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從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遠?

【百道編按】7月18日,在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百道網、深圳市友誼書城有限公司承辦,於深圳覔書店召開的“從好美到美好——2018首屆中國最美書店論壇”上,河北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于慧豐,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謝志傑,青島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廷浩,言幾又品牌總監謝玲玲,方所書店力硏究所&品牌中心總監徐淑卿五人進行了以《從好美到美好》為題的沙龍研討,沙龍由著名書業營銷專家、實體書店轉型專家三石主持。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2018首屆中國最美書店論壇研討沙龍

你心中想要追求的

美好書店的狀態是怎樣的?

河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于慧豐:美好與好美,評價標準應該交給讀者、消費者。美好,就是能夠讓讀者、消費者感覺到舒服。一家好的書店,一是應有情懷,堅守文化傳統,堅持賣好書;二是應有格調,設計要有美感;三是應有溫度,給讀者有溫度的感覺;四是應有人氣,要接地氣,讓各類讀者都願意來書店;五是應有效益,發展最終靠的還是效益;六是應有記憶,能夠給讀者、城市甚至時代留下記憶。河北新華未來的轉型方向,首先是堅守,堅守文化傳承的責任,堅守給讀者提供好書的責任;其次是融合,讓圖書跟多元業態、時代需求以及新技術更好地融合;再者是貼近,通過自我改進,不斷貼近消費者,不斷貼近時代的需求。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河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于慧豐

方所書店力硏究所&品牌中心總監徐淑卿:每個開書店的人,一定想要開一個美好的書店。書店是傳播知識的地方,是表達審美、文化態度的地方。好的書店,還需要有生產知識、生產文化的能力。方所舉辦了非常多的活動,也策劃了文化的議題,希望成為公共文化空間。實體書店應該表達自己的品牌理念、品牌價值觀,滿足大家對文化的期待與嚮往。互聯網時代,時間、專注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把這樣的想法用非常真誠的方式表達出來,讀者、顧客就會回饋他們最難得的時間。實體書店和網店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會產生感動和故事的地方。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方所書店力硏究所&品牌中心總監 徐淑卿

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謝志傑:從好美到美好,應該從書店的幾個階段說起,從櫃檯交易到超市交易再到現在的體驗中心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包括出版等各方愛書之人共同到這個行業,把書店當事業來做,這是美好的時光。書店從傳統走向跨界,絢麗、時尚、現代的美好空間,多種業態的融入,這個行業在不斷地向美好進程,也是廣州新華從2.0到3.0的進程。廣州新華得到了整個社會的認可,在業內也承擔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做書要有使命感、有情懷,這種情懷能夠付諸實施的話,就會讓更多讀者愛書、嚮往書,這就是廣州新華的目的。做文化是對人品格的提升,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 謝志傑

青島新華集團副總經理劉廷浩:實體書店從好美到美好,首先要有好的圖書,書店的根本是圖書的品質;然後要有品味,品位也是一個美好書店不可或缺的因素。書店一定要舒適、靜謐,能夠讓讀者坐下來、靜下來思考。書店還要有溫度、有體驗、有交流和情感上的共鳴。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青島新華集團副總經理 劉廷浩

言幾又品牌總監謝玲玲:從好美到美好,言幾又的品牌本身源自產品的設計,言幾又非常強調設計感,所以“好美”這個目標肯定達到了,目前的44家店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設計和選品。美好的相遇就是創造了人與書的相遇、與環境的相遇、與人的相遇。書是言幾又最重要的一個鏈接,鏈接著所有美好的生活方式。言幾又一直強調把美好的生活方式帶給讀者,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它只是其中的之一,電影、咖啡、茶,這些都能夠在言幾又找到,言幾又在創造美好的相遇。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言幾又品牌總監 謝玲玲

美好的書店應該怎麼來實現

文化與商業的平衡?

于慧豐:從河北新華的實踐來看,可以通過多賣好書、適當融合跟圖書相容的其他業態,來提升綜合效益、提升書店情懷,實現文化與商業的平衡。

徐淑卿:英國零售大亨塞爾福裡奇曾說:“只要你點燃顧客心中的熱情,他們就會將手伸向自己的口袋。”在後消費時代,顧客在購物時有幾個特徵:過度、速度、然後廢棄。顧客心裡會有焦慮和空虛感,而實體書店的選品、陳列、文化活動和體驗,會使顧客在這場域中因為時刻學習獲取新知,而獲得生活的充實,彌補後消費時代的空虛。圖書的毛利低,很多書店需要在書與非書之間取得複合形態的平衡。但不管有什麼業態,圖書一定是最精華、最核心的,可說是一家書店的精氣神。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的連結,每個人心裡都有許多故事的線索,如何把圖書背後的故事提煉出來,用圖書策展的方式,激發讀者心中的熱情,這是未來書店需要做更多努力的地方。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論壇現場

