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到底差哪裡?

“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這略帶萌萌的話語出自孩子之口,讓多少成年人感動、心酸卻又羨慕。

值班站長媽媽全天工作,兒子在中午時節找到了媽媽,為了不打擾她的工作只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要求,親親一下然後就走。可能我們見識了太多的熊孩子,聽過太多因為調皮缺乏管教的孩子發生了哪些聳人聽聞的故事,因此對這個體貼又懂事的孩子一萬個紅心好感。

“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到底差哪裡?

言傳身教,耳提面命,這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多年的文化積澱下對人文教育最好的解釋。

可惜我們的社會發展的太快了,快到似乎除了自己的薪水和孩子的成績,別的東西我們都不那麼關心了。不管什麼樣的錯事壞事發生在他的身上,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孩子還小”似乎都說得過去。

可惜很多家長永遠看不到現象背後潛藏的危機,看不到“懂事”所象徵的家庭教育代表著怎樣的全心付出。

如果父母離異,孩子的內心會因為缺失其中一方在生命裡的陪伴而空落落。跟父親長大的單親孩子發自心底地渴望母愛,羨慕那些自小有媽媽拉著玩耍陪著上學的身影,會期待家裡因為母性的慈愛而凸顯的溫度和暖意。跟母親長大的單親孩子則有著似乎甩不脫的自卑與不安全感,在待人接物時似乎總是弱了那麼一絲底氣,感覺生活的根基似乎從來是搖搖欲墜。

“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到底差哪裡?

但不一定父母雙全的家庭教育出的都是性格正常,心理素質好的孩子。除去天生的自閉跟躁鬱不談,父母經常拌嘴乃至打架的會給孩子心理造成負擔,有對婚姻關係的不信任,有脾氣性情的暴躁。如果家長不是善於聆聽和嘗試疏導孩子的人,那麼每個階段的那些磨難都變成了心結。他們不會細緻到了解你,只會用“代溝”輕描淡寫帶過。

人與人的生存,誰不是透過對方世界的縫隙,把自己世界的一些光與暗同時投射進去?

所以不是代溝束縛住了兩代人,而是對自己處理問題的乏力跟無奈,是無解。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沒有更明智的方式,甚至都不願主動找尋解決的方式,困局是雙方的篤定,誰都不想先發力,都等著對方來主動溝通。

“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到底差哪裡?

所以我說,“懂事”的孩子跟你的孩子,到底差在哪了?

第一點,你是否在主動牽引他了解社會,瞭解自己,瞭解父母。見過太多的家長,手機給孩子玩錢都給孩子花所有的付出都交給他了,唯獨不告訴他為什麼。你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你只要考的好就有出息了,的確,他們出人頭地狠心把你扔在空巢的時候你會為他們的成就開心還是為他們的不孝心痛?

他們最應該瞭解的其實是父母。究竟父母在做的事情和這個家,和我未來的生活有哪些必然的聯繫?知道父親節衣縮食供自己讀書還去花天酒地賣闊綽的人,原諒我說一句教子無方。但其實不能怪父母有的時候,他們作為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收到這樣的家庭教育,沒有這個意識自然不可能給孩子灌注這個意識。

第二點,你是否真心地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生理心理需求。賺錢養家沒有錯提供最好的條件沒有錯,但是人的成長是單一的有錢就長嗎?小時候他的好奇渴望被解答,他的喋喋不休渴望被理解,長大後他對異性的好感對生理的需求,後來是學業的壓力跟同齡人間的攀比......

“我不打擾你,親親我就走”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到底差哪裡?

我們家長總是問你怎麼會這樣,卻很少想得到,你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總以為父輩是從孩子長大的就能理解孩子,但其實就像是中國先富起來的那些人,還會記得貧窮感恩貧窮然後回報貧窮嗎?這不是說誰誰誰忘恩負義怎麼的,這是常態是我們必須承認和接受的現實。

誰不想有個聰明懂事的孩子,但是先問問自己,我是個聰明懂事的家長嗎?

你的孩子跟懂事的孩子之間,其實就差一個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懂事家長。

凡事求諸己,凡事問諸己。先有明智的父母,再有懂事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