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1 蝴蝶蘭育種簡介

蝴蝶蘭目前主要作為商品盆栽和切花進行銷售,原生種蝴蝶蘭大多花小顏色不豔麗,商品栽培的蝴蝶蘭是經過人工雜交選育出的品種,花色、花姿豐富多彩,花朵、花型大小各異。蝴蝶蘭品種選育是從20世紀開始的其栽培研究歷史上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1)原生種的室內盆栽階段;2)20世紀初至60年代,進入種子繁殖和切花生產階段;3)近年來的品種選育及組培快繁階段。

2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

母本苗是蝴蝶蘭育種的基礎,作為育種的種植資源,在管理上需要更加的嚴格、科學、精細。養護的各個環節都有特殊的要求。

2.1 母本植株的引進

2.1.1 引進方式。可通過購買原生種植資源或品種獲得,也可從雜交育種的後代中評估選拔出表現優異,基因穩定的優良單株獲得。

2.1.2 引進初選母本植株的存放、再選擇。先將其放置於緩衝母本溫室,做好消毒殺菌殺蟲工作後,次日便立即進行植株體檢工作。體檢內容如下: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1)整體:檢查其身份編號是否準確,整體苗株是否健康正常。

2)根:檢查其根是否有爛根,死根現象及飽滿度。

3)莖:檢查莖部是否飽滿,是否有病蟲害發生跡象。

4)葉:檢查葉部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損,是否有病蟲害發生。

5)花:檢查花是否完整正常,是否有病蟲發生跡象(無花則省略)。

初檢後進一步觀察養護,大約時間為1~3月(個別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直到滿足需求。本階段內,進行嚴格仔細的深度觀察、篩選。期間重點工作是做好跟蹤記錄品種性狀和栽培記錄。此內容將為以後提供準確的技術指導參考。

2.1.3 定選母本保留建檔。初選後定選品種進行以下工作:攝像拍照;編制編號;製作檔案(包括品種性狀,栽培記錄,引進的時間,地點等等);最後確定為母本。最後在消毒殺菌後轉入母本溫室進行永久養護管理。

2.2 養護管理

2.2.1 管理要求。優質的水源、充足的光照(10~14h的光照)、適宜的溫度控制(20~28℃)、良好的通風環境、精心的巡園工作、清潔乾淨的周邊環境。

2.2.2 母本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按照編制的母本養護管理計劃嚴格操作。

1)溫度控制:溫度將夜間溫度控制在22~23℃,極端低溫不要低於18℃。剛澆水當晚溫度不要低於22℃。日間溫度保持在27~28℃,夏季35℃以上或冬季15℃以下的極端溫度不可持續發生。

2)光照控制:光照夏、秋季控制在15 000~20 000Lux,冬、季控制在20 000~25 000Lux左右。

3)溼度控制:以65%~75%最佳。

4)通風:室溫28℃以上時就要通風換氣,必要時啟動風機抽風,冬季,每日或隔日換氣一次。通風製造的氣流會強迫二氧化碳滲入細胞,給根部帶入足夠的氧氣,促進植株生長健壯。避免通風不良導致病蟲害的孳生和落花、落蕾現象。

5)澆水施肥:薄肥勤施,按照EC值來定施肥量。澆水施肥交替進行。

6)注意事項:巡園工作細緻入微,及時處理異常情況,發現問題苗立即隔離處理,直到正常後歸位,若無法恢復立即淘汰。需要注意的是手不可以連續觸摸苗株。要定期進行設施的全面消毒。

2.2.3 母本復壯管理。在母本養護中,發現有病毒感染,應立即銷燬植株、植材及盆缽(對及其重要的進行隔離)。

1)防止母本病毒感染。截至目前,至少有28種病毒曾經感染蘭科植物。據調查,中國蘭科植物感染的病毒以東亞蘭嵌紋病毒(Cymbidiummosaicvirus,簡稱CyMV)、齒舌蘭輪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簡稱ORSV)這兩種病毒複合感染為多數,也有少數蝴蝶蘭感染胡瓜嵌紋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簡稱CMV)。主要是在栽培過程中人為傳播所致。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防治方法:

①栽植無病毒種苗。引種前須先經病毒鑑定,確定無病毒後再引入。

②可疑攜帶病毒植株進行病毒鑑定,確定感染病毒者立即銷燬植株、植材及盆缽。

③避免造成任何植株受傷的習慣,例如澆水時避免過度激烈沖刷,以減少植株間葉片磨擦受傷的機會。

④不重複使用未經處理的植材及盆缽。

⑤合理安排種植密度,減少植株間機械磨擦受傷的機會;避免立體式栽植,杜絕灌溉水在不同植株上相互流通。

⑥分生組織培養前母株須經病毒鑑定。

⑦移植種苗時避免在同一容器內一起浸藥。

⑧切花或操作用工具必須消毒。

2)母本換盆復壯。植株的老化會帶來品質的退化,失去母本原有的價值。適時、適法的對母本進行換盆是很有效的延長母本苗壽命的栽培手段,程序如下:

