釀酒,隨著日久年深,將沉澱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牛刀小試之後,天貓將通過玩法的迭代創新以及更多資源的整合,持續強化IP價值。

一味墨守成規,成功只是曇花一現;不斷迎合消費趨勢、創新玩法,才能賦予IP更為持久的生命力。作為提供專享營銷解決方案的營銷IP,手機天貓專享日未來還將整合更多端營銷能力,例如基於品牌明星&站內達人的種草貓、給予深度互動的各類小遊戲綁定商家權益、給予門店地址推送的到店體驗等,整合多方資源進一步強化IP價值。

粉末化時代,天貓再度出招撬動日常購買力

手機天貓專享日

而在IP運營的正向循環之下,除消費者外,品牌方與平臺方也將獲益頗豐。對於品牌方而言,手機天貓專享日承擔起了橋樑的作用,降低了與消費者的溝通成本,同時也能增強自身曝光度,提高產品推廣、銷售效率,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對於平臺方來說,將因自身渠道的高效吸引更多優質品牌前來投放資源,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消費者、低成本開拓增量市場,最終實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四、結語

對於營銷,天貓總是不乏新意。而針對不同的營銷目的,又能不斷以“點穴式”的精準解決方案,直抵品牌的宣傳痛點以及用戶的消費癢點。

天貓於營銷領域的護城河,可以說是越發深不可測。

撰文 | 錢皓,平夢菲亦有貢獻

排版 | 千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