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意識到了父親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媽媽希望爸爸除了做到在外賺錢養家外,也能投入一部分的時間精力在孩子身上。甚至有些職場媽媽不願迴歸家庭,更鐘情事業的成就,想要家裡的男人做超級奶爸。

關於爸爸帶孩子的方式,網上流傳著許多搞笑的圖片,有一個題目叫,“千萬不要讓男人帶孩子,這是親生的嗎?”

有的爸爸把孩子當練臂力的工具。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有的爸爸把孩子當玩具一樣玩耍。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有的爸爸拎著孩子散步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也許旁人看了這些圖片會覺得好笑,但如果親媽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樣對待,肯定心疼的肉都掉了。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01

一方面媽媽渴望爸爸迴歸家庭,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媽媽對爸爸是否能照顧好嬰兒持不信任的態度。

媽媽們想要爸爸們做到像媽媽們那樣細心,耐心,可能很難,估計大部分的男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沒辦法,男女除了構造的不同,還有分工等方面的差別。

有一位朋友,中年得女。

夫妻倆是丁克,他們不喜歡孩子,也不想要孩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懷孕了。於是,夫妻倆商量後決定:把這個孩子生下來。

妻子的工作非常忙,沒辦法做全職媽媽,更想做一位職業女性。爸爸呢?開始做一位真正的超級奶爸,翻開他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他跟女兒之間的互動。

大家能看到,這位爸爸繼承了媽媽的很多功能,而媽媽更像是一位“爸爸”,肩負起了養育家庭的責任。

談到這,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

因家庭變故的原因,大兒子從4歲的時候就由我一個人帶大。

很多人見了我,會覺得我這個爸爸特別細心,給孩子買鞋子,買襪子,做飯給他吃,洗洗刷刷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我扮演了像媽媽一樣的爸爸的角色。

既要做爸爸,又要做媽媽,一個人兼具兩個人的角色和功能,辛苦是一定的。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發現他身上有一些特質,特別有趣。

他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的孩子,這種細膩體現在他對待身邊人的感受上。我們之間發生過很多難忘的互動,他8歲的時候,我工作特別辛苦,哄他睡覺,他閉上了眼睛,我跟他聊天。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盡量陪他一會。

我跟他談到工作上的辛苦時,有一些傷感,他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共情能力,他拍拍我說,“爸爸,沒事的。”

那一刻,我心裡很暖,很感動。

所以,在媽媽呼籲爸爸迴歸到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中來的同時,不要太過於強迫爸爸去完成媽媽的功能。

俗話說,“物極必反”,過度了,就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了。有可能好事也變成了壞事。畢竟,爸爸和媽媽是不同的。

02

有些家庭的孩子,是媽媽一手帶大的,爸爸很少參與其中。

他們發現,孩子的性格不太主動,不太樂觀,不太外向,遇到問題時,有一些退縮,靦腆和害羞。有的孩子走極端,攻擊性表現的非常強,對規則的認同感弱。因此,這類孩子在別人眼中是特別頑皮,不服管教的。

孩子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子?

在這裡面,跟父親的功能缺失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父親有四個最主要的功能,即供養(提供孩子健康成長的物質需要),護幼(受到外界的傷害時,保護孩子),訓導(樹立規則意識),傳道(傳遞價值觀給孩子)。因此,孩子缺少規則感,跟父親有很大的關係。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我在我兩個孩子5歲的時候,都跟他們討論過:作為爸爸,我對你們的要求不高,只要做到這 3點,其它的事我不會懲罰你或責怪你,我們之間能很好的相處。

這3點是:

第一,尊重別人。

別人的含義是,除你以外都是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同學,朋友。

尊重別人代表著,你不能無緣無故的對別人發脾氣,不理睬別人,鄙視別人,攻擊別人。你有權利去選擇你的朋友,但你一定要尊重他們。

第二,為你自己承諾的事情負責。

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是每個成年人應該做的事情。

若一個人無法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負責任,那麼,我相信,他去從事一些社會活動,在跟人們交往的時候,去發展自己事業的時候,無法做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我一直認為,自我負責是很重要的特質。

從某一個層面來說,成年的標誌就是為自我負責。

從法律上來講,一個成年人要為自己承擔民事,刑事責任。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為自己負責,就是不把屬於自己的所有事情推到別人身上。

第三,不撒謊。

對自己真誠,對他人真誠是一個很好的品質。

相對來說,對自己真誠的人更能被別人真誠地對待。相反,一個經常撒謊的人,容易經常懷疑所有的人都是撒謊的,這會導致人際關係上產生一些問題。

家長給到孩子一個不撒謊的理由,這樣,我們不會苛刻的對待我們的孩子。

自我感覺,我對我的孩子還是蠻寬容的。不管發生什麼事,有什麼樣的後果,中間出現了怎樣的失誤,我都能很好地接受他們。只要這些錯誤,不是他們主觀上故意犯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錯誤,我們稱之為試錯。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試錯的機會,尤其是孩子。

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允許自己犯錯的人,多半也不會允許別人犯錯。這樣,他會很辛苦,他身旁的人也會很辛苦。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一定會用到對待別人身上。

我跟孩子說這三點,也是在間接地傳遞給他們價值觀,告訴他們怎樣與人相處。只要我的孩子做到這三點,其它的很多事情,我都不會責怪他們,懲罰他們。

03

我認為,父親傳遞給孩子在有序的規則下競爭,很重要。

現在社會,講誠信的人越來越少,而且,缺少在有序的環境中競爭的勇氣。

這跟父親沒有給孩子建立一個比較有序的競爭規則有關係。

有序的競爭規則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的小兒子,在他7歲生日那年,邀請了班上的很多小朋友參加他的生日聚會。

他班上有一位小朋友,平時愛惹別的同學,兒子非常不喜歡他,所以,沒邀請他。

生日那天,兒子沒邀請那位小朋友,但是那位小朋友還是過來了。

兒子拼命地不想讓那位小朋友來參加他的生日聚會,在一邊非常憤怒地把那個小朋友推開。

在場的有很多小朋友,包括小朋友們的家長。

我意識到,可能他們在學校裡有過一些衝突,我認為我有必要去保護我孩子的感受。

我做了一個決定,跟對方的媽媽商量,“如果語言沒辦法解決的話,那就不如叫他們打一架。誰打贏了,就聽誰的,但是不允許打臉。”

兩位小朋友當著眾人的面,打了一架,最後勝負未分。

打架沒辦法決定輸贏,我就提出掰手腕,三局兩勝,誰贏誰來處理這件事。

結果,我兒子贏了。

我問他,“怎樣處理這件事?”

他說:“蛋糕可以吃,但從此以後,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過了兩天,他們又成了朋友,而且,那位小朋友跟我家孩子的關係更親密了,惹別的小孩子的行為也收斂了很多。

我這樣做,既保護了我兒子的感受,同時也傳遞給了他價值觀: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下,去公平的競爭。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去維護自己的感受,但必須是在有序的競爭環境下。

我自認為,父親的角色做的還不錯。因為我的父性功能比較完整。

我希望我的兩個孩子都能更自信一點。

相比小兒子,大兒子的情感更細膩一點,以前,他經常說:“哎呀,這個可能做不到,我可能做不到。”

因此,在他初中畢業的時候,我跟他一起去爬了一次非常艱難的山。7天時間,風餐露宿,沒有手機,四周山林。當我們登陸到海拔約5500米的一個埡口位置時,我看到了他眼睛裡有一個非常堅定的自信的眼神。

在沒走到那個埡口之前,每走一步,他都說,“哎呀,快不行了,我堅持不住了。”走到第四天,過了埡口的時候,他變成了非常自信的孩子,而且,這種自信延續到了他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

他中考的成績,他不是特別滿意,那刻,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在這過程中,我也是在傳遞一些有序的競爭和價值觀給他們。如何去處理一些事情,遇到挫折怎麼辦?等等,這些對他的生命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些東西是媽媽不能給到孩子,只有父親能給到的。

承認吧,有些功能你無法代替“他”

胡慎之心理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