①確定換盆時間:在春季新芽萌發以前或開花後進行。此時,養分集中,抗病力強。

②做好準備工作:選好基質,基質要求排水、透氣性好,保水性適中。常用的有水苔、樹皮、木炭、椰殼和陶粒等;控好水分。

③具體內容:先清除乾淨爛根、壞根、黃葉,然後噴灑殺菌劑,再用清水洗淨瀝乾後置換到大一號的盆缽中,放入基質。最後記錄標籤掛牌即可。(注意事項:用於修剪的剪刀必須用一次消毒一次,換盆勿傷葉片。)

④換盆後的管理工作:換盆而後植株相當弱,要立即噴灑藥劑殺菌。控水促根至少三天以上。盆邊未見新根長出前,不要澆透水。在新葉未抽出、盆邊新根未明顯伸長之前不要急於施肥。新葉開始抽出時,可以用30-10-10或20-20-20花多多2 000~3 000倍液噴葉面肥,10天一次。種後兩週內光照控制在10 000Lux左右,以後逐漸恢復正常,溫度20~22℃即可。

一月內要每天加強巡視工作,發現植株異常,立即處置。病蟲害特別容易在這段時間入侵。換盆後的植株養根是重點,病害防治是關鍵。

2.3 蝴蝶蘭母本抗開花處理

2.3.1 需要滿足的條件。母本植株很弱時,要抑制生殖生殖促進營養生長,對植株進行抗開花處理。處理時需要滿足:

1)處理不影響蘭苗的健康狀況。生長勢與營養含量不受損失。

2)處理停止後,蘭苗的生殖生長容易誘導,迅速達到抽梗效果。

3)抗催花技術成功率要高。

2.3.2 品種分類。根據品種特性蝴蝶蘭可以分為以下四類(用白天低溫累積量(AD)與夜間低溫累積量(AN)加以說明:

1)AD與AN之總和大於特定數值。溫室內白天溫度與夜間溫度都要低於特定的催花溫度。

2)白天低溫處理(AD)不是主要影響因子,夜間低溫處理(AN)才是主要影響因子,大於特定值即抽出花梗。為抽出花梗,夜間要求維持低溫。

3)白天低溫處理(AD)為主要因子,大於特定值即抽出花梗。夜間低溫較不重要,如果白天溫室溫度無法低於催花溫度,夜間低溫處理對開花得效果影響不大。

4 )溫度累積值不論日間或夜間,只要白天或是夜間兩者之一的低溫累積量低於特定值,即可催出花梗。

2.3.3 不同品系抗催花的環控技術調節:

第一型品系:由於白天/夜間都要低溫才有催花效果,因此白天或夜間溫度調整即可抑制抽出花梗,採取白天加溫對能源需求較低。

第二型品系:夜間累積量為主要影響因子,因此以夜間調整溫度方式抑制花梗抽出。

第三型品系:白天累積量為主要影響因子,以白天調整溫度方式達到抗催花效果。

第四型品系:由於白天或夜間的低溫效應都會影響開花率,因此要抑制開花必須日夜都進行溫度調整。

2.3.4 針對抗催花,又能維持蘭株養份健全的要求,合理的技術如下:

1)瞭解蘭株品系的最佳栽培環境,包括白天、夜間溫度、溼度、光量、光週期等。

2)由上述營養生長所需環境,瞭解其催花所需溫度與白天/夜間低溫累積量對花梗抽出的影響。

3)植株適當的施肥。需要開花時調整肥料成份與光量,促使植株成熟。

4)在所有栽培時期溫度太低時,蘭苗不具有“低溫累積”效應。成敗關鍵在於白天與夜間溫度的設定。設定溫度不必太高,只要維持於營養生長時最佳溫度即可達到抑制開花的效果。

5)不同的品種,其溫度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慎選品種,瞭解品種特性,適時調整是抗催花復壯苗成功的關鍵。

