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國不關注這些新動態,入境時可能要惹大麻煩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無論是出國留學、商務洽談,還是探親訪友、旅遊觀光,順利入境都是計劃得以落實的基本前提;入境時受阻,嚴重的可能影響整個行程。

近期,一些國家的入境政策發生變化,引起廣泛關注;也有國家對以往政策加強執行,令不少習慣不良的入境者“中招”。

趕快隨小僑一起看看,這些最新變化和典型案例,是否就與你息息相關?

入境美國被問老師姓名?

中國留學生感慨審查趨嚴

開學季臨近,各留學國家的主要機場也正迎來越來越多的返校學生。

不過,在美國洛杉磯機場,不少中國留學生髮現,一個暑假回來,再次入境美國時竟然有點“不一樣”:相比過去,過關等候時間更長,面談環節更加嚴格。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幾天前,就讀於南加州大學的小張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入境時除了被問及就讀學校、所學專業等例行問題外,竟然還被問到最喜歡的課程及授課老師名字,以及新學期的時間表。

搭乘同一航班的數位旅客也被攔下做第二輪檢查。不少人顯然從未有過此種經歷,回答詢問時頗為緊張。在小張看來,整體而言,當天大多數人入境花費的時間,普遍比以往更久。

就讀於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持有美國綠卡的小李同樣遭遇盤查。在回答了諸如“具體哪天返回中國”“待了多久”等常規問題後,被邊檢人員得知回國是為了陪伴女友,小李又不得不面對有關女友的連環提問。

他認為,邊檢這次的詢問堪稱事無鉅細,幸好他逐一冷靜回應,否則可能就要被請進小黑屋。“在美國留學多年,每次進出都比較順利,唯獨這次格外嚴格。”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小僑說幾句

最近幾月以來,關於美國入境審查趨嚴的情況,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新報道。

總體看來,這一趨勢不可避免,且只會更加嚴苛。

為避免入境受阻,小僑建議,一方面,入境前有必要做更充足的準備,既包括瞭解違禁品常識、想好例行問題的妥善回答等,也包括更充分的 “心理建設”,如將小黑屋等以往並不常見的情形考慮在內,以免真正遇到時因意外而手足無措、答非所問,給自己招引更大麻煩。

另一方面,在規劃行程安排時,也應留出更多時間,避免因入境延誤影響後續計劃。

加拿大入境添新規

生物識別成必須

對於中國旅客來說,從今年12月31日開始,想要順利入境加拿大,又多了生物識別這一必檢項目。

具體說來,在申請加拿大各類簽證時,申請人需要提供指紋及照片這兩種個人生物識別數據,而在入境環節,須先在大型機場的自助檢查亭驗證指紋、確認照片,然後在亭內的屏幕上申報,方可進入後續流程。

請注意,上述操作相當重要。如有意逃避檢查,則可能被視為冒用簽證的“問題人士”,除嚴格盤問外還將面臨其他處罰。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另據瞭解,凡年齡在14至79歲之間者,都需要提供生物識別數據,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除外。

今年7月31日,這一規定已對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申請人生效,而亞太地區及美洲的申請人,則將於12月31日開始執行這一操作。

小僑說幾句

從已施行國家的實例看來,提供生物識別數據的過程並不複雜,通常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

不過,申請人須支付相應費用,個人為85加元,以家庭為單位共同申請則需要170加元。

在小僑看來,相比於這些投入,生物識別所帶來的好處無疑更加可觀:在恐怖襲擊、惡性犯罪事件頻發的當下,多一些安全手段,將已知罪犯,以及妄圖借偽造、竊取他人身份入境的不法之徒攔阻在國境之外,在此居住、工作、學習時就能多一份心安。

懷疑“濫用”商務簽證

中國男子先關監獄後遣返

持有商務簽證,就意味著可以在目的國從事所有與商業有關的行為?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只能給出模稜兩可的答案。

來自上海的張先生就是如此。今年3月,他從上海到美國底特律的公司總部出差,因為不是長期工作,所以只申請了商務簽證;入境時被官員問及來美目的,他回答是培訓,順利入境。

居留期滿前,張先生回到上海,沒留下任何不良記錄。一個月後,他再次前往底特律,沒想到這一次卻惹上大麻煩。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邊檢人員認為,張先生頻繁入境美國,不像培訓,反而更像來工作。在小黑屋進一步盤問時,張先生堅決否認,還拿出邀請函等文件,但都沒得到對方的認可。

無奈之下,張先生找來美國公司負責接待的白人助理,本想讓他幫忙作證,誰知對方卻根本不瞭解實際情況,告訴官員:他(張先生)就是來工作的。

至此已毫無扭轉餘地。張先生先在監獄過了一晚,次日被送上飛機遣返回國。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小僑說幾句

且不論真相究竟如何、張先生是否被“冤枉”,簽證濫用現象一直以來廣泛存在。

持商務/旅行簽證來美工作,憑十年簽證長期居住……有人明知故犯,想借其他簽證實現不法意圖;有人嫌申請對應簽證門檻較高,轉而用容易申請的簽證“走捷徑”;有人單純是常識匱乏,不瞭解簽證類別規定的行為界限。

無論歸屬哪類,小僑都建議大家儘快予以重視。有跡象顯示,包括美國在內,不少西方國家正再度加強對簽證濫用現象的審查,並給予相應處罰,輕則撤銷簽證、遣返回國,重則數年禁入甚至終身禁入。

一個投機取巧的行為,換來如此嚴重後果,是否值得?相信大家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素材來源:美國《世界日報》 加國無憂 英國華聞網 中國新聞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