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數據中心如何節能降溫?

2018年長達40天的“三伏”天氣,讓炎熱的夏季變得異常漫長,說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熱,民間有句俗話:“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是“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為最熱。

進入“中伏”,地球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加上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空氣要大得多,造成“三伏”天悶熱難耐的體感,加之地面受輻射增溫,多管齊下,讓個別地區在“三伏”天的節氣,室外溫度竟可高達40多度。

“三伏天”數據中心如何節能降溫?

在這樣的高溫“烘焙”下,用電高峰接踵而來,而其中的“用電大戶”則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中心。據統計,2015年中國數據中心保有量約為5.2 萬個,總面積1502.3萬平方米,年耗電量為987億千瓦時。超過了整個北京市的2015年的耗電量(934億千瓦時)。預計到2020 年,中國數據中心保有量將超過8 萬個,總面積將超過3000 萬平米,年耗電量將超過2000億千瓦時,預計佔社會總用量的比例將為8%。

龐大的數據中心帶來對能量消耗的巨大需求,也引起了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13 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電監會、能源局:關於數據中心建設佈局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2013〕13 號)。

促進數據中心選址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因素,確保新建大型數據中心的PUE 值達到1.5 以下,力爭使改造後數據中心的PUE 值下降到2 以下。

“三伏天”數據中心如何節能降溫?

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率是用PUE來衡量的,PUE=數據中心總能耗/IT設備總能耗。PUE數值越小,則數據中心越節能,目前中國的數據中心的PUE在2.2左右。而數據中心消耗的能源中,有約40%用於製冷系統,即機房專用空調系統的耗能。數據中心的節能從根本上並不是數據中心建設方式的問題,而是要革命性地改變計算機等設備的冷卻方式。從目前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來看,開發新一代的液冷計算機(或稱液冷服務器),使用液態冷媒替代空氣來對計算機設備進行冷卻,是未來計算機設備的一場技術革命。

液冷技術的原理是以液體作為冷媒,代替空氣,將服務器設備內部的CPU、內存、電源系統等產熱部件產生的熱量轉移,帶到室外並最終轉移到大氣環境中。

與空氣相比,液態冷媒的密度、傳熱系統、比熱容或蒸發潛熱等物理及熱力學特性更優,因此,採用液態冷媒可以大幅減少冷媒的體積流量,降低傳熱溫差,從而能夠獲得更高的設備功率密度、更高的能效以及更低的CPU核溫。

曙光節能冷板式液冷服務器解決方案,採用了間接冷卻式,即冷媒與被冷卻對象分離,並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液冷板、液冷頭等高效熱傳導部件將被冷卻對象的熱量傳遞到冷媒中。

此種冷卻方式對計算機原有系統改動較小,僅需將原風冷散熱片替換為液冷散熱片,並將冷媒管路引出機箱即可。

“三伏天”數據中心如何節能降溫?

採用冷板式液冷的散熱系統,優點是對計算機系統改動不大,僅需將原風冷散熱片替換為液冷散熱片,並將冷媒管路引出機箱即可。冷板式液冷具有以下優點:1)兼容性好,在不改變目前服務器主板的情況下即可實現,拆卸簡單,安裝方便;

2)對冷媒的要求較低,只要液體管路密封性良好,則無論工作液體的沸點高低,是否絕緣都實現其功能;

3)性價比高、噪音低、節能環保、可熱插拔;

4)運行維護便捷;

5)冷板式的技術成熟度高,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更可行。

由此在“三伏”天裡,液冷服務器成為數據中心解決散熱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案,液冷服務器掀起了夏季數據中心降溫的狂潮,而這種潮流必將會隨著其普及性最終應用於各行各業,為數據中心耗電節能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高星文官網:www.high-galaxy.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