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的待遇應適當提高

沒有農村的真正發展,就沒有國家的真正富強。在我國人口中,農民佔據了近一半以上的比例。農村、農民、農業一直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農村落後、農民貧困、農業不強,也是目前真實存在的現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發展的步伐肯定會越來越快。然而,農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也複雜多樣,比如說人口流動較大,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知識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群普遍向城市流動,農村越來越變成了空心村;留在村裡的大都是老弱婦孺。參加農村工作的村幹部大都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年輕人不願意當村幹部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甚至有的村委換屆都難以找到足夠人選,這也是真實存在的問題。

村幹部的待遇應適當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應當適度提高村幹部的經濟待遇,確保村幹部能夠安得下心在農村工作,為群眾服務,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村幹部不願幹、不想幹,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經濟待遇非常低下,難以保證家庭甚至個人的生活開支,更別說有時候還需要自己墊錢工作了。

村幹部的待遇應適當提高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村幹部經濟待遇普遍低下,村書記主任的月工資大約1700元左右,村兩委成員的工資每月大約1100左右。再加上幾百塊錢的績效,總體上不如出外打工正常的勞動收入,在如今物質生活水平標準下,工資難以保證家庭甚至是個人的生活開支。這也是村裡年輕人不願意進來當村幹部,進來了又不安心乾的原因之一。還有農村工作錯綜複雜,很多工作都要落實到村級層面,環境治理、危房拆除、土地整治、廁所革命、扶貧攻堅等等,都要依靠一個村六七名村幹部進行處理,一個行政村呢,少則五六千人口,多則七八千甚至一萬多人,這六七名村幹部拿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幹著最繁重的工作,是難以想象的。其中不少人剛當幹部確實是一心為公,想要為老百姓做些事情的。但是,久而久之,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難免心生怨言。有的會逐漸心生懈怠之情,對工作敷敷衍衍,一心只顧自己的生意賺錢。有的則會走上違法違紀的道路,假公濟私,從中撈取不法利益。

村幹部的待遇應適當提高

村幹部工資低下,歸其根源,還是跟以前農村工作少,任務輕,村幹部大都屬於兼職有關。一方面在家種地,一方面參加村委會工作,生活工作兩不誤,而且當時的社會生活水平普遍較低,村委會工資和種地收入能夠滿足一家開支,甚至個別幹部可以從中撈取灰色收入。但是,現在情況完全改變了,村幹部撈取灰色收入是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就會嚴厲懲處,這種震懾作用達到了不敢腐的目的。而隨著經濟水平越來越高,農村工作任務越來越重,村委會工作已經從原來的兼職性質轉變為全職工作,村幹部的工資和依靠種地收入已經遠遠滿足不了自己的正常開支。導致年輕人不願當村幹部,進來了又不安心乾的局面。

因此,一方面在加強基層反腐敗工作的同時,適當提高村幹部的經濟待遇,讓他們能夠依靠工資養得起老婆孩子,能夠正常滿足自己的生活開支,就顯得極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工作,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群眾服務,也才能拴牢他們在基層、在農村待下去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