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路」新」馬甲」 區塊鏈成火熱」鏈情」下的資本狂歡

來自: 經濟參考報

一場區塊鏈風暴正在席捲中國:食品安全、證據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這些複雜的領域似乎都因為區塊鏈的嵌入,而一夜之間獲得了全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創業團隊躍躍欲試,“區塊鏈+”項目如雨後春筍,資本市場迎來新一輪狂歡……

然而,時髦的科技概念在一些人手中卻成為斂財旗號。《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區塊鏈行業十分火爆,集資詐騙案件時有發生,不少投機者甚至上市公司都來“蹭熱點”,投資者需要擦亮雙眼,行業亟待去偽存真、迴歸應用。

老“套路”穿新“馬甲” 相關訴訟糾紛近600起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區塊鏈”“虛擬貨幣”為關鍵詞檢索發現,從2017年至今,相關訴訟糾紛已經接近600起,廣東、浙江、北京等地較為集中。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佈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很多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許以高額回報,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今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數千名投資者被騙資金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

警方調查發現,在部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虛擬貨幣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操作實現價格漲跌。在吸引大量投資人“入場”後,不法分子通過惡意操縱虛擬貨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虛擬貨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

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以“區塊鏈”為幌子發展會員、下線,既對受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又對正常的“區塊鏈”研究、應用帶來負面影響。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獲一起打著“區塊鏈”概念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涉案資金達8600餘萬元。

打著“區塊鏈”旗號的集資詐騙、傳銷案件為何屢屢發生?在部分機構的炒作下,比特幣“暴富神話”充滿誘惑,“區塊鏈”概念被炒作成為“網紅”。一些“高大上”的區塊鏈講座穿梭於城市之間,吸引不少持獵奇和求富心態的民眾參與。不少投資者還沒有搞清楚“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就急於“上車”,渴望一夜暴富,投入大筆資金。

一些人則是抱著“搏一把”的投機心態,甚至有人明知是騙局,仍想在騙局崩盤前“賺一把就走”,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黴是“最後接盤的那個”。公安部門介紹,不少案件打著區塊鏈旗號,行傳銷詐騙之實,其實是老“套路”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佈公告,將ICO定性為“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隨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發佈提示,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然而,相關的投融資活動並未銷聲匿跡。火幣網、OKCoin等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雖然停止人民幣與虛擬貨幣的兌換交易,但他們將業務從境內轉移到海外,將交易從場內轉移到場外,繼續向境內投資者提供數字貨幣交易服務。

蹭熱點談“鏈愛” “忽悠式公告”炒作股價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極端案例下,區塊鏈成為集資、傳銷詐騙的斂財旗號,更多時候則是“搭便車”的投機者利用時髦概念渾水摸魚、蹭熱點。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披露有關區塊鏈的“忽悠式公告”,談起了“鏈愛”,投資者需要擦亮雙眼。

今年1月11日,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中南建設,公佈了自己和區塊鏈的跨界“鏈情”,披露了一則公司投資區塊鏈項目進展的公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行業的“鏈愛”迅速引起監管部門警惕,隨後,在深交所監管要求下,中南建設停牌核查。

1月15日,中南建設對前述發佈的不完整信息披露內容打了補丁,補充更正了出資比例、項目進展、行業地位等多項內容。公司在補充公告中稱,區塊鏈技術產業運用目前處於初級階段,其發展還受制於應用場景、傳統觀念、資源以及進一步技術研發等因素的影響,在一些行業的成功應用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風險。

中南建設補充公告還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區塊鏈項目投資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收益,預計2018年度及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對公司經營成果、財務數據構成重大影響。

由於中南建設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違規情形,深交所隨後對其發送監管函,要求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吸取教訓,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至今,深市有54家公司披露與區塊鏈、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等熱點概念有關的信息,其中涉及區塊鏈概念公司30家,少數上市公司有實際投入,但投入金額普遍不高,其餘均停留在前期階段未有實質進展,公司借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意圖明顯。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今年5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稱,一些區塊鏈應用項目存在不切實際的宣傳和炒作,使得市場估值偏離基本價值或者被賦予過高的期望。此外,還有一些項目從本質上並沒有真正利用區塊鏈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獲得了與實際價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有的項目的所謂創新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需求,完全是投機行為。

萬向控股集團此前投資了一些區塊鏈創業項目,副董事長肖風告訴記者,近段時間以來,每天都有人帶著區塊鏈技術白皮書來融資,但是有的項目根本就不需要區塊鏈,僅僅是蹭個熱點。“大概有80%的項目都是不靠譜的,甚至多問幾下創業者就連自己白皮書裡寫的是什麼都太不懂了。”

深圳市銀鏈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為一家從事農產品交易的企業開發了一套供應鏈金融的區塊鏈應用項目,但是在推廣的過程中發現,幾乎沒有銀行願意接入他們的項目,該公司最後只好放棄使用區塊鏈進行供應鏈管理。

銀鏈科技首席執行官申屠青春說,區塊鏈本身帶來了信任,但是誰來推動區塊鏈應用,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業龍頭企業才有能力推動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其他機構囿於公信力難以成為區塊鏈落地的“推手”,多數可能成為“炮灰”。

“幣圈”降溫“鏈圈”加速 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區塊鏈的投資價值究竟有多大?一些業內人士對此保持謹慎的態度,認為要區分“鏈圈”與“幣圈”,不少“鏈圈”創業者關注區塊鏈應用研發,而“幣圈”若與虛擬貨幣相聯繫,投資者則需要謹慎對待。

“在‘幣圈’中,一定程度存在泡沫、甚至集資欺詐。”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夠對現有的信任機制起到一定程度的優化作用,其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仍有待觀察。

據專家介紹,近來“區塊鏈”類詐騙案件頻發,不法分子常以“投資虛擬貨幣週期短、收益高、風險低”為藉口,騙取用戶信任並誘使其轉賬進行投資。同時,他們還隱藏網站域名和各種聯繫方式,使受騙者無法驗證公司資質,因而輕信詐騙套路。

面對潛在的詐騙危機,老百姓如何避免上當受騙?曾光建議,一方面應客觀理性看待區塊鏈的價值,不要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尤其要避免盲目、從眾的投資心態;另一方面,遇到區塊鏈相關的投資項目時,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輕易向個人賬戶轉賬,務必通過官方渠道驗證其公司信息,以防輕信虛假投資騙局。

事實上,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誤區正在得到澄清,去偽存真、迴歸應用逐漸成為區塊鏈行業的共識。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說,區塊鏈和ICO融資是兩碼事,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於建立信任,而ICO僅僅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來實現發行代幣的激勵機制而已,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7月19日,在北京舉辦的“鏈向未來·全球區塊鏈應用價值峰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區塊鏈技術為政府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產品溯源、傳媒版權認證等提供更多解決思路,在瞭解其暫時短板時,不妨用開放態度關注這一技術。

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表示,區塊鏈技術承載的延伸意義已經遠超加密貨幣這個範疇,它可以在沒有權威機構介入下,讓未曾相識的合作雙方也能互相信任。這種被通俗理解為“分佈式記賬”的技術,因可建立互信的技術機制,能處理許多原本由中介機構代理的交易,進而削減交易成本。

劉權認為,區塊鏈技術還為信息防偽和數據追蹤提供了革命手段,區塊鏈中的數據區塊順序相連構成數據鏈條,可防止人為篡改時間,並追溯以往時間信息;區塊鏈技術的加密算法以及電子簽名應用等,還能很好地解決信息保護和授權訪問問題;慈善款和補貼被挪用等問題,都會因區塊鏈技術應用而減少,因為利用該技術的可編程特性,在資產轉移的同時嵌入一段代碼,可規定資產未來的用途範圍,防止挪用。

越來越多國家也開始對區塊鏈技術產生興趣。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目前包括美國、印度、日本、德國等全球20多個國家政府專門立項研究區塊鏈技術,或成立相關研究機構。

隨著我國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幣圈”的降溫正在給“鏈圈”帶來發展機遇,以BAT為代表的大企業積極佈局,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區塊鏈應用開始落地,信息溯源、金融交易、法律存證是目前區塊鏈應用的主要方向。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產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26個品牌奶粉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未來,這樣的技術手段還將覆蓋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約3700個商品類別。此外,螞蟻金服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也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實現善款來源和去向可追溯。截至2018年1月18日,共有2100萬人次向831個公益項目捐贈,捐贈金額達3.67億元。

資產生成鏈條長、信息真實性存疑是資產證券化長期面臨的問題。2017年7月,百度發佈了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將融資企業、信託、律所、投資人等全鏈條納入區塊鏈網絡。“百度-長安新生”汽車貸款成為首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基於區塊鏈的私募產品。

區塊鏈技術的存證功能在法律領域也開始發揮獨特的作用。騰訊牽頭成立的微眾銀行與廣州仲裁委員會共同將貸款合同要素保存在區塊鏈上,一旦出現貸款逾期等爭議,仲裁機構可以依據區塊鏈上事先保存的信息快速、準確地做出仲裁。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員會做出了基於區塊鏈的第一份不良貸款仲裁決議。

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超過450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

“詐騙、泡沫容易在行業發展的早期出現,隨著監管不斷完善,市場競爭也將趨於規範。當務之急是要做出實實在在的‘爆款’應用,讓區塊鏈迴歸其真正的應用價值。”申屠青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