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下行不代表政策轉向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將成發力點

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不代表政策转向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成发力点

8月13日,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可吸收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8月13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至此,央行已經連續17個交易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在此之前央行先後採取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操作後,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下行。8月10日,隔夜存款類機構質押回購加權利率(DR)和銀行間質押回購加權利率(R)分別為1.81%、1.86%,DR007和R007分別為2.30%、2.27%,與2.55%的7天期逆回購利率繼續倒掛。同時,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在債券市場得到同步反應,債券市場各類債券收益率水平也呈現快速下降趨勢。

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不代表政策转向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成发力点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斯表示,在輪番的政策支持後,市場流動性短期內出現超預期寬鬆,在貨幣市場利率迅速下降的同時,債券市場風險溢價被同步拉低,企業發債融資難的現象有所緩解。“在面臨短期流動性集中供給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利率出現超調,但這也容易讓市場猜測政策是否出現轉向。”梁斯說。

對此,人民銀行近期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表示,下一階段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並強調“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央行此次依然強調“總閘門”,主要還是傳遞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信號,防止市場形成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寬鬆的預期。

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今年以來央行已實施3次定向降準,同時MLF、PSL(抵押補充貸款)等中長期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力度也顯著上升。梁斯表示,上述央行的政策操作要點主要在於穩定市場預期,通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為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提供資產擴張支持,在社融增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通過提供貨幣信用為實體經濟“補血”。

潘向東表示,從“量”“價”兩方面來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政策邊際寬鬆是存在的。由於信用擴張受到抑制,導致充裕流動性淤積在銀行體系。為解決這一問題,《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里提到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的同時,適度對沖外部不確定性以及部分領域可能出現的信用收縮問題,並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除貨幣市場利率低位運行、與政策利率倒掛外,中信宏觀研報指出,商業銀行超儲率上升、貸款利率上行幅度放緩,都是貨幣政策邊際趨松的實際體現,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此前寬裕。根據《報告》數據,6月份非金融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3月份微升0.01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3月份上升0.07個百分點,兩者上升幅度均小於一季度。

“貨幣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倒掛實際上已經限制了貨幣政策數量的進一步放鬆,其原因在於貨幣擴張尚未完全傳導至信用擴張,下一步將集中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說。

在前期大規模操作後,央行已經連續17日未開展投放流動性操作,市場流動性較為寬裕。對於後續階段,梁斯認為,伴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增加以及繳稅、發行國債、MLF到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市場流動性供給數量將逐步減少並趨於穩定。

集中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梁斯表示,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下行只是階段性現象,同時市場利率過快下行也說明商業銀行並未主動提供足夠貸款。後續政策操作應集中在打通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機制,實現“流動性供給—寬貨幣創造型信用(商業銀行貸款)—寬貨幣轉移型信用(除銀行信貸以外融資方式)”的傳導。為克服商業銀行“惜貸”現象,管理部門可以採用“窗口指導”等措施鼓勵商業銀行投放信貸,也可以考慮進一步完善資本補充工具,為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提供足夠的資本支持。

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重點研究了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及增強金融部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監管部門也已從多方面入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銀保監會督促銀行適當提高利潤留存比例,夯實核心資本,積極支持銀行機構尤其是中小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打通商業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渠道,增強信貸投放能力;指導銀行健全內部激勵機制,加強對不良貸款形成原因的甄別,落實盡職免責要求,進一步調動基層信貸投放積極性。

人民銀行適當調整了MPA結構性參數等指標和參數設置,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所釋放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將節約的資金成本向小微企業讓利以及支持符合條件的表外資產回表。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近期貸款投放明顯加快。據初步統計,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37億元。7月份新增基礎設施行業貸款1724億元,較6月份多增469億元。同時,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表外融資變化也趨於平緩。

《報告》表示,“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角度看,央行在將流動性注入銀行體系後,能否有效運用和傳導出去,還取決於資金供求雙方的意願和能力。”

“從當前來看,貨幣市場利率水平處於低位的主要原因在於前期央行投放的大量流動性積聚在銀行內部。”中信宏觀研報認為,疏通信貸傳導渠道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需要發力的重點,開展“無還本續貸”、鼓勵銀行提高資本金水平、窗口指導等政策外力將提升銀行的放貸意願,“幾家抬”的政策合力也將在改善資金供需雙方層面上有所作為。

近期本網熱文

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不代表政策转向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成发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