3 母本病蟲害防治

防病是經常性的工作,栽培環境必須通風良好,溫度、空氣溼度適宜,定期消毒殺菌。一旦發生病蟲害,及時施藥防治。

3.1 主要病害

3.1.1 細菌性病害:病菌多在植物組織內繁殖,成熟後在患處呈水浸狀,刺破其患處有臭味。

1)軟腐病:該病菌可以感染葉片、根莖。

防治方法: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植株擺放密度適中,避免密植擁擠,葉片磨擦受傷害。光線充足,避免植株徒長。夏天早上澆肥水,避免葉片積水到夜間仍不幹燥。溫室定期消毒。用99%四環黴素3 00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2 000倍液噴施。

2)褐斑病:褐斑病病菌可以感染各齡期蝴蝶蘭葉片的不同部位。

病菌具極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動,20~32℃生長良好,最適溫度為28℃,最高溫度約40℃,最低溫度約12℃,但以高溫、多溼的夏季發生最為嚴重,在環境適宜時由葉片傷口或自然開口侵入感染,發病盛期與軟腐病重疊。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防治方法:同軟腐病。

3.1.2 真菌性病害:本病菌是由像蜘蛛網的菌絲,在蝴蝶蘭的葉和莖生長,破壞植物組織,以孢子傳播。在植株與植株的接觸中而發生傳染。

1)白絹病:危害蝴蝶蘭幼苗至成株莖基部及根部,此病菌可以感染根及葉片,造成根腐及葉片軟腐。多發生在春季。

防治方法:加強溫室通風,水草消毒,將病株、病葉集中燒燬,用代森猛鋅1 000倍液、好生靈1 500倍液。

2)斑點病:多發於蝴蝶蘭的葉片上,在低溫高溼、通風不良、光線不足、介質粘重、排水不良、植株擺放過密的條件下易發病。

防治方法:用甲基託布津1 000倍液、代森猛鋅1 000倍液、多菌靈1 000倍液噴施。

3)疫病:本菌屬鞭毛菌類,病菌能在水中自由遊動。在高溼的條件下易發生,從根尖或根莖處侵入,也可由水滴侵入葉片。對剛出瓶幼苗及換盆植株為害嚴重。植株各部位均可發病。

防治方法:加強通風;換盆後噴藥溼一點,使藥液達到莖部;用普力克1 000倍液、撲海因1 000倍液噴施。

4)灰黴病:多發生於花朵上,低溫高溼、梅雨季節易發病,最初在花瓣上生有水浸狀的小斑點,小斑點擴大為圓形病斑,引起花枯。當氣溫升高、溫室空氣溼度下降時本病逐漸減少。

防治方法:開花期間應控制溫室內相對溼度不高於80%;在花朵含苞綻放時用撲海因1 500倍液、速克靈2 000倍液噴施。

5)鐮刀菌病害:由鐮刀菌所引起,通過換盆時接觸、澆水等方式從根部、莖部、葉柄處侵入,高溫多雨季節澆水太多,根圈常溼潤,偏施氮肥易發病。

防治方法: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和日照條件。水草消毒。澆水時避免水滴飛濺。保綠靈1 000倍液噴施,移栽後一週用1 500倍液澆灌。大生粉1 000倍液噴施。

6)炭疽病:在植植太密、通風不良、溫暖高溼、水分失調、日傷、肥傷、藥傷時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種植勿太密,光照、排水、通風需良好。用代森猛鋅1 000倍、施保功1 000倍液、好生靈1 000倍液噴施。

3.2 主要蟲害

3.2.1 薊馬:成蟲與幼蟲均危害花朵,常使花瓣形成白色斑點,花瓣扭曲、皺縮或無法正常伸展。每年的3—4月、9—12月是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在花苞完全展開前,在莖葉表面噴施毒死蜱1 000倍,5~7天噴一次。介質表面可放植呋喃丹顆粒,使藥劑成分經由根部吸收後,再運輸至莖葉部。

3.2.2 介殼蟲:聚集而生,群聚的雄蟲體表白色蠟質分泌物互相混合,很像棉絮。每年8月—次年的5月是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防止有感染介殼蟲的蘭苗進入溫室。若發現就用溼棉花或軟刷刷除。摘除嚴重被害的葉片。加強溫室通風。用50%馬拉硫磷1 000倍液或速滅松2 000倍液噴施,每週一次,連續噴2~3次。

3.2.3 蟎類:喜歡乾燥的氣候環境,繁殖能力很強,可在短時間內大量危害,常棲息於葉背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葉背的養分,啃食葉背表皮組織,致使其受害部位變成帶有銀色光澤的斑駁狀。莖基部受到危害,被害株生長緩慢,葉片細小,花梗細小而花數少。每年的4至6月、10至12月是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移栽前蘭苗噴藥預防,介質要做消毒處理。用三氯殺蟎醇2 000倍液、氟氯菊酯1 500倍液噴施。

蝴蝶蘭母本栽培管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