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攻堅 電價、監管等機制有望調整

經過三年多的推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已全面進入深水區攻堅期,作為最大亮點的增量配網改革將迎來新策。《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近日國家發改委集中赴多地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督導調研,發現試點落地進展緩慢,存在諸多障礙。對此,下一步國家發改委規範性意見和地方政策辦法將出臺,電價、監管等機制有望調整。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

相對於售電放開而言,配電網因觸及電網企業核心利益,放開的腳步要緩慢一些。直至2016年10月11日,《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出臺,12月1日首批105個增量配電網業務改革試點落地。之後2017年11月和2018年4月第二批和第三批試點相繼落地,目前項目總量已達320個。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這三批增量配網試點集中在各地高新技術產業、循環經濟區、生態經濟區、能源產業園區、高端製造工業園區、冶金、化工產業園區等。從分佈區域看,河南、甘肅、陝西、雲南、內蒙古、江蘇數量居多,四川、山東數量少。

為紮實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瞭解試點中存在的問題,檢查督導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健康有序合規加快開展,8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成六個組分別赴江蘇、貴州、遼寧、河南、廣東、甘肅、寧夏、重慶、雲南、福建、浙江、上海、湖北、湖南等14個省(市、區),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督導調研,瞭解項目進展、建設、運營以及供電業務許可證申辦等情況,以及業主確定、配電區域劃分、配電設施接入系統以及配電價格制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整個試點進展情況不是很好,我調研的省市區三批共有將近30個項目,真正運營的只有2個,大部分都還沒有拿到供電業務許可證,有一些甚至沒開始業主招標。”參與此次督導的人士預計,全國真正運營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佔比不足10%。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內共有256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截至今年7月底有67個項目確定了業主,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絕對或相對控股31個,參股7個,未參與29個。

試點落地緩慢的背後,是多方面存在障礙。主要集中在供區劃分爭議、電網接入障礙、增量配網價格不明、增量配網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跨區電力輸送難以落地等。此外,各類工業園區建設發展不力、地方政府態度搖擺觀望也影響了項目的推進。

“在實際的操作中,政府規劃與電網規劃銜接、增量配電與存量的區域劃分、供區存量資產處置還存在問題和爭議。同時,在當前的增量配電價格下,基本沒有盈利空間。輸配電價按電壓等級劃分不是太合理,還有一些項目根本沒有壓差。

电改攻坚 电价、监管等机制有望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