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強人的「創業夢」

紅網時刻婁底8月21日訊(通訊員 王玖華)田裡稻花飄香,果園碩果累累,山上樹木蔥蔥,水塘鴨歡魚躍……初秋時節,走進雙峰縣青樹坪鎮黃田村黃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幅田園美景的豐收畫卷撲面而來。

我的願望是不荒一丘田

“每天5點鐘起床,圍著基地轉一轉,到農戶家坐一坐,再到茶廠看一看,一天就是這麼度過的”。8月12日,頭戴草帽的龍群林,邊擦汗水邊指著基地介紹:整個基地流轉土地800多畝,共有3座壠5個排,由養殖、種植2大產業組成,其中,有400多畝水稻,120畝百香果,100多畝桑葚果,200多畝蛋白桑,96畝湘蓮,15口山塘,全村沒有荒棄一寸地,田與田之間,都設了排水渠和機耕道,田渠相連、田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2017年,2000多人的黃田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貧困戶大都脫貧出列了。

現年58歲的龍群林,出生於青樹坪鎮黃田村,共有6姐妹,她排行老大,從懂事起就幫著父母做家務,掙工分,15歲時就是家裡的“頂樑柱”,犁田、耙田等技術活樣樣做得精;插田、扮禾、治蟲、扛打稻機等苦活累活件件拿得下,一點也不比男子漢差。從小學到高中,就是這麼邊掙工分邊讀書。1980年20歲時與在吳灣食品站工作的丈夫結婚,她到食品站做臨時工,煮飯搞衛生,邊打工邊哺育3個女兒。1986年單位改制,丈夫下崗,面對生活困境,性格倔強的她就幹起了收廢品、理髮這一行,勉強維持一家生計。1995年東拼西借買了二弄地,建起了招待所。1999年辦歌廳,2007年歌廳改為茶館,直至現在。雖說生意比以往清淡,但每年茶館也有10多萬元收入,3個女兒都有家有業,自己安度晚年綽綽有餘了。

“為何有清福不享?”面對筆者的好奇,她笑著解釋:“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經商20多年,儲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看到黃田村部分田地荒廢了,覺得可惜,決心為家鄉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盡一份力。2015年3月,與人合夥辦起了黃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哪知好景不長,僅僅幹了半年,錢花光了,加上無資金來源,他們都打退堂鼓了,一個好端端的合作社就這麼草草地解體了。”

“霸蠻”女人幹出“霸蠻”事

2016年初,鎮、村領導多次找她談話,要她帶起這個頭,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可當接手時,她傻眼了:“2015年,合作社全年種植的糧食收入只有42萬多元,而支付的民工工資、土地租金、肥料農藥等開支就達100萬元,兩抵虧損60萬元。”說到當時的情景,龍群林記憶猶深。既然領導信任,就要挑起這付重擔。她牙一咬,把自己積蓄的所有“家底”拿出來,當場付清所有欠款。4年來,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墾複耕地、修路治水、建果桑基地、搞養殖種植、辦蛋白桑茶廠,幹得紅紅火火。

2017年,縣裡推行的蛋白桑扶貧項目落戶該村,具有市場意識和經濟頭腦的她,抓住這個機遇,利用排上旱田,種植蛋白桑200畝。通過探索努力,終於成功研製了蛋白桑健康長壽茶,併成立“龍鳴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還扶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6人,合理安置到基地和茶廠上班,人人有事做,個個有錢賺。

“龍經理是個好人。”該村53歲的李宜英說,“2016年3月16日,丈夫因病去世時,家裡一貧如洗。她帶頭募捐5000多元辦喪事。又把我安排在基地幹活,每月領取2000元的工資。”“是呀,我家沒少沾她的光呢。”正在桑葚基地挖花生的貧困戶李興發大發感慨,“我60歲,身體不好,老婆是個殘疾人,是龍經理把我放在茶廠上班,她在基地做事,一年下來,有1萬多元的收入,貧困戶變身脫貧戶了。”“龍經理太‘霸蠻’了,記得2017年3月,復墾荒廢10多年的江子塘排上田時,指揮挖機清除雜木雜草,從中午1時幹到晚上8時,整整7個小時才回家,飯也沒吃,就躺在沙發上睡了。”73歲的陳大爺欽佩地說。“她蠻勁上來,10頭牛也拉不回。”村婦女主任李喜榮說,“2016年9月打古塘大井時,自籌資金10多萬元,打了50多米深,前後個多月連軸轉,皮膚黑了,人也瘦了,女兒、女婿都心痛。”

“貧困戶脫貧了,她卻變窮了”。為了使產業做大做強,她2017年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在縣農商銀行借貸160萬元,現每個月還貸利息是1萬多元,還不包括向親朋好友借來的100多萬元。2017年6月,遭遇特大暴雨,造成水稻、果園、泥鰍等產業直接經濟損失50多萬元;3年來共用挖機墾複荒地114.5畝,耗去資金40多萬元。“但只要荒地變綠地,土地生黃金,鄉親們富裕了,再苦再累也值了。”龍群林目光中透出堅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