謝玲玲:文化需要堅守,每個書店都有自己堅守的點。選書,每家書店都有自己的標準,商業跟隨時代,互聯網時代,書店不斷迭代,選品與場景的營造力給受眾更新、更多的體驗。言幾又是會員制書店,關注會員以及粉絲的反饋。很多會員曾跟隨言幾又子品牌“今日閱讀”共同成長,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成長和家庭結構都發生了變化,消費也發生了變化,從雜誌、文學類書籍轉變為深度閱讀的社科類書籍,以及對兒童親子的板塊的需求,因此,言幾又成立了“言寶樂園”子品牌,服務於會員的這一需求。努力尋求會員的需求,是言幾又平衡商業與文化的核心點。

劉廷浩:書店是一個企業,要負責盈虧。實體書店從好美到美好,光靠圖書的經營是不夠的,打造文化氛圍的同時,要靠商業經營來支撐。青島棧橋書店2017年9月開始營業,前三個月主營圖書,所以一直有虧損。今年逐漸開展了商業合作,與圖書業很好地融合,並融入文創、咖啡和簡餐。棧橋書店為世界揹包客、旅行者服務,圍繞旅行做了新的商業平臺,如旅遊文創產品、接待國外旅行團。開業之初,商業板塊只佔總銷售額的20%,到2018年4月已經達到40%,實現了盈虧平衡。實現商業與文化的平衡,不能將商業拒之門外,要將兩者很好的糅合。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論壇現場

三石:無論什麼商業模式,首先要把商品賣出去。點燃消費者的熱情很難,要從商業的本質上抓住消費者的痛點,抓住現代人的空虛、焦慮、無聊。將來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賣給無聊的,滿足讀者精神需求才能賺錢。書店人要紮紮實實地反問自己,圖書有沒有賣好?怎樣把故事講給讀者,吸引讀者把書買走?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著名書業營銷專家、實體書店轉型專家 三石

下一步的發展有怎樣的設想?

于慧豐:目前,實體書店越來越多樣化,就新華書店實際情況來說,無論是上萬平米的書城,還是兩千平米的中型書店,還是百餘平米的小型書店、社區書店,生態多樣化才能長久地發展。在一輪又一輪書店發展熱潮下,書店想要在轉型時期生存下去,勢必要回歸理性。隨著書店生態多樣化,書店人需要更加專業,無論在經營、選品方面,還是在與讀者溝通的服務方面,都應該更加專業。

徐淑卿:現在很多資本進入了書店,書店也成了一些地產的標配。有越來越多的書店其實是好事,但目前培養閱讀的土壤還不夠深,需要鼓勵更多人願意親近閱讀。時代的風向、資本的風向改變,書店將如何生存?對方所來說,會把鼓勵閱讀的根基培養得更加深厚,未來的讀者才是讓中國書業發展更好的可能。方所每年都會舉辦書店國際論壇,今年會辦一個特別的工作坊,就如何經營兒童書店請來國外的書店做分享,免費開放名額給書業從業人員。書業共同努力,打根基更深,中國書業才會更有希望。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論壇現場

謝志傑:推廣、宣傳、落實全民閱讀,實現核心價值觀功能和推廣公共文化功能,文化拓展的渠道和方式越廣越深,根系扎得越深,養分吸得越多,才能夠從好美到美好。另外,商業模式與做書的情懷並不違背,兩者可以結合得很好。圍繞文化核心,進行多元化全方位的開發,把文化的文章做好,一本書產生一次消費,而文化產品的延伸,可以產生更高頻的消費,效益就體現出來了。

謝玲玲:言幾又的戰略定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希望在浮躁快速的時代,能在城市裡面給大家一處安靜的心靈所歸。先鋒書店走到了鄉村,滿足了更多想要閱讀的人,將閱讀的種子撥散到更多的地方。實體書店的發展趨勢,一定會更加多元,綜合與細分並行。同時,肯定會有像言幾又這樣的書店,更多地融合書籍以外的產品,將更好的場景和體驗帶給讀者。言幾又一直試圖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與銀行合作書店銀行,未來也有可能出現醫院書店……讓閱讀的人群在更多的地方與閱讀相遇,與書籍相遇。

书店从好美到美好,到底有多远?

(封面圖片來源:2018首屆中國最美書店論壇地點——深圳覔書店,本文編輯:Ju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