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你的付出真的是愛嗎?還是自我感動?

你以為把你全部的“香蕉”給我,我就開心了嗎?

可我其實想要的是蘋果。

其實你不是真的為我好,你只是愛上了為我付出的感覺。

你這不是愛,是對愛的玷汙。

小葵花說

最近,一檔名為《我家那小子》的真人綜藝節目瘋狂上熱搜。

其中,朱雨辰的媽媽更是穩居熱搜前十名。

一個以整個生命為兒子奉獻作為終生信仰的媽媽,她的所作所為已經到達讓人有些難以理解的地步了。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當朱雨辰的媽媽說到,自己比兩個菲傭還厲害的時候,她整個面部表情是很生動的,而且整個人手舞足蹈的。

朱雨辰其實今年都已經39歲了,是一個有著相當社會經驗的成年人了。

但他媽媽竟然還害怕兒子無法照顧自己衣食住行,強行跟著兒子進劇組拍戲,每天從凌晨四點開始為兒子準備梨汁、午飯、晚飯等等一切。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當朱雨辰親手做了一頓飯給媽媽吃時,他媽媽第一時間反應的是愧疚,認為是孩子經歷了些不好的遭遇,才會自己煮飯。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她是感到自豪的,她同時也認為孩子是喜歡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很明顯她的愛讓朱雨辰感到了壓力和不適,而且這樣的愛已經到達了一種畸形的地步。

朱雨辰為了反抗他媽媽,他做了無數次努力。

例如:

小時候媽媽逼著他學鋼琴,他選擇了用自殘去拒絕;

為了能離開家,選擇報讀了北京的學校,但後來媽媽還是粘著他去了;

把媽媽做的飯倒掉,希望以此讓媽媽放棄這個想法;

...

可這些,全部無效。

她媽媽甚至連他的情感都要干涉,遇到不喜歡的“兒媳婦”,就會出手干預或破壞。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這真的是感動天地的“愛”嗎?

其實,可能只不過是她的自我感動罷了。

1

“我的眼裡”

從關係心理學的角度去看,一般管不好自己事情的人,更熱衷於管別人的事情,因為那樣才能體會到存在的價值。

朱雨辰和他媽媽之間的關係,就類似上述所說的樣子。

在戀愛關係中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談戀愛,其實是在完成一個我們自己設計的行為藝術。

說白了,你沒有和別人談戀愛,你只是愛上了戀愛的感覺,你愛上了做談戀愛這件事情的自己而已。

某次,在某大樓前看到一男手捧玫瑰等人。一對男女出來,鮮花男迎上去,幾句話後開始動手,先打那女的一耳光,再與男人糾纏動手。後來搞清了事情原委:

鮮花男曾與這個女生為同事,鮮花男喜歡她,而女生一直婉言謝絕,鮮花男不斷糾纏,以致女生不敢一人下班,遂找一男同學護駕。鮮花男屢勸不止,自認為對女孩子是真愛,痴心不改,並日日守候,終於發生衝突。

鮮花男真的愛那個女孩子嗎?

看下此故事在鮮花男心中的演繹:我愛的女人,我要追求到底,只要她不結婚,我就有權利。

而女孩子的心理版本:這人很討厭,我已經說了這樣了,還糾纏我,我很害怕。

看來,鮮花男的行為藝術叫:我的眼裡只有你。並且,他一定愛上了那個“痴情情聖”的自己了。別人的拒絕,其實是讓他“現實照進夢想”。

這樣落地的感覺,會被他自我評價為“我不值得被愛”。

這樣的體會,是何等痛苦。

所以,他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繼續。如果有人打破他的夢想,那就是敵人。哪怕那個人是他“愛”得一塌糊塗的女孩子,他也照樣攻擊。

而那樣的愛情故事總要演繹得很唯美,不感天動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談過戀愛了。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2

感動自己,控制別人

人和人的關係要有“我”有“你”,而多少人的關係中都是“我”與“他/她”呢?

我要的只是一個蘋果,但你給我一車香蕉,我該感激嗎?

是的,你認為的我其實是“你心裡的那個“他/她”,你去滿足和愛的是那個人,不是我,因為你根本連我的需要都不知道。

這是你的行為藝術。

我們的父母總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養育我們,那是他們的行為藝術:我要做個好父母。

就正如朱雨辰的媽媽一樣。

所以,他們開始一切都付出給我們。

我們接受還好,但是一旦我們提出我們自己的需要,那就是逆天:“你怎麼會要那樣呢?”

所以,孝順文化屹立不倒,一直被推崇。

總見這樣新聞,孩子集體為父母洗腳,稱為是“感恩”教育。

發明這樣方式的人實在是腦殘。

總認為別人的思維與他/她是一樣的,他/她理解的關係是這樣,所以也就認為別人也是如此;

他/她突然靈光閃現,發現這個設想可以解決他/她內心的愧疚與無奈,並且能感動自己。

39歲男人的控訴:媽媽,放過我的後半生

胡慎之心理

於是有了一點權利後,開始就強加給別人,利用權威給孩子洗腦。

本來教育以人為本,反而

稱為他/她演繹“孝子”行為藝術的土壤,還讓那麼多人陪他/她一起演繹。

研究關係多年,我總結出一句話:不以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為前提的為別人好,那都是“耍流氓”式的行為藝術。

朱雨辰的媽媽就是如此,借用“愛”的名義逼迫兒子接受她的所作所為,還想控制他全部人生選擇,卻還在一邊感動自己能如此深“愛”兒子。

只想感動自己,並控制他人,這種模式下說“愛”這個字,那是對愛的玷汙。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