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網際網路、新零售之後,下一個能成爲「首富」的風口在哪

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榜上有名的中國人有不少,很多人都被冠以“中國首富”的名頭,無論是靠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還是靠搜索引擎出身的李彥宏,亦或是靠新零售崛起的馬雲,無一不詮釋了“風口”的重要性。那麼,繼地產、互聯網、新零售之後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地產、互聯網、新零售之後,下一個能成為“首富”的風口在哪

可以複製的經濟模式

李嘉誠與李兆基,長江實業和新鴻基地產的成功,是地產行業的“先驅”,讓幾十年後的現在,地產行業仍然處於巔峰。面對暴利發家,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地踏入了房地產行業這個“磨盤”裡摸爬滾打,踩著無數人的屍體,終於有那麼一部分人站在了行業的最頂端,恆大集團的許家印,萬達集團的王健林,碧桂園的楊惠妍,輪流坐著中國首富的交椅。

1998年,谷歌公司在美國成立,被稱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同時期的中國,互聯網才剛剛興起,搜索引擎還處於正在摸索的階段,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繼張朝陽1998年成立搜狐之後,於2000年成立了百度公司,主營互聯網搜索引擎。短短時間內,百度成功超越搜狐,成為了國內第一搜索引擎,李彥宏更是於2011年以94億美元成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的中國大陸首富,2012年3月8日以102億美元身家列2012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86位,第二次成為大陸首富,更是被《福布斯》連續三年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後,搜索引擎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王小川的搜狗,周鴻禕的360,相繼投入搜索引擎行業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1999年,馬雲率18羅漢成立了阿里巴巴,主攻互聯網貿易批發,同年10月,阿里巴巴融資500萬美元,2000年一月,阿里巴巴再次融資2000萬美元。2003年,馬雲再次創建了淘寶,新零售的時代就此開啟。而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於2004年才成立了京東商場的前身,“京東多媒體網”。淘寶網和京東商城的成功讓很多人又嗅到了魚腥味,張近東於2005年創建了蘇寧易購,洪曉波和沈亞也在2008年聯合成立了唯品會。互聯網零售的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地產、互聯網、新零售行業的案例告訴我們:這種成功的經濟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可是資本的蛋糕總有被瓜分完的時候,而這個時候,新的“風口”在哪兒呢?

地產、互聯網、新零售之後,下一個能成為“首富”的風口在哪

不斷創新的新經濟模式

市場的蛋糕就這麼大,面對已經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資產巨鱷,尋求其他賺錢的新商業模式就成為了很多人的探索目標,可以預料到,這種盲目的探索,有成功就會有失敗。

電商“新零售”的興起帶動了另一行業的高速發展,這個行業就是快遞行業。早在1993年,順豐的創始人王衛就在順德市(2003年1月8日,順德併入佛山,撤縣級市設佛山市順德區。)成立了順豐公司,更是在1996年大陸首家提供中國、香港快運服務的公司。之後,隨著互聯網零售業的高速發展,順豐更是促進了快遞業的發展勢頭,創始人王衛也憑藉大份額的市場蛋糕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

有成功就會有迷茫和失敗。2010年颳起的共享經濟風,又帶來了一種新的經濟模式,2014年,以戴威為首的幾名北大畢業生創立了OFO,致力解決大學校園出行的問題,共享經濟模式取得了大跨步的發展。2016年,OFO與摩拜相繼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共享經濟模式一時間被衝上了風口浪尖。2017年,共享單車更是井噴似的發展起來。酷騎單車創始人高唯偉於2016年底創立了酷騎單車,吸納了大量資本的投入,可僅僅運營了一年時間,酷騎單車就宣佈破產,更是欠下了大量的用戶押金至今未退,而摩拜和OFO也至今仍未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共享經濟模式開始走向下坡路,甚至有人預料共享經濟早晚崩盤。

地產、互聯網、新零售之後,下一個能成為“首富”的風口在哪

繼地產、互聯網、新零售之後,下一個“首富”的風口在哪裡?

市場的份額是有限的,對於地產行業來說,一二線城市的大蛋糕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三四線城市,而面對這些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本的巨鱷,一般人顯然是搶不到這些大鱷嘴邊的蛋糕。互聯網行業更是多種多樣,搜索引擎、遊戲、互動、社交工具,市場份額也是被佔據了絕大部分,常人同樣難以插手。互聯網新零售也同樣如此,淘寶、京東就佔據了市場上百分之80的份額,剩下的還要面對無數聞腥而上的人的爭搶。

如今,最靠譜的就是尋找新的“風口”了。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下一個“風口”究竟會是什麼呢?醫療、糧食、還是其他新的東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