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的企業數位化轉型藍本

VMware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藍本

今天的企業級用戶,雖然面對更多的IT新興技術,但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實際還是一樣的:如何讓IT技術與企業業務彼此正向的激勵,而不是互不相關,甚至互相拖累。

一方面,隨著應用型技術的不斷出現,企業業務本身的變化處在一個加速迭代的過程,因此企業所採用的IT架構需要足夠靈活,以應對業務的改變;另一方面,企業用戶面對的是一個變化更為劇烈的IT環境,原本的秩序已經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企業需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從數據中心硬件設備協同工作,到以多種方式管理多個雲資源,再到管理所有具有IoT屬性移動終端的各種問題……

彌合以上各個環節之間的裂縫尚屬強人所難,更何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範疇,已經從雲端延展到了邊緣。因此與軟件時代存在信息孤島一樣,雲時代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依然知易行難。

“只要我們還處在一個異構化的世界,無論是硬件、公有云,還是網絡設備,那就一定需要用到VMware。除非有一天,全世界從筆記本電腦到手機,再到數據中心、服務器,都統一成一家公司的產品,那也許就不需要VMware了。”Sanjay Poonen,VMware首席運營官,一位不喜歡對著PPT做演講,卻總是能夠把故事講得簡潔有力,且生動有趣的人。

Sanjay Poonen是在出席5月9日VMware“邁向數字化之巔”大中華區CIO高峰論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這句話。而他所強調的,正是VMware對於未來技術、產品和自身商業價值的定位:在一個異構的IT世界裡,為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應用環境——這或許能夠為目前企業級用戶數字化轉型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從1998年成立算起,VMware到今年已經經歷了20年。在過去的這20年當中,憑藉虛擬化技術,VMware快速成長為一個年營收達到了80億美元,市值達到了550億美元的領導型企業。而瞭解VMware的人都知道,目前VMware的業務,主要分佈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混合雲和終端用戶的數字化工作空間三個部分。

其中,對數據中心的改造,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是2012年7月,帕特·基爾辛格正式被任命擔任VMware首席執行官後,VMware推出的一項自身技術和產品進階戰略,也就是從VMware的看家本領服務器虛擬化廠商向數據中心虛擬化廠商進階。

“數據中心一般包括計算、存儲、網絡這三個主要的模塊,在此之上,我們再去疊加部署一個管理層。做個比喻,如果數據中心比做是烘烤蛋糕,那麼我們需要的三個基本要素是麵粉、雞蛋和糖,然後也是在上面加上一層去烘烤。”

沿著Sanjay Poonen的比喻,我們可以說,從20年前開始,VMware作為第一個明確提出服務器虛擬化的公司,手中就一直擁有品質相當不錯的麵粉vSphere。而通過2014年發佈的軟件定義存儲產品vSAN,2013年收購Nicira後發佈的網絡虛擬化產品NSX,VMware正式成為行業當中既擁有面粉,又擁有雞蛋和糖的一個廠商。

擁有了麵粉、雞蛋和糖,再加上vRealize作為一個管理層,現在的VMware實際上已經擁有了提供一個完整的、基於超融合基礎架構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能力——在這個VMware所定義的數據中心,用戶只需通過軟件即可完成對底層計算、存儲和網絡功能的構建,並實現對計算、存儲、網絡和應用的管理、調度、運維以及其他複雜的操作。

從而,使得企業級用戶徹底擺脫了來自硬件的限制,無論他們是來自哪個廠商——戴爾、IBM、HP、聯想,或者提供網絡設備的思科。

如果具有了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能力,是在彌合異構硬件之間的鴻溝,解決的是企業級用戶對硬件設備的依賴。那麼,在此基礎上推出的混合雲方案,則是從應用的角度,幫助企業用戶實現從自有數據中心、私有云到公有云的貫通,解決異構的雲應用之間的融合問題。

多雲環境,混合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級用戶對於雲計算技術和服務最常見的方式。而且在短期內,也很難有突破性的改變。

VMware的混合雲戰略就是要通過一個統一的軟件平臺,實現從私有云到公有云的混用,甚至連接所有的公有云平臺為用戶打造一個完全沒有技術和應用壁壘的雲環境——無論提供公有云服務的,是亞馬遜、谷歌,或者阿里巴巴。

於是在過去的兩年當中,VMware不遺餘力地努力從提供IT基礎設施,向雲技術和雲原生態應用方向轉型。

一方面,VMware與各個公有云提供商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包括排名前四的AWS、微軟Azure、谷歌和IBM,都與VMware實現了不同深度的合作。其中,與AWS的合作,是直接通過在AWS的裸機基礎架構中運行VMware SDDC,將VMware的VMware vSphere直接從本地延伸至公有云。

另一方面,在2017年,VMware先後發佈了全新的VMware Cloud Provider、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PKS)和VMware Cloud Services,分別面向合作伙伴、原生應用開發者和終端用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技術和產品,從而希望能夠最大程度激活VMware混合雲解決方案的可用性和拓展性,最終實現為終端企業用戶提供一個集運維、自動化、安全性和監管等方面功能在內的、面向多雲系統的雲管理平臺,使得終端用戶能夠在公有云之間、公有云與本地環境之間,實現網絡和安全的一致性。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往前發展,我們已經很難明確傳統數據中心的邊界。加上未來會有跟多的應用會向物聯網、邊緣計算上發展,這也是跟傳統數據中心的定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VMware大中華區戰略發展副總裁李映博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智能移動設備的出現,企業的IT外延在不斷擴展當中,企業級用戶對於IT架構的延展性要求是顯而易見的。因此,VMware所提出的數字化工作空間,“目的是打造成一個不再以傳統數據中心為邊界、真正屬於用戶的數字化轉型的賦能平臺,或者叫做數字化平臺。我覺得這是跟原來傳統數據中心的邊界完全不一樣的。”

而從VMware制定的“any cloud,any application,any device”的戰略來理解,Workspace ONE實際上是為企業級終端用戶提供了一個從邊緣到雲端,再從應用、雲端直達用戶終端設備的業務通路。這不僅實現了以一個統一的移動管理平臺,來管理員工的所有終端設備的目的,而且也為企業提供一個應用的發佈和應用安全的平臺。

至此, VMware目前的產品和服務,橫向上已經遍佈在企業級用戶從數據中心、私有云平臺一直到跨雲的公有云服務的各個異構IT架構上;從縱向看,對企業業務的滲透從數據中心到用戶終端,從雲端到邊緣。正在或者已經能夠幫助企業級用戶實現從數據中心、混合雲和數字化終端各個環節的融合,並將其統一在VMware的應用環境當中。從而為企業解決掉技術層面的數字化轉型問題,為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

“我不喜歡彎道超車這種說法,聽起來就比較危險。我更喜歡孫子兵法說的,以正合,以奇勝。”VMware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郭尊華在演講當中強調,對於企業來講,把以往所有的IT投資都推倒重來,是很難下決心的。但是,與其等待更穩妥有效的方式,不如通過有效的方式,把目前的基礎架構升級成數字化平臺,數字業務的創新平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定不是一己之力能完成,要藉助外界的力量。VMware要做的,就是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組織者、推動者和使能者。”郭